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回家過年的我,分不清自己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無法回家過年的我,分不清自己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前言:小年是給時間備年貨,今年不回家的我不能幫家裡備年貨了,即使是網上購買的表達一下心意,也找不回以前年前的那股年味。


再過一天,也就是1月28號,看日曆裡的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但我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該那天過小年,我老家湖北,是有個北字,不過是洞庭湖北邊;按照秦嶺淮河區分中國南北方,那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為什麼我的幾個廣東的同事都說我“你們北方人口味太重了,那麼辣的東西都吃得下。”

我想說,兄弟你是不是對吃不吃辣有什麼誤解,我吃辣,但是在湖北下方湖南那種辣我也受不了呀!而且就豆腐腦甜鹹問題上,我是站在甜的這邊的。

來深圳這麼多年,還是無法適應這邊的口味和菜品,甚至這邊的青菜吃多了也開始想念家鄉的蔬菜,總是感嘆,果然還是當季的蔬菜好吃。深圳這反季節的蔬菜完全沒有家鄉的口感,前些就叫家裡快遞了幾十斤自家地裡種的菜過來,還寄了點臘魚、臘腸、幹豆角、餈粑等乾貨。

東西不值錢,快遞費都能買幾大捆,但對於不能回家的我來說,至少有點家鄉味了。

打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來深圳到現在都無法下口的菜“苦瓜湯,釀苦瓜”特別是苦瓜湯,那叫一個苦字啊!吃了這麼對年的炒苦瓜,還是第一次知道苦瓜原來能這麼苦,苦瓜湯就是對舌頭的折磨,是酷刑。

上次吃粽子,公司給我們發了鹼水粽和肉粽,我全給同事了,我真的特想對公司說,我活了24年吃的只有一種粽子,那就是甜粽子。小時候和爺爺一起包粽子,在粽子裡放紅棗花生,吃的時候沾糖吃,其它粽子我實在吃不下去。

餃子是全國人民都熱愛的食物了,好奇的是來深圳這兩年我就沒見過煎餃,上次問同事為什麼沒煎餃買,他的非常驚訝也很疑惑的說“煎餃熱氣大,吃了容易上火,又油膩,容易長痘痘。”合著我臉上的痘痘都是吃熱氣大的東西長得。

很少看到煎的、油炸的、火鍋,到一些快餐店想吃辣一定要對服務員說“多加辣”,對於餃子來說,煎餃不是原罪,原罪是烹飪手法帶來的“熱氣”。

地區文化會很直接的反應在食物上,廣東這邊講究清淡下火,大街小巷的涼茶店說明一切。當然,也是這些食物上的特點時刻提醒著我“我在他鄉”。

湖北,被長江黃河夾在中間,這個特殊的地裡位置四季分明,不管是上面北方食物的特點“豪爽”,還是下面南方食物的清淡,這裡包囊全部。

生長於武漢的我,夏天羨慕過北方的涼爽,冬天嚮往過南方的溫暖。

小時候我問我爸,為什麼我們家要在定居在這裡,看東北那邊下雪白茫茫的一片很好玩,而且即使在冬天屋內有暖氣也不冷(我們那是沒有地暖的,只有空調,但冬天開空調腳會很冷。);看看深圳那邊冬天都露腳踝穿人字拖的;我們住在國家地圖上尷尬的位置,夏天中國幾大火爐之一,冬天還記得2008年那次大雪嗎?

我爸說,祖輩在這我們就在這了。

但現在我只覺得家鄉比任何地方都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別人面前說“深圳是我第二故鄉”,但不管過多久,歸家的心永遠不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