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

導讀:前文我們說了營養學中“能量”,可以說開始了營養學的學習,雖然可能有些網友看不太懂,但堅持一個月,小編一定讓你更加清楚的瞭解營養學,不會再被忽悠。好了,我們開始今天的話題,今天小編要說的營養學中的“蛋白質”。

先上圖: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相信大家可能一頭霧水,沒關係,下面小編就來詳細講解:

一、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其實這個知識點就有一個

折算係數,大多數蛋白質的含氮量相當接近,平均約為16%,所以只要測定生物樣本中的含氮量,就可以算出其中蛋白質的大致含量。這個很重要,食品中常利用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的含氮量,從而推算其蛋白質的含量。我們喝的牛奶或奶製品就是靠它來檢驗是不是合格。不知大家是不是還記得“三聚氰胺”,不良商販就是利用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的特點來矇混過關。

二、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





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本張圖片翻拍於《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P69)

1.“氨基酸分類”:如上面小編翻拍的圖片最左邊的為“必需氨基酸”,記得還有組氨酸”哦,至於“條件氨基酸”

就有兩個“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們需要條件可合成必需氨基酸,分別為蛋氨酸和苯丙氨酸。構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就有20種,故其他9種氨基酸都為非必需氨基酸。

2.“限制氨基酸”:這個知識點還是很抽象的,小編也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清楚,舉個例子:各位網友你們應該聽過著名的“木桶理論”嗎?蛋白質也一樣,其營養價值是由最少的氨基酸決定的,也就是說是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而營養學上把最缺乏的那種氨基酸被稱為”第一限制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較為接近的,其在人體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則為低。如,動物蛋白質中的蛋、奶、肉、魚以及大豆蛋白質與人體氨基酸模式最為接近,所以為優質蛋白質。而植物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對較低,營養價值也就低。如上圖。

三、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這個知識點沒有什麼好講的,看上圖就行,至於氮平衡的公式以後小編會再講解。

四、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這個知識點知道就行,不是太重要,不過知道了就可以知道從蛋白質角度分析一些食物,如昂貴的燕窩都不必一個雞蛋強到那裡去,畢竟燕窩含有的蛋白質可是不完全蛋白質;還有被傳的神乎其神的

酵素也不過是一種酶,而酶就是由蛋白質組成,人吃下去,可想而知,就只有被分解為氨基酸和小肽的命運,和吃雞蛋有什麼區別?當然或許它有一些活性物質,這就不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了。

五、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額,這個瞭解一下,小編也就不多說了,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行。有興趣的網友自行去了解。

六、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將某種必需氨基酸與缺乏該種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達到提高膳食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的作用。這個知識點還是很重要的,如玉米、小米、大豆如果單獨食用,其的生物價都不高,但是混合食用後可提高其蛋白質的生物價,這就我們提倡吃五穀雜糧的一個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沒有知道這點而沒有發揮蛋白質的功效,造成蛋白質的浪費。在調配膳食時,應遵循上圖的三個原則,才能更好的發揮蛋白質的作用

七、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八、


每天五分鐘學營養|一張圖讓你秒懂了解營養學中的“蛋白質”總的來說,蛋白質就有幾個知識需要大家瞭解:

  1. 折算係數為6.25

  2. 在營養學上蛋白質的分類

  3. 氮平衡

  4. 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5.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其他的只是作為了解,當然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深入瞭解。

2.參考文獻:《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

3.如有對關於營養知識不懂的網友,可以在評論的地方寫要問的問題,小編一定儘自己的能力為您解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