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先說一說唐朝陣營1、李世民如果有人要問李世民是一個怎樣的人,那麼作為粉絲,當然可以很是得瑟、萬分得意地回答,他少年英雄,甫一出生便有雙龍護駕,四歲霸氣側露,神仙指路,濟世安民,十六歲嶄露頭角,嚇跑可汗、解救某煬,十八歲所向披靡,清四海、定八方,二十七歲問鼎王業,他上馬能戰,下馬能謀,他創得江山,也守得江山,他顏值爆表,智商高、魅力高、武直高。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2、秦叔寶秦瓊秦叔寶,絕對是70後一代兒時的偶像,作為隋唐演義這部評書的“書膽”,“交友似孟嘗,孝母賽專諸”,“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的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為了救朋友,他可以“染面塗須詐登州”,甘願替朋友去死。他武藝超群,坐下黃驃馬,掌中熟銅鐧,後來又有了虎頭造金槍。“馬踏黃河兩岸,鐧打四路英雄”!他和尉遲恭同為第十三傑,打三鞭還兩鐧,馬踏紅泥澗。他還是一代帥才,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為“全國督招討兵馬大元帥”!這些故事已構成了一代傳奇!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3、程咬金程咬金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混世魔王,那個只不過是一些小說或者演義當中的,歷史上並無此稱號,包括程咬金的三板斧在內也都不是歷史上真實的。 其實關於“程咬金三板斧”很多都是演義,並不是正史,很多情節都是虛構或誇張的,正史中真實的程咬金半路殺出來時,手裡拿的兵器,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板斧,而是十八般兵器中的另一種。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七十二程知節列傳記載:“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卷一〇三程知節列傳記載:“善馬槊”。至於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馬槊這種兵器的,史料中沒有什麼細節,倒是記載了他在戰鬥中受傷掛彩、“刺槊洞過”、折斷其槊、救人危難的過程。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可能有人會問為啥不給李世民帶李靖,薛仁貴,蘇定方,你覺得呢?再看看宋朝陣營1、趙匡胤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曆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係。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並濟,懷柔安撫,很好地解決了天下統一後的軍權問題,永不消逝的英雄——趙匡胤。趙匡胤這個人,可以說是中國皇帝中最喜歡的。他是個沒啥文化的武夫,但見識卻超過所有的文人。他從一名不文的流浪漢到當上皇帝,只用了10年時間,即位的時候不過33歲,實在是太神奇了。可以說古今中外沒有爬得比他更快的人了。趙匡胤非常仁慈,統一中國後對所有被他滅掉的君主,都養起來。而他的弟弟趙光義,則陰險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趙匡胤臨死,還規定子孫後代都不許殺柴家人,也體現了他的仁慈之心。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2、楊業楊業初為北漢將領,屢立戰功,官至建雄軍節度使。歸宋之後治軍嚴明,整飭所部,針對邊地及遼軍作戰特點,悉心鑽研戰法,親臨教場,嚴格督教。次年,遼軍10萬攻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西北),楊業率精騎迂迴至關北,與宋軍主力南北夾擊,殺遼將蕭咄李,俘都指揮使李重誨,大獲全勝。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分三路攻契丹,楊業任雲應路行營副都部署,與都部署潘美、監軍王侁率軍出雁門關,連克寰(今朔州東)、朔、應、雲(今應縣、大同)等州。後因東路軍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潰敗,契丹軍乘勝西進復佔寰州,奉命與潘美掩護四州民眾南撤。力主避敵鋒銳,分兵誘其向東,設伏阻扼契丹軍南下,保障民眾轉移。潘美、王侁不納其策,強令趨朔州迎戰契丹軍。楊業知此戰必敗,臨行前約潘美在陳家谷口(今山西寧武北)接應。遂揮軍奮進,陷入重圍,苦戰終日,無援絕食而死。時代造就了英雄。楊家將之所以被人們千古傳頌,是由於楊家祖孫三代,為抗擊契丹貴族對中原人民的掠奪與戰爭,頑強不屈,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民希望楊家將的抗敵精神永世流芳,因而在傳說、故事、小說與戲曲中,塑造出楊家將的英雄群象。

大唐李世民帶兩位唐朝名將對陣大宋趙匡胤帶兩位宋朝名將,誰能贏

3、曹彬曹彬是後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後周世宗時,他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曹彬嚴於治軍,尤重軍紀,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攻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率水陸軍十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遼,曹彬為東路軍主將。他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於岐溝關之戰大敗,致使宋軍全線潰退,被降為右驍衛上將軍。後復起為侍中、武寧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後,曹彬復任樞密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