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解決農村問題的核心,在於城市化

農村、農民、農業,對於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來說,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但是,如果觀察發達國家走過的路,農村的出路可能不在於建設農村,而在於城市化。

當大部分農民都進城了,土地才能集中。土地集中才能實現專業化、機械化的農業種植,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小農經濟,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太大了。

我國城市化進行了這麼多年,農村人口比重還在40%左右。

但是,發達國家農村人口的比重,普遍都不超過10%。從事農業的農民比重,更是不超過5%。

美國擁有28億畝耕地,遠遠高於我國的18億畝,美國有多少人住在農村呢?600萬,只佔美國總人口的5%。

而且這600萬農村人口當中,只有300萬是農民。

也就是說,美國的300萬農民耕種的土地,比我們6億農民耕種的還要多。和美國相比,我們農業的人均產值這麼低,怎麼可能有競爭力。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解決農村問題的核心,在於城市化

估計很多人會說,美國的自然條件太好了,地廣人稀,我們學不了,也沒有辦法學。

那就拿日本來說吧,日本的耕地面積比我們還要嚴峻,人均耕地面積也遠遠低於我國。

日本有多少農民呢?只有200萬,佔總人口的2%左右。

所以,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積雖然低於我國,但是平均下來,每一個日本農民耕種的土地,是要高於我國的。

和日本相比,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口還是太多了,依然缺少競爭力。

和我國一樣,日本的農民也是老人居多,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減少。

農業能夠容納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少,農村問題的核心出路,可能還是在於城市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