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牢記囑託,徐工集團按照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三有一可"徐工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幾十年磨一劍"匠心鑄造大國重器,推動徐工儘早進入全球前五乃至前三,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答卷。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一年來,徐工的創新跨越了一個新高度:徐工成功推出了“神州第一挖”700噸礦用挖掘機;第5萬臺隨車起重機、第4000臺大噸位裝載機、第10萬臺壓路機下線;“全球第一吊”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完成近百次吊裝;新型電控箱、高端液壓閥、智能控制系統替代進口批量配套等等。

一年來,徐工的國際化邁出了一個新步伐:海關數據顯示,徐工品牌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行業平均增幅一倍以上,出口收入創近五年新高。

一年來,徐工的發展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徐工將重要指示分解為國企改革攻堅、產業珠峰登頂等九大落地行動45個項目紮實實施——今年預計營業收入破千億,1-11月份,主營收入同比增長41.2%,利潤同比增長67.7%,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4.4%,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助力建設先進製造業體系,我們的站位要更高,創新的決心會更大,實幹的勁頭將更足。”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的目標堅定:衝頂世界級!

不忘初心,徐工有底氣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徐工在櫛風沐雨中披荊斬棘。在王民董事長執掌徐工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徐工堅持以工程機械為主業和品牌經營發展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過,這被王民董事長稱為“一根筋”精神。

“做好一件事,要心無旁鶩,要耐得住寂寞,就是認準這條道路一直往前走!這需要勇敢,需要吃苦,也需要智慧。我的生命已經和徐工、和工程機械已經完全融合了。我這一輩子就是一件事,就是把工程機械、把徐工做到世界頂尖的那個企業。這是我一輩子的追求,是我的夢想,也是全體徐工人的夢想。堅持下去,創新發展,實現我們珠峰登頂的目標指日可待。”

幾年前,全球經濟形勢波動,工程機械行業遇到斷崖式下滑。“最難時,出口業務快揭不開鍋了。”徐工機械副總裁、徐工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森告訴記者,集團站住腳跟,不斷加強研發投入,並在重卡車輛、環衛設備、礦山機械等諸多新領域加快佈局。正是在這些年,徐工在國內外建成四大研發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目前已自主掌握4000噸履帶吊、700噸大型礦用挖掘機、高端液壓閥等世界先進核心技術。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徐工有光榮的傳統,到我們手裡要做得更好。爭口氣!我們不喊大口號,不論困境還是順境,都要不氣餒、不浮躁,保持戰略定力。”在王民看來,製造業是需要沉澱的行業,不是“快餐店”,而做工程機械是徐工定下的終身事業,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的“一根筋”精神。

鼎新革故,徐工有銳氣

堅守與繼承,更要創新和開拓,徐工集團正是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彰顯“大國工匠”的決心:“技術領先、用不毀。”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徐工集團“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項目一舉摘得中國工業大獎

12月9日,被譽為“中國工業界奧斯卡”的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徐工集團“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項目一舉摘得中國工業大獎,這已是徐工第二次獲此殊榮。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超級移動起重機被工程裝備行業公認為是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技術“珠峰之頂”。秉承“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價值觀的徐工人,按照“技術領先、用不毀”行動金標準,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下,全力推進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使中國與德國、美國一起成為世界上僅有的3個能夠自主研發製造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國家,創造並保持了全球第一吊4000噸級大型履帶起重機、2000噸級大型全地面起重機的世界紀錄,技術性能、質量可靠性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中國超級移動起重裝備站上了世界之巔。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在上個月的上海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上,有這樣一個場景,格外震撼。高度達3層樓、猶如巨型藍鯨般大小的“神州第一挖”700噸位液壓挖掘機現場靈活展示著它的雄姿,熱情的觀眾比肩接踵、項背相望,這個擎天巨物的每一個力拔千鈞的動作都引起了在場觀眾的陣陣驚呼。

“我們攻克了多齒同步齧合等4項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某些參數甚至保持領先。”徐工700噸液壓挖掘機項目總設計師楊裕豐說,“比如進行挖、舉、放等一次作業的時間,國外產品需要35秒,而我們只用28秒。”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類似的技術突破,在徐工集團數不勝數。全球首創智能臂架技術、國內首創火場感知監控技術、國內首創裝載機物聯網信息化主動維保技術……今年徐工新獲專利805項、發明專利209項、PCT國際專利11件;累計擁有授權專利6384項、發明專利1339項,PCT國際專利34件。

創新,不斷創新!

牢記囑託,徐工集團正在不斷貢獻著“徐工力量”。徐工液壓事業部總經理、黨委書記陳登民介紹,今年,他們建成亞洲自動化程度最高、行程最長的冷拔機,其最大冷拔長度可達18米,能滿足徐工所有大噸位起重機油缸的需求,極大解決了目前冷拔管制造的瓶頸。

“永遠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要有緊迫感。過去粗放發展碰上天花板,必須用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指引我們爬坡過坎一路前行。”王民保持一貫的謙虛。如今的徐工集團,已發展起工程起重機械、鏟運機械、混凝土機械等14大門類產品、39個產業、700多個品種規格,走出一條自主摸索、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厚積薄發,徐工有勇氣

徐工集團有塊超大顯示屏,上面是“徐工Xrea工業互聯網平臺”,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上,分佈著很多光點,而這每一個“點”,代表企業賣出去的工程機械。而由徐工研發的工業APP,更是連接著全球61萬臺設備。目前,以金黃色為主色調的徐工產品,已把這抹鮮亮的“徐工金”閃耀全球,出口18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徐工還擁有15個海外製造基地和KD工廠。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在澳大利亞西部紐曼鎮,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企業——必和必拓的鐵礦項目正在這裡開採。由徐工生產的礦用平地機,對方一口氣買了3臺,而且保持長期合作,一舉闖入高端市場。澳方的評價很高,“產品紮實、厚重,動力性能也不錯”。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從1992年出口第一臺設備到遍佈五大洲,從海外收入每年不足千萬美元到超過16億美元,從中低端用戶到高端用戶,從產品走出去到人員、服務、資本走出去,徐工集團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道路,成為加大開放、主動參與全球競爭的生動實踐。

不負重託的“徐工答卷”,徐工書寫中國製造新高度

未來五年是中國製造真正從大到強的關鍵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徐工也是如此,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具有實現“珠峰登頂”的勇氣。

夢想照亮前方路,初心激勵腳下行。徐工集團將以紅色基因大器文化引領員工砥礪前行奮發作為,永遠保持一根筋精神、一種激情、一份清醒,力爭2020年規模實力進入世界前五、2025年進入世界前三,打造國際化世界級工程機械巨頭,為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做出無愧於矚託,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偉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