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瞭解一個人,就看他的著述;走進一個人的內心,就讀他的家書。在家賦閒,讀曾國藩家書,感觸頗多。一個文人,從事武行,處於清王朝沒落之時,而成朝庭中流砥柱,總有其過人之處。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看其生平,五歲啟蒙,六歲入塾,八歲而能八股、誦五經。那時我在做什麼呢?八歲以前,我的記憶是空白。僅有的印象好像是家中蓋房,邁著蹣跚的步子,幫著家人搬瓦,引得親戚一陣轟笑。也許因了那笑聲略有些許的印象。書肯定是未看的,字也不識得幾個。八歲入學,坐在老師的懷中,尚不能搬著指頭數清五個數。那裡知道什麼八股、五經呢?即便到現在,我也僅是略知五經之皮毛,而更多的現代人,怕是根本無興趣於什麼經學文章。這麼說,私塾教育文化底蘊更濃厚吧。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其十六歲便通讀了《史記》、《周禮》。只到現在,我案頭的《史記》雖看了一遍,也僅是瀏覽多精讀少,更多的人怕是《史記》還沒買到家呢。不知史實的人,怎麼能夠好好把握住現在呢?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其十六歲府試,二十三歲秀才,二十四歲中舉,二十八歲中進士進翰林院。這倒和我們現代教育相似,十六歲正好初中畢業,十九歲高中畢業,二十三歲大學畢業,以後或是繼續深造,或是深入社會參加工作,或是進入仕途。只是我們現在分門別類較多較細,生活選擇取向多樣,不像古時只有仕途可走。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其三十六歲任禮部侍郎,約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吧。以後便一帆風順,十年七遷,連升十級,直至入閣拜相,官居二品,成為當時耀眼的政治明星。這樣的升遷速度,足以和現代背景深厚的富二代、官二代媲美。不過,考究他的家族背景,似乎祖上也沒有什麼當朝顯赫大員。那麼,結論只能是自身勤奮加上時勢運氣使然。真真令人嫉妒,我們這些白衣出身的人,終其一生,從小科員起步,混個副科、正科了不得,那裡能夠出任中央大員呢?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考其一生,組建湘軍,爭鋒太平軍,乃其人生最輝煌處。可謂是全家總動員,自坐中軍,兄弟前陣衝鋒,父輩後勤供需。雖然其歷史功勳爭論頗多,但於清庭可謂勞苦功高。人常謂亂世出英雄,可亂世英雄怎麼就偏偏選中了他?讀其家書,可以時時感受到他那立志自撥於流俗,歷百難千阻而不退縮的勇氣。那份勇氣一往無前,不是常人所能具備。我們可以有一時的囂勇,去很少能如公般終其一生不畏縮。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終其一生,切切如是。時時所念克已修身,時時不忘治學齊家,諄諄教導子弟晚生。細品其家書,無不透露著守中慎獨,防患於未然的心思。清末政壇何其積弱、變幻無常?文正公時時感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份煎熬與憂患,讓他得意於仕途,完謝其人生。讀其書,總感到離我們很近,似乎所訓戒教導的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而歷史中,卻也不泛假公濟私、以公肥私般諸多傾覆大員。如其所憂般“妻駑中夜露立”的事,不僅發生,而且猶甚。什麼是賢者?如公也是。

曾國藩家書,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事洞穿,越老越愛讀

文正公是面鏡子,其家書折射著他豐富複雜的內心,也散發著他光輝絢麗的光彩。我願用我的這份敬意,與這樣的時代人物心靈對話,以盼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淨化、超撥。不當英雄,當個智者吧。

文正公1811年生,1872年卒,享年62歲。正是中國大地飽受蹂躪,萬千子民泣訴無聲的近代積弱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