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昱溫暖鮮師王士博和他帶領的統考特訓班,不服輸,不認輸!

“傾心為人師,

他,幽默、暖心,

如何教好每一個學生是他生活裡的全部功課;

執著做自己,

他,篤定、敢行,

統考100%過線率是他近期奮力實現的目標;

他是博昱2019屆統考特訓班班主任——王士博,

他說只要“不服輸,不認輸”,

特訓必勝!”

博昱溫暖鮮師王士博和他帶領的統考特訓班,不服輸,不認輸!

圖/ 博昱2019屆統考特訓班合影

統考特訓班在博昱意味著學生基礎最薄弱、三科均分最低的班級,對於絕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需要付出超過100%的努力才能通過統考。八月初,剛建班時,班級三科均分只有39.17分(色彩37.61分,速寫39.68分,素描40.23分),要力保每一個學生過線,這樣一個“危險”的班級對老師來說無疑是挑戰。但在博昱,許多老師都是主動申請教這個班,王士博老師更是主動申請擔任該班班主任。

博昱溫暖鮮師王士博和他帶領的統考特訓班,不服輸,不認輸!

班主任意味著責任更大、任務更重,從接班起,王老師便不斷地探索適應學生能力的學習方法。統考特訓班的學生整體基礎偏弱,相較其他學生,他們在學習上會稍顯吃力。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他會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引入教學。課堂上,他耐心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一對一指導每個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瞭解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教學;生活中,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與學生談心,疏導學生壓力。

建班初期,班上整體士氣低迷,為緩解學生因成績落後而產生的挫敗感,他組織召開了一場以“我來博昱45天了”為主題的班會,讓每一位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邀請楊博校長做經驗分享,為大家加油鼓勁。大家在講述與聆聽的過程中,逐漸敞開心扉,不安和失落的情緒得到了排解。

統考臨近,為鼓舞士氣,緩解考前壓力,他特地為班上學生製作獨一無二的班服,印上“不服輸、不認輸”六個字。他想傳遞一股勁兒——希望每個人學會面對困難不要服輸,面對落後不會認輸。當下是統考,後面還有高考,每個人未來的人生還有大大小小的關卡,他說“人生每一步都要不服輸、不認輸”。

博昱溫暖鮮師王士博和他帶領的統考特訓班,不服輸,不認輸!

年紀尚輕的王老師,從教不過四年,但在教書育人這件事上,可以看到他絲毫不含糊,並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既是統考特訓班的班主任,也是三美大班的色彩老師,在教學上,他沒有生搬硬套同一種教學方式。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需求,他總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方法。

正是他這份“以學生為本,實在教學,傾心育人”的真心,使得統考特訓班在短短三個月內,從平均每科30多分提升到現在的60多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從散漫到現在目標明確。同學們都表示“王老師的付出大家看在眼裡,為了不給王老師丟臉,一定會好好努力”。但同學們,你們親愛的王老師也說了“很感動你們這樣說。但希望你們每一個人不是為了任何其他人而是為了自己去奮鬥。未來的路掌握在自己手上,一定要不服輸、不認輸,做最棒的自己!”。

博昱溫暖鮮師王士博和他帶領的統考特訓班,不服輸,不認輸!

統考在即,期待王老師和特訓班的同學們實現他們的戰隊諾言——“不服輸、不認輸!特訓必勝,全班都過!”

接下來的每一場硬仗,同學們,奮力去搏吧!

還沒完

說好了做人物專訪,可似乎關於王士博老師的生活故事卻沒說。於是關掉鏡頭,我們又私下找到王老師,想和他聊一聊。

約好的時間是六點下課以後,我們六點便準時等在統考特訓班門口,但六點三十八分,答完學生疑的王老師才從教室裡走出來。為了不耽誤他吃飯的時間,我們提議去食堂邊吃邊聊。打完飯,看到他的餐盤裡只有慘淡的幾根白菜和白米飯,於是忍不住問道“只吃這麼點嗎?”他笑著回答說“吃不下啊。” “是因為壓力嗎?” 他沒有說話,只是笑著點了點頭。

不用說,我們也能體會這份壓力。對有些學生來說,統考過不了就意味著上不了好大學甚至是大學,學生自己不一定明白,但一年又一年走過來的老師們懂。他們不希望任何一個孩子,只因這一步偏差,未來的人生軌跡全部偏離,所以他們有壓力。這份壓力從本源上是每個老師對自己職業的責任心、對學生的愛心。

在食堂的對話從晚上七點一直進行到九點,說好聊他自己的故事,但其實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談學生,談學生的優點,“我們班學生都很可愛,很多學生你不知道,隱藏才藝還是很多的,還有些學生平時訓練可能一般,但心態穩得住,那天小聯考我進去看,畫得還不錯...…”;談學生的小毛病,“他們是很積極主動問問題,但問完之後,他不記得去改,同樣的錯誤還會一犯再犯……”聊起學生,他便開始滔滔不絕。

開始還納悶,怎麼說來說去還是說學生。後來想了想,對博昱的老師們來說,教學不止是他們的工作,更是他們當下生活的全部。談學生、談教學、談如何更好的教學,不就是在談他們的生活嗎?

談到自己,王老師只說”雖然我沒有車、沒有房,但我還有畫筆,我可以畫出我想要的一切。”他說他希望他的學生們都能學會靠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想要進一所好大學,那就拿起畫筆好好畫,去奮鬥、去創造。

在博昱,似乎每一位老師都是這樣,有著令人羨慕的“老師”稱號,可他們也不過是在這個城市裡為夢想奮鬥的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中的一個。博昱大部分的老師都不是本地人,他們漂在這個城市,還沒有房,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家”。教學以及和學生相處即是他們全部的生活,每間教室裡面的學生就是他們的家人,學生每天要畫多久,他們就要陪伴多長時間。他們負責地、努力地幫助每一位來到博昱的學生去成長、去發現和創造,與此同時他們也正在書寫自己的生活和奮鬥史!

共同加油吧,每一個博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