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互聯網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當然是流量,互聯網的本質在於連接,只要用戶夠多,那你的產品就越有價值。比如國民級APP微信,最開始是做社交的,在微信之前雷軍也推出一款產品名為米聊。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米聊利用小米手機綁定策略,在社交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後來微信逐漸超越米聊,雷軍也就把重心繼續重新放回在手機賽道。最新的數據顯示,微信的日活用戶高達10.8億人,但凡你使用智能手機,基本上是離不開微信的。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微信的成功有太多因素,最核心的無外乎簡單與連接。成功之後的微信不再滿足社交領域,觸角逐漸伸向電商、支付、內容等等。微信支付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支付寶在支付領域深耕好多年了吧?原以為堅不可摧的護城河,不料還是被微信巨大的用戶量給撕開了。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2014年微信重金冠名春晚紅包,僅僅那天晚上,就收穫了數億的用戶。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瓜分了移動支付的江山,雖然幾大銀行也在竭力戰鬥,但效果甚微。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2013年阿里感受到了微信的潛在威脅,馬雲親自上陣指揮,推出了“來往”和“釘釘”兩款社交產品。那時阿里用戶有條業績考核,就是幫來往拉新用戶,從同事到家人都得先用上。遺憾的是,幾十億砸下去了來往還是沒能成功,目前改名點點蟲,只有釘釘經過幾年發展用戶數已經破億。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微信的地位似乎已經牢不可破,但戰局最近發生了扭轉,已經有三家公司盯上了社交這款大蛋糕,而且矛頭直指微信。三家公司都還來頭不小,頭條推出的社交產品名為“快閃”,產品依然是以視頻為基礎。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快播創始人王欣推出的產品名為“馬桶MT”(名字確實有點變扭)這款產品主打陌生人社交。最後就是羅永浩推出的“子彈短信”,本來說是要改變世界,現在產品已經改名為“聊天寶”,發佈會晚上就開始。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馬桶MT”的發佈並不順利,先是產品被IOS應用平臺下架,接著又被爆料出被微信封了鏈接。官網現在也貼出了公告,由於服務器超載,“馬桶MT”正在努力擴容,現在無法手機驗證。其實這就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場,我上文也說了,阿里花這麼大力氣想搞社交,現在切換定位就能做成功嗎?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微信已經不是單純的社交軟件,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生態什麼?即使你毀他一片森林,他依然能重新長出來,只要不動搖水和空氣,他就能無限繁衍。所以我覺得,這三款軟件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挑戰微信,而是找準賽道,切分好市場。

大戰在即 三款產品劍指微信 他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當年微信很牛啊,不是出了陌陌和微博這樣的產品嗎?陌陌當時的定位就是陌生人社交,後來才開始向直播轉型。三家雖是新產品,但論資源“快閃”肯定還是有優勢的,除了頭條的流量加持外,“快閃”背後還站著抖音。不管怎麼說,敢於巨無霸挑戰勇氣可嘉,如果讓巨頭每天躺在舒適圈,那對整個互聯網競爭環境也是一種摧殘,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好三款新產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