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域戰”:引領美國陸軍新一輪改革

日前,美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珀在陸軍舉辦的研討會上闡述了陸軍未來10年的發展願景。即到2028年,美陸軍將具備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開展的聯合、多域、高強度衝突中進行力量部署的能力,阻止對手侵略並開展非常規作戰。這是自2016年美陸軍關於推動“多域戰”概念走向實踐的最新階段性目標的論述。

“多域戰”概念要求陸軍能夠將作戰力量從傳統的陸地,拓展到空中、海洋、太空、網絡空間、電磁頻譜等其他作戰域,獲取並維持相應作戰域優勢,控制關鍵作戰域,支援並確保聯合部隊行動自由,從物理打擊和認知兩個方面挫敗對手。它是引領陸軍新一輪改革的指路明燈。

改革動機——應對多重挑戰

“多域戰”概念的提出源自美陸軍對歷次戰爭實踐的總結、世界各軍事強國力量對比的研判及戰爭形態發展的戰略考量,從理論維度對過去、當前已經出現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風險挑戰的應對。

“多域戰”:引領美國陸軍新一輪改革

美國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珀

在近年來的戰爭實踐中,地面作戰域是美軍面臨行動自由最為受限、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加之,當前作戰環境已經沒有明顯的單一關鍵作戰域,軍種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空海等作戰域與地面行動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任何作戰域產生的不利因素都會影響到陸軍的地面行動。近年來,信息技術革命在提高美軍傳統作戰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整個軍隊作戰體系的脆弱點,例如網絡的易攻擊性。與此同時,由於無人機、網絡空間、傳感器等技術的擴散使作戰對手的軍事實力大幅提升,具備了攻擊美軍作戰體系脆弱點的非對稱作戰手段。因此,美陸軍地面作戰環境將日趨複雜,其面臨的安全威脅和風險挑戰更為多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深陷“路邊炸彈”的泥潭,其超過半數的傷亡是由簡易爆炸裝置造成的。這些情況迫使陸軍必須拓展作戰能力,確保在未來戰爭中獲取戰場優勢、保持行動自由。

美陸軍認為,中俄等對手正在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通過部署先進傳感器網絡、一體化防空系統以及大量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積極發展太空、網絡等新型作戰力量,抵消美軍在陸地、海洋、空中、太空、網絡空間、電磁頻譜等作戰域的優勢。該防禦體系可發現並摧毀幾百英里距離內的美軍艦艇與飛機,將其拒之門外,美軍傳統的“空海一體戰”“空地一體戰”理論將可能無法付諸實踐,失去了海空力量的支援配合,地面部隊的行動自由將極大程度地受到威脅。為消除這一威脅,破解反介入之困局,美陸軍提出旨在推動其由傳統陸地向海、空、天、電和網絡空間等作戰域拓展,更好地支持聯合作戰部隊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環境中的軍事行動的“多域戰”概念。

2016年以來,“多域戰”已成為美陸軍研究和探討的熱點。陸軍積極推動“多域戰”概念的背後,潛藏著在參與各軍種相互競爭與角力中被邊緣化的擔憂。因《中導條約》制約,美陸軍投射武器距離被限制在500千米以內,缺乏諸如海空軍擁有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另外,隨著奧巴馬政府戰略重心轉向亞太,海空軍共同提出“空海一體戰”概念並得到了美國國防部的大力支持,國防預算和政策明顯向海空軍傾斜。2016年,美陸軍獲得的國防預算佔比從2008年的37.26%下降到23.34%,裝備採購費用下降了59%。這讓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擔負絕對主力的陸軍遭受到了冷落。陸軍力推“多域戰”概念,或是出於提高自身地位、拓展生存空間的無奈之舉。

改革土壤——提供轉型動力

美陸軍推動“多域戰”概念發展,有著較為有利的理論、經驗、物質以及政策基礎。

“多域戰”:引領美國陸軍新一輪改革

美軍“多域戰”作戰概念示意圖

制權論主導著美軍作戰概念的發展。從20世紀初的“海權論”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制天權理論”“空地一體戰”再到後來的“網絡中心戰”“五環打擊論”“空海一體戰”以及“聯合作戰介入概念”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些理論或概念,是基於美軍為奪取不同戰爭形態的某些領域優勢而提出的。“多域戰”概念的提出也符合這一理論發展邏輯。美軍在《多域戰:21世紀合成兵種》白皮書中指出,美軍未來作戰的問題是:潛在對手正在全作戰域挑戰著美軍的優勢地位,而美國對抗同等能力對手威脅的軍事優勢和作戰能力正在消退,美軍必須重新研究新的作戰方法。因此,制權論是“多域戰”概念發展的邏輯基礎,也為推動陸軍轉型提供了思想動力。

