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買新車,應該是世界上最毫無懸念的購物體驗了。買車是一個貶值的過程。可能在很多時候,買房是一種投資行為。大多數時候,投資買房的收入會很高,風險也會很小。然而,幾乎所有的購車者都明白,一輛新車自打從4S店大門開出去之後,它就開始貶值了,只是不同車型的貶值速度不同。就連創新工程的創始人李開復也表示,我非常負責地告訴每個人,我真的不推薦你買車。這將是你一生中最糟糕的投資。然後問題出現了。無論是專業建議還是公眾心理,每個人都知道買車是一種貶值。為什麼這麼多人只要有錢就急於買車?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我們必須提到一點,在目前的環境下,買車不是投資,而是一種“剛需”,所以李先生的預設本身是錯誤的。對今天的人們來說,汽車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這和許多年前乘坐公共汽車和地鐵是一樣的。顯然,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追求更高的交通效率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所以買車自然成為一種必需品,或者對許多人來說,買車就像買牙膏一樣,明明知道使用的越多,價值就越低,最終可能會了剩無幾,但這就是“剛需”最基本的含義。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汽車的存在可能會擴大人們的出席範圍。自古以來就有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好“的說法,如今這句話放在汽車上也是非常恰當的。可能當沒有汽車時,人們主要通過一些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如公共汽車、地鐵、中巴車、火車和飛機等等。然而,這些公共交通方式的缺點是需要配合它們的時間。因此,在使用這些交通工具情況下,人們的行駛範圍都相對較窄。然而,有了汽車,許多人可能會選擇週末旅行,與家人孩子一起春遊。在節假日的時候,他們可以帶著一家人去長途旅行。汽車到達的地方反映了駕駛員的意圖,可以完全根據駕駛員的需求而來,時間地點速度等等,一起都可以自定義。因此,人們的旅行半徑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擴大。這些的改變很顯然能遮蓋住汽車因貶值帶來的擔憂。因此,人們買車都習慣性考慮車輛維護成本問題,而不是在乎它是否會貶值。這種考慮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而對於擁有汽車的人來說,在許多特定場景和情況下可以發揮汽車最大的用車。我們閒暇時都喜歡講述過去的故事。例如,在2016年的暴雨之夜,我們冒著大雨站在十字街上,但是我們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一輛出租車。從那時起,我們心裡就立下誓言,以後即使我們再窮,我們也發誓要買一輛車,為了就是以後在遇到這樣的大雨磅礴,我們不會再風吹雨打。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當然,擁有一輛汽車對家庭和孩子來說可能更重要。小編有早上跑步的習慣。尤其是在冬天,許多婦女和兒童不得不在寒風中去工作和上學。事實上,這似乎有點難以忍受。但是對於許多有車的人來說,開自己的車,帶孩子上學,然後開自己的車去上班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與減少家人風吹日曬的痛苦相比,我們車輛的貶值,這還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嗎?很顯然不是!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中國人注重面子。如今汽車早已經不單純是交通工具了。更多的是體現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徵。所以很多人買車都是為為了提高自己的面子。也許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這種說法,但事實上,它確實存在。許多人買汽車只是為了面子。在許多有車一族中,他們平常上下班的距離很短,也就是走路十分鐘,亦或是地鐵一站路。或者很多人買來車後,自己平常很少出門,車與人一樣天天待在家裡。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時刻時,有車可以讓自己不丟範,比如春節回老家過年,周圍鄰居家的孩子都是開車回家的,唯獨自己家的孩子沒有開車回來,無形中就會被人瞧不起。那麼既然我們可以用車很好的維護自己的顏面和地位,對於車輛貶值很顯然就微不足道了。

新車買到手就貶值,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去買車?僅為了面子?

總而言之,買車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的“剛需”了。在一種更方便友好的出行方式出現之前,很難說買車是一種投資行為。如果我們把買車看成是投資行為,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沒有爭議的的失敗案例了。然而,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買車帶來的活動半徑的擴大,足以抵消貶值的確定性。這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最主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