古代最知名科学家,名气却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弃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人物留名青史,但是要说这其中比较全才的,能够让人记住的还是比较有限的,其中沈括就是一个。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或许都是从《梦溪笔谈》这本书开始的,然而事实上他的名声和成就并没有成正比,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其实这和他的人品有一定的关联。

古代最知名科学家,名气却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弃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到底多么的惊叹,大家只要稍微百度一下就能够看到此人在很多学科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无论是数理化、还是天文气象水利,他都有着很大的成就,还都记录在他其成名作里面。甚至有人研究后称呼他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然而却有一个缺点让他没有将自己的光芒完全的散发出来,这就是让人捉急的人品。沈括出生在北宋时期的一个官宦世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显露出来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他最初当官不是通过科举这个途径,而是在父亲去世后得到了朝廷的庇护,担任一个小地方官。当时恰逢此地遭受水患,他运用自己在水利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帮助当地修筑了玩好的水利设施,从此百姓再也不用为水患忧虑了,他也因此成名。

古代最知名科学家,名气却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弃

但是真正有本领的人是不屑于别人赏赐的荣耀的,所以沈括后来就辞去了自己的官职,准备靠自己的真本事通过科举考试,最后如愿中了进士,和当时的大诗人苏东坡共事过一段时间。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自然是结成了好友,直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才按照祖制回老家守孝了。服孝期满后,沈括回到京城任职,当时是1063年,正赶上王安石在朝廷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改革,对才华横溢的沈括自然是非常的赏识,于是就将其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但是这次变法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拥护。苏东坡当时是坚持着中立的态度,因为这些政治立场的不同,昔日好友变成了若即若离的关系,再加上苏东坡因为变法事件弹劾过王安石,所以两人就更加的疏远了。

古代最知名科学家,名气却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弃

公元1071年,苏东坡被贬到了杭州任职,这里可是沈括的老家,于是两人难免再次有了交集,苏东坡是个比较豪爽的性子,所以几杯酒下肚就敞开了心扉和昔日故人交心,兴奋之余还赋诗几首。怎知沈括转身就将他给弹劾了,理由就是他写的诗词中含有对朝廷大不敬的意境,因为此事苏东坡遭受了百余日的牢狱之灾,差点掉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如果说沈括对付昔日好友的这一招是因为政见不合、各为己利,那么后来他针对王安石的一些做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要知道这一位可是将他带上政坛高峰的伯乐。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最终是失败的,在他倒下后,沈括不但没有伸手相帮,反而暗中向朝廷揭发王安石变法的种种弊端,对恩师极尽的诋毁。

古代最知名科学家,名气却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弃

​他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在现在看来是不厚道的,在当时那种非常讲究伦理纲常的时代更是为人不耻的,所以他虽然没有因为王安石变法受到牵连,却还是因为这种前后不同的两面派遭到了弹劾,最终被下派到边疆地区防御西夏。最悲哀的是,死后也没有得到一块体面的墓碑。作为后人,我们当然尽量不能过于渲染古人的言行,还要多看看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带给后人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