分析近年來美軍發動的歷次局部戰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結果。從戰役層面看,都是按照先期空中火力打擊敵方重要目標,爾後地面部隊才介入。從戰術層面看,地面部隊的行動自由很大程度上依賴空中力量的支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美軍的無人機裝備到連排,阿帕奇直升機一般會在地面部隊交火後5分鐘內趕到戰區上空實施火力增援。尤其是空中力量竊聽無線電信號、壓制敵火力、干擾路邊炸彈的行動給地面部隊創造了良好的行動環境。一旦美軍空中力量被敵人拒止域外,陸軍的行動將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空地一體戰”理論將難以維持美軍優勢。戰爭實踐為促使陸軍研究“多域戰”提供了經驗準備。

陸軍現有編制體制和美軍顛覆性技術的發展為推動陸軍轉型提供了力量保障和技術支撐。從美陸軍現有武裝力量的編成來看,其執掌著諸多戰略性力量。美陸軍擁有規模最大、功能多樣、可以根據任務需要靈活編組的特種作戰部隊;陸軍擁有41支網絡任務部隊,居各軍種之首;陸軍第100反導旅是美軍惟一一支用於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部隊;陸軍第1空間旅負責維護高頻Ka波段納米衛星、陸軍全球機動衛星通信等空間資產,能為部隊提供衛星通信、導彈預警、導航、授時與定位等服務。從現有技術手段來看,激光通信、增材製造、新能源、人工智能、定向能等顛覆性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實現陸軍重點發展的跨域火力、作戰車輛、遠征任務指揮、先進防禦、網絡與電磁頻譜、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機器人/自主化系統、單兵/編隊作戰能力與對敵優勢等8大關鍵領域提供了技術支撐。

“多域戰”:引領美國陸軍新一輪改革

第12空中聯合作戰中心

自美國陸軍推出“多域戰”概念以來,美國高層很快達成共識。2017年11月新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指出,美軍要維持全譜部隊,國防部必須在陸、海、空、天和網絡空間領域,發展新的作戰概念和能力,確保聯合部隊有能力阻止和戰勝對美國的各種威脅。各軍種也是採取積極的態度來推動“多域戰”概念。有著“未來部隊設計師”美譽的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是“多域戰”概念的推動者。2016年11月11日,“多域戰”概念被正式寫入新頒佈的美陸軍條令出版物《作戰》。“多域戰”概念被列入頂層條令,彰顯了美陸軍改革的方向和決心。2017年,空軍提出“多域指揮控制”新概念。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聯合發佈《多域戰:21世紀合成兵種》白皮書,詳細闡述了“多域戰”概念實施的必要性及具體落實方案。海軍則提出“分佈式作戰”。高層共識為“多域戰”從概念走向現實並推動陸軍轉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改革方向——打造多域陸軍

在“多域戰”概念的主導下,未來美陸軍將具備作戰要素多域融合、力量編成精兵多能、武器裝備高技術密集等特徵。

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發布的《作戰》條令稱:“作為聯合部隊的一部分,陸軍通過開展‘多域戰',獲取、掌控或剝奪敵方力量控制權。陸軍將威懾敵方,限制敵方的行動自由,確保聯合部隊指揮官在多個作戰域內的機動和行動自由。”這意味著陸軍要具備將作戰效能投射至空中、海洋、空間和賽博等領域的能力。例如:擊沉軍艦、壓制衛星、攔截導彈乃至入侵或破壞敵方指揮控制系統等,從而既能主導或支援其他作戰域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以及制網絡權,又能在其他作戰領域力量受到限制而喪失優勢時,通過自身力量為地面行動創造優勢環境。

美陸軍參謀長馬克·米萊指出,多域特遣部隊將是相關單位組成的小型部隊,1500人規模或類似規模的部隊。它將具備的作戰能力是目前4000人規模的旅戰鬥隊所不具備的。規模小型、分散部署的部隊,在戰場上將具備更強的殺傷力、生存力以及更靈敏的反應能力。

美陸軍高層認識到,推動“多域戰”概念走向現實,除了人員、條令、組織結構的調整外,離不開高技術的支撐。裝備部正在人工智能/機器增強、不依賴太空的可靠定位、導航與授時、戰場零耗能能力等領域設立“重要技術目標”並展開研發。

轉自《軍事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