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來吃塑料的?

在土壤中發現塑料;在海洋中發現塑料;在動物體內發現塑料……這些我們早已見慣不慣,習以為常。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身為食物鏈頂端的我們,會在自身體內,也發現塑料的蹤跡。

最近,一份研究報告稱: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微塑料直徑小於0.5毫米的塑料微粒),且塑料會最終到達人體腸胃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來吃塑料的?

微塑料似乎無處不在,在空氣、自來水、飲料、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中都有蹤跡。

你能想象你每天吃(喝)進去多少塑料顆粒?你的體內有多少塑料顆粒?難道我們人類花了上萬年爬到了食物鏈頂端,是來吃塑料的?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來吃塑料的?

特別值得警惕的是,研究表明,這些微塑料還能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肝臟,腸道中的微塑料也可能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其具體影響,主要有下面三點:

1、微塑料損害器官

微塑料會對器官產生物理傷害,其過濾出的有毒化學物質,如內分泌干擾素BPA和農藥,能破壞免疫功能,並危害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微塑料和有毒物質還可能積累到食物鏈中,對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潛在影響,例如種植土壤的健康狀況。

2、微塑料可能導致血栓

如果微粒足夠小,它們有可能離開器官,並積累在血液中。對注射了微塑料的地鼠的研究表明,這些微粒可以

導致血栓

3、微塑料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我們從空中吸入掉落的微塑料(微纖維)可以寄居在肺部深處,從而導致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已有證據表明,與尼龍和聚酯纖維打交道的工人,其接觸有害纖維的程度遠高於普通人群,他們的肺部會受到刺激,肺容量也會降低(儘管不是癌症)。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來吃塑料的?

由於故意讓人類攝入微塑料違背倫理,它們是否會留在人體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微塑料的危害很有可能取決於閾值。超過某個數值,它們才會真正影響人類。

看到這,你或許能明白,我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吃的海鮮都有極大的可能性含有微塑料。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一個微塑料不斷蔓延、無所不在的環境,我們避無可避。

其實,現如今的微塑料問題,是我們日益嚴峻、糟糕的生活環境的一個縮影。自然環境受到破壞,資源短缺,河流汙染、海洋汙染、沙漠化、霧霾等問題,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

全球變暖,促進多種疾病(如乙腦)的發生;國內絕大部分的“癌症村”是水體汙染導致;城市中越來越多的肺癌病例,與嚴重的大氣汙染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有毒”的環境中。

當然,人的健康除了受生活環境影響外,還與個人生活方式密切密切相關,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作息時間、娛樂方式等。如果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合理作息、保持良好情緒。

而當糟糕的生活環境與不良的個人生活方式結合時,其釋放的“化學作用”,每時每刻都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誘發多系統疾病的發生,包括腸癌、肺癌等癌症。

面對疾病,我們除了要治療外,更應講究早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