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前文閱讀: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20世紀70年代,日本輕自動車銷量持續下跌,從1970年的125萬輛(佔新車銷售的30%),跌至1975年的58萬輛(佔新車銷售的13%)...業界都認為K-Car要完

當時的鈴木汽車,為了能符合汽車排氣規則而進行的新型發動機開發失敗,正是遭遇打擊、垂頭喪氣的時候。1977年6月,二代目社長俊三先生辭世,10月至11月,創始人道雄先生、三代目社長實治郎先生相繼病倒,公司所有重擔都落到了鈴木修的肩上。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1978年(昭和53年)6月,48歲的鈴木修,成為鈴木第4任社長。

那時奧拓已經開發了一段時間,打算年內上市。但當時的奧拓並沒有出彩之處,剛上任社長的鈴木修擔心在K-Car車型市場疲軟的情形下,如果奧拓不能卡住K-Car衰退的市場車輪,無法帶起一波銷售勢頭的話,鈴木公司本身就有破產倒閉的危險。

基於種種考慮,鈴木修決定將奧拓的上市計劃推遲一年,並請當時鈴木的最高技術負責人稻川誠一(1987年1月~1993年6月任鈴木公司董事會會長)常務對奧拓進行重新調整。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稻川誠一,2008年入選日本自動車殿堂人物

鈴木家的技術擔當


轎車 or 貨車

有一天,鈴木修溜達到濱松郊外的鍛造工廠,當時是下午3點,正是工人交接班的時間。因為鈴木修年輕時經常駐紮一線工廠,所以認識很多工人,這次在停車場就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

同時,鈴木修也注意到很多工人都是開著有貨斗的小卡車(我覺得可以算是皮卡)上班,於是就問熟悉的工人怎麼大家都開小卡車,工人也開玩笑的說:“我們也沒有拿到開得起轎車的工資啊”。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在聊天中發現,大家選擇皮卡是十分實用的,當時的工人大都是半工半農,平時在工廠上班,休息日就在農田裡務農,種植蔬菜。對他們而言,把蔬菜運到市場的時候,皮卡就是最佳選擇。

鈴木修決定把奧拓的“轎車”標籤拿掉,同時擴大後備箱的容量,貼上“貨車”標籤銷售,兼容“轎車”與“貨車”的使用性能!看起來是一輛美觀的轎車,可裡面的空間很寬敞,既能滿足運送蔬菜等貨物的需求,也可以單純當做轎車使用。車身從流線型變為箱型,同時還有寬敞的後備箱,這些想法也成就了後來“Wagon R”的開發。

給奧拓定位為“貨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少交商品稅,轎車屬於奢侈品,稅率約為15%~30%,而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貨車的商品稅基本為零。這樣車子的價格下來了,競爭力就會得以提升!奧拓最終定價為47萬日元,如果作為轎車,那麼至少會是60萬日元。


一個車型

奧拓沒有“入門版”、“豪華版”、“超級豪華版”這些車型等級,只有一個車型!

鈴木修的專車是豐田皇冠,皇冠有很多不同等級的車型,鈴木修發現司機在開車經過比自己的皇冠等級低的車子時,臉上的表情很是得意,但遇到高級的車型時就會扭過頭,假裝視而不見。人都有這種心理,誰也不樂意平白無故被別人比下去。

自己家買了輛丐版,鄰居買了輛豪華版,你說彆扭不彆扭,好不容易買輛車,還得受這個委屈...

於是,鈴木修決定不給奧拓細分車型等級!奧拓只有一個車型!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壓榨成本,輕量化

當時微型汽車的售價大都在60萬日元以上,成本在45萬~50萬日元,而鈴木修對稻川誠一說,一輛車的成本要控制在35萬日元。

修:“降低成本,我們可以去掉菸灰缸、備胎。”

稻川:“就算那樣,也降不到35萬日元。”

修:“那我們乾脆把發動機去掉吧。”

稻川:“......那我試試......”

汽車的成本取決於重量,重量輕說明零部件材料使用有限,所以便宜,而重的汽車成本就高。於是,鈴木開始了降低成本的技術挑戰之路——整車輕量化

也就是說40年前,稻川誠一就帶領團隊挑戰輕量化了,在業界使用1.2釐米鋼板製作車身時,他們嘗試過0.8釐米...“為了便宜,所以輕量化”,這個想法從那時起就成為鈴木汽車製造的核心理念。


K-Car市場回暖

行將終結的K-Car市場,在奧拓的帶動下,重新燃起了生命力,上演了一場“微型車市場的文藝復興運動”! 一輛汽車的誕生,改變了一家公司的命運,改變了一個市場的結構。這一年,鈴木修49歲。

奧拓的成功使鈴木成為實至名歸的微型汽車市場No.1,在此之前,這個市場一直是馬自達、富士重工、本田三家企業的天下。當時的鈴木只是個小公司,並不具備與這三個巨頭抗衡的能力。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鈴木修暗下決心:“我的公司絕對要有自己的特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點,也要成為在這個點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隨後鈴木進入印度市場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在其他大公司還未介入的印度市場成為No.1,開拓自己的天空。還有後來的巴基斯坦匈牙利市場,都是基於相同的考慮。

微型汽車市場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鈴木而言,能夠成為這個市場的No.1就足以!

鈴木修(三):輕自動車(K-Car)市場拯救者


浩子:“鈴木修的很多決策,不按常理出牌,往往是與時代相違背的,從吉姆尼到奧拓、到Wagon R,無不是逆時代之作,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些經典的微型車!

在市場開拓方面也是如此,當巨頭們爭奪世界第一、第二大汽車市場時,鈴木修帶領公司默默的耕作印度、巴基斯坦、匈牙利...別人忽視的市場,併成為這些市場中的No.1,以此躋身全球車企銷量前十名!

退出北美四輪車市場、退出中國四輪車市場,這樣的決策在別人看來很艱難,相信鈴木修心中早已另作打算。”

資料來源

1.鈴木修自傳《我是中小企業掌門人》(袁淼翻譯)

2.鈴木日本官網 www.suzuki.co.jp

3.鈴木全球官網 www.globalsuzuki.com

4.日本自動車殿堂

5.維基百科


歷史文章閱讀

《鈴木歷任社長圖譜》

《木匠鈴木道雄,鈴木的匠心造物根源》

《鈴木摩托的靈魂——鈴木俊三,讓SUZUKI揚名世界》

《三代目鈴木實治郎,鈴木困境期的擔當》

嗨~我是小熊油耗的浩,鈴木粉。

如果你也喜歡鈴木,那就關注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