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改名“最受罪”的大學,川大強烈反對,被迫再次更名

中國大學改名熱潮似乎已經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諸多高校為了付出了無數心血只為取得一個好“校名”。這種趨勢源於當今社會“以名定位”的思維模式,一個好的校名可能帶來諸多“好運”。總結一下可能有兩點,第一,招生情況,學院改名大學後錄取分數線會有所提高,相應生源會變得更好。第二,經費資源,對於高校的評價和建設,學校的行政級別高了獲取資源也就多了,此時“大學”比“學院”優勢大很多。因此“改名”就成了學校升級最快捷的方式。

2018年擬批准高校改名名單公示:

我國改名“最受罪”的大學,川大強烈反對,被迫再次更名

之前網上流行一個段子:一考生被瀘州醫學院錄取,他覺得自己沒考好又復讀了一年考入了四川醫科大學,結果發現四川醫科大原來就是瀘州醫學院。心想不行還得復讀,第三年終於考進了西南醫科大學,然而一切似乎都有安排,原來西南醫科大學仍是瀘州醫學院。

我國改名“最受罪”的大學,川大強烈反對,被迫再次更名

以最熱的瀘州醫學院為例,如今在網上搜索也沒有“瀘州醫學院”的相關信息,出來的反而是“西南醫科大學”。我們來扒一扒裡面的故事:瀘州醫學院本位四川省瀘州市的一個普通高校,2015年4月28日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卻又在同年12月14日改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如此朝令夕改,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四川大學不同意給予瀘州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四川大學明確回覆:我反對!

我國改名“最受罪”的大學,川大強烈反對,被迫再次更名

如果真的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會讓人誤以為四川大學沒有醫學部,如此讓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地位如何擺放,對此行為四川大學堅決反對。但此聲反對並沒有打消瀘州醫學院的改名傾向,在無奈之下又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在此期間,學校畢業生可自主選擇四川醫科大學或西南醫科大學的畢業證。

我國改名“最受罪”的大學,川大強烈反對,被迫再次更名

一個個“學院”升級為“大學”,從名單上看大多分佈在西南片區居多,但也有河南、陝西、新疆等地。如今各個高校都在擴招,一些層級比較低的學校學生生源開始越來越少,招生競爭也進入白熱化境地,學校也在不斷尋找各種對策爭取生源,吸引學生,從此改名被推上風口浪尖。家長和考生在填取志願,選擇學校時一定要擦亮眼鏡,不僅瞭解分數線更要了解校、學校的辦校實力不能一時衝動僅靠校名評估學校能力。有網友甚至開玩笑說:別以為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無論如何,這些學校能成功改名,說明學校的實力必然有所進步,對與大家擇校,就要根據個人意願權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