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沒有多事之秋,多事的是我們

2018 多事之秋。

金庸去世,很多人說90後的回憶正在逐漸消失。從何其悲到自我安慰到重整內心秩序到終於還是蹭了下一個熱點。

藍潔瑛去世,身世和經歷被一層層的扒開,反覆拋到網絡媒體,以褒貶不一的評價或讓人覺得同情或讓人惋惜。古天樂作為香港藝人協會會長承諾將協助藍潔瑛家人為其辦理後事,向來低調的古仔又成為了媒體的一波兒節奏。有人評說演藝圈人情冷暖,有人把古天樂建小學的事兒第N次講了一遍。

重慶萬州公交車失事,就整個事情的真相就被帶了好幾波兒節奏,成百上千萬網友為14名無辜乘客鳴冤,慨嘆命運的不公和生命的脆弱。之後商家說,你們來個平安福吧:直播開光,升職加薪保平安,承諾24小時之內發貨,現在訂購還可享受8折優惠。

再之後,多地區發生交通事故的新聞湧現出來,成為新一波兒小高潮似的延續了這熱度。網友們終於從最初的悲痛和惋惜變成了對原來我們國家以前也這麼頻繁的發生交通事故嗎 的質疑和思考。

2018沒有多事之秋,多事的是我們

每天有太多的新聞和段子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看似被填滿的時間,我們在做的真的是關心國家大事和新聞嗎?

真正關心國家大事和新聞的人自然是有的,但我們的方式和目的可能並不是這樣的人。瀏覽新聞和時事成為很多人的工作需求,有時候僅僅是為了追個熱點,有時候也只是找個突破渠道。

說個有意思的現象。金庸去世,消息發佈最快的平臺和媒體都是以告知的形式,一句話推送。在之後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推送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出自百科,狠撈了一大筆閱讀量,再往後的時間段開始出現一些耐讀性略高的文章,有不錯的粉絲基礎大號在三五天之後依然可以拿到10W+的閱讀,沒什麼粉絲基礎的即便是感情再真摯,文筆再好都沒什麼L用。

你會發現,很多新聞和事件無論喜劇悲劇,最後都變成了工具。工作的工具,獲利的工具以及社交的工具,為傳播,溝通,提供更好的渠道。而且這種做法不僅成為遊戲規則,還在這規則之上加上時效的砝碼。

我們沒辦法來定義這些現象的好壞,就社會而言,這是生存的需求;就個人而言,我們可能慢慢養成了不怎麼好的習慣。這個不太好的習慣叫,關心不是關心本身,而情感也變成了一時的情緒。

這個不太好的現象叫做:我本來就是在獲利,在爭流量,在博關注,在吸粉絲,但粉絲喜歡我的原因卻是,我關注新聞,關心民事國事,我對苦難感同身受以及對正義旗幟的永遠守衛。而更弔詭的是 很多人並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

2018沒有多事之秋,多事的是我們

接受大量訊息和新聞的時間耗損的本質是,我們在被撕扯和割裂。

我記得有一次因為好奇點進去頭條的一個關於鼻炎健康方面的推送,從那以後我收到大部分的推送都是和健康相關的。在悟空問答裡抖了兩次機靈,以後的問題邀請幾乎都是情感題。不得不說現在的智能搜索引擎太厲害了,但有時候這也可能成為麻煩的一種。

我們關心娛樂八卦的新聞,除了圖文推送還有視頻推送,除了抖音視頻還有西瓜視頻等等一系列的視頻。以不同文字,不同程度得挑逗一個人的好奇心,在我們把這些都看完以後,發現除了標題不同,內容都一毛一樣。最後我們會跟自己說,多看些多學習一些對我們來講並無壞處。

有段時間,政策政治視頻平臺,於是很多視頻平臺提醒網友刷視頻不可超過倆小時,很多直播平臺的不良信息被下架。記者開始街頭各種採訪大家對刷抖音的看法。記得有個妹子說,這已經是她這個月第八次重裝抖音了。她在一次次卸載和重裝的過程中,每一次都是與自己的和解,既然能重裝八次,就一定有八次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

2018沒有多事之秋,多事的是我們

我們覺得自己是用碎片時間來了解這個社會,其實很有可能的是社會充斥的各種事件和新聞把我們本來完整的時間割裂成了一個個碎片。我們把這些碎片時間拿來做的這些事情並沒有一個結果的時候就被我們當成成長,學習和努力。

李誕說,當一個廢物挺好的,但成為一個廢物是極需要天賦的。時代發展很快,我們的時間被一些資訊新聞拆分的七零八落,偶爾襲來的空虛感累計起來形成一段段空洞的生活。一沒真的活在當下,二沒期待未來的意識。《奇葩說》第五季最新一期辯題“他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壞話嗎?”

我們也可以拿來問自己,我這麼努力是一件壞事嗎?

答案很明確,努力一定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我們誤會了努力的定義,一定不是什麼好事。

簡單兩點,個人隨記:

一、我們討厭謊言,所以希望自己的朋友伴侶都是誠實純粹的人。我們希望獲得更多的粉絲,如果粉絲都買了你的賬,除非真的有那麼大家國情懷抑或感情充沛敏感的人,不然,給自己加戲的時候,真的可以稍微輕點兒。

二、努力是一個門檻很低的事情,如果把被切割的時間用線穿起來再加上努力,很多事情 可以。這話我並不能說的很有底氣,因為我也在路上,思考和認識努力,並試著摒棄與自己和解的藉口,去努力。

2018沒有多事之秋,多事的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