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秘密|鲜为人知的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提起武夷岩茶,有太多太多的标签了。“岩骨花香”“岩韵明显”等等。但你知道武夷岩茶与中国儒释道三大家的关系吗?

茶小叶这里找了一些资料,跟大家一起聊聊。

岩茶秘密|鲜为人知的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1.武夷岩茶与儒家的渊源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坐落在五曲溪北隐屏峰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是朱熹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的地方。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察、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在武夷山生活、从师、讲学、著述长达50年。朱熹在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著书讲学,培养了大批学生,其理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闽学,在儒学中极具影响力。

朱熹对武夷茶情有独钟,著有《茶坂》《茶灶》《春谷》等诗文。茶灶,武夷精舍12景之一,位于西侧溪流中,为一块天然洲石,上有数处砾石脱落岩穴,可燃炭煮茗。朱熹经常偕友到石上煮茗论道。《茶灶》诗云:“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反映饮茶之惬意,透露出茶与儒家文化的契合。

岩茶秘密|鲜为人知的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2.武夷岩茶与佛家的渊源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大乱,为避战乱,一些封建士大夫和中原汉民纷纷迁入闽北,佛教也随之传入武夷山。据记我,唐武德元年(618年),已有僧人在武夷山接笋峰下建石堂寺。武夷山的寺庙主要有天心永乐禅寺、慧苑寺、天成院、白云禅寺、莲花峰妙莲寺等。

天心永乐禅寺有茶山,大红袍母树原也是天心寺的庙产。寺内有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题写的“大红袍祖庭”石刻。天心永乐禅寺创建茶坊,自产岩茶。在寺中,设有茶室、禅堂,寺众以茶论道,以茶养心。天心寺倡导“人间佛教”的弘法理念,践行农禅并举的丛林宗风,弘扬“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茶成为参禅悟道的修行道具。

岩茶秘密|鲜为人知的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3.武夷岩茶与道家的渊源

武夷山的道家圣地上止庵背倚大王解,两侧皆穹壁,溪润会天前,面对溪南案山,大小观音石、兜整峰形似旗鼓。相传皇太姥武夷十三仙中的张湛、鱼氏二仙都曾在此修炼。晋人娄师钟、唐人薛那皆于此炼元养真而去。北宋东京李陶真、洛滨李铁笛、燕山李磨镜相踵而入,卜筑结庵,命名止止。南宋嘉定年间,道家内丹南五祖白玉蟾云游武夷山、结交山南危痰去老同道合,搜访遗址,由詹张夫出资重建止止庵。由此、止止庵成为武夷山道家会聚的胜地。

止止少何意?据白玉蟾在《止止庵记》中解释:“夫止止者,止其所止也。”白玉蟾的内丹学说中心为“精、气、神”,他主张修炼先炼精气,后修神,两者兼达。白玉蟾所提倡的“止止”,一方面是抑制非分的念头,使纷繁复杂的心思归于“至一”“虚白”:另一方面是借助外界事物来抑止不正之念。在人间道场,不若喝杯岩茶,以茶静心,以茶养心,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岩茶秘密|鲜为人知的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总之,武夷岩茶不仅仅是口感的出神入化,更是文化的浓厚流传,值得大家慢慢去细品!

茶小叶习茶日记

2018.1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