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战与和从来就是相克相生的,从来没有单一的和与战,否则就变成了极端的软弱和穷兵黩武了,凡事都有个平衡,需要放在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下去讨论与分析。

不管是和还是战,放在国家的高度而言,这是一种政治行径,没有所谓的正确还是错误,只有从王朝利益出发的值得与不值得。而我们很多人都在一定的程度,主观的偏向于战,认为这才是对国家的热爱和维护,而主和则是主观臆断的投降和软弱可欺。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以南宋那错综复杂的局势为例,来解惑大家的疑虑。

北宋末年经过靖康之难,国家沦丧,中原被金军所占据,徽钦二帝被掳,连带着皇宫中的数千妃嫔和宗室大臣都成为了敌人的祖上之肉,中枢开封丢失,君父被奴役,难怪华夏民族一时间奋起反抗,有识之士精诚团结于宋高宗所建立的南宋小朝廷之旁,一副誓要重整河山的架势。

有士气那是好事,希望收复失地也算是民心可用,可是如果仅仅为了雪耻而不考虑双方体量的巨大差距,这也是莽撞的,须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自金朝占据中原广大土地后,他们先后设立了伪楚和伪齐等傀儡政权,而且多次派遣完颜宗弼等率军南征,宋高宗还一度逃亡到了海上,可谓是提心吊胆,日夜不宁,这也就对后来宋高宗对待金朝的态度一直是软弱的而可以理解了。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此时的南宋立足未稳,根基薄弱,国库空虚,兵力并不充足,如此之际,主和绝对是比主战更加的具有实施的可能性,从利益出发,更能保证新生朝廷的稳固。此时,南宋急需要休养生息,给予其以充足的养分。但是从来和平就不是靠着软弱称臣而换来的,唯有能战敢战方能言和,幸好,南宋在岳飞、韩世忠和张浚的努力下而保住了江南半壁,在经过祈降和称臣纳贡的委曲求全下,南宋迎来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短暂的和平到来了,这是由战作主导,以和为手段所带来的。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同理,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可谓是可歌可泣,十数万军民众志成城,不屈从于蒙古的铁骑,誓要抗战到底,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所感动,这也是华夏赖以存亡的文化底蕴,曾有日本人这么说过“崖山之后,再无华夏”,这无疑是夸大其词,可却也不得不承认,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随着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而宣告了破灭,十数万军民惨死,国家沦丧,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实,从那以后,开启了华夏继蒙元和满清定鼎九州的亡天下之局,敢战愿战,让我看到了华夏这个族群在危难之际所爆发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和士气,可是如若早期南宋对自己和敌人的战力有清醒的认识,而改变战略意图,以合纵连横为手段,联合四方势力,如西夏、金朝、大理等共同合围蒙古,迫使其达到和平的目的,相信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晚年的金朝和南宋都病入膏肓了,可是他们的体量巨大,在没有进行政治上剜肉疗伤的改革之前,休战止兵,双方主和如此绝对是双赢之局,可恨的是金朝吃了蒙古的亏,竟然反过来想要在南宋身上而找回场子,难怪宋廷统治者一改联金抗蒙的策略而一同灭亡了金朝,这次的主战虽然是大快人心,报了靖康之耻一箭之仇,可是却也为后来蒙古灭宋扫清了障碍,那你能说,此次的主战策略就是对的吗?一切事情都是相对而言。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话说两头,南宋建立时间虽短,可是却也出现了不少的名将,如宗泽在临死前喊出的的“过河!过河!过河”,就可见将士士气高昂众志成城,无不想要一雪前耻。南宋中兴四将也是各个实力非凡,岳飞的那首《满江红》让人激动不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多么的壮怀激烈啊,壮哉,有如此尽忠报国之将,南宋绝对不会苟延残喘于江南半壁。

事实也的确如此,岳飞逐渐以军功而被传唱,他一生南征北战,参加大小战役过百场,几乎没有什么败绩,参加健康之战收复健康;于第一次北伐襄阳之战,收复六郡之地;郾城会战杀的金军尸横遍野;又打出了颍川大捷,朱仙镇大捷,直捣黄龙,让得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无尽感慨,此时的南宋军民正是精诚团结,斗志昂扬,岳飞也愿一肩挑起北伐收复中原的重任,可是宋廷以高宗为首的秦桧集团喊停了。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秦桧隆重登场,他是主和派的代表,而岳飞则是主战派的代表,值此之际,双方碰撞出的火花绝对是水火不容的,从当时的局势看,南宋虽然新生,却也于江南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有识之士的拥护,而在张俊、韩世忠、刘琦和岳飞等名将的带领下,打出了一场场漂亮的会战,让得金军的嚣张气焰而打熄了,不再认为在对南宋之战中还有什么优势可言,于是他们想到了用秦桧来作为政治力量,阻挡岳飞的北伐。

十万岳家军此时枕戈待旦,一路开拔,却被十二道金牌给紧急召回,岳飞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主战的军士们无不心不甘情不愿。秦桧要求主和,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高宗可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要一匡天下,他只不过想着的是自己的江南半壁这一亩三分地而已。那么北伐的岳飞如若得到高宗的支持就能够收复中原吗?答案是可能,却不绝对,毕竟金军战力还是很强的,而且金朝统治者也曾提出以政治之力来瓦解北伐之势,所以可能性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么大,不过这却是多年来最有力的契机。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秦桧身居高位,于关键时刻却提出终止北伐,当然他一直都是以主和的姿态而迎合高宗,南宋朝廷除了少部分朝臣,大众对金军还是恐惧的,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大多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将之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由此而委曲求全,换来的是金军不平等的和议。

1141年,在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宋廷与金朝达成了《绍兴和议》,而所谓的和议,乃是称臣纳贡,割地赔款这些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屈辱的和平,用如此的方式达到止戈修兵的目的是在是令人可叹。明明有重新为人的机会,却偏偏要点头哈腰,看来人一旦跪久了,就成了习惯。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秦桧和高宗主和的目的达成了,主战的岳飞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莫须有”的罪名,一代民族英雄魂归风波亭,留下了千古的遗憾,冥冥中唯有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反复的吟诵。

纵观南宋一朝,特别是岳飞时代,将领们是偏向于主战的,在军事上也的确是能战和敢战的,可是文臣集团却大部是主和的,他们的势力掌控着朝政的走向,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屈从于割地赔款,没有统一的政治环境,而且是水火不容的政治角逐和倾轧,在战场上岳飞为首的主战派赢得了契机,掌控了主动,却于朝堂上败给了主和的秦桧,以及主张苟延残喘的宋高宗。

南宋主和派千夫所指,主战派却名留青史,秦桧、岳飞为代表,何为

所以我们而今看到了南宋当时的主和派被人千夫所指,遗臭万年,而主战派却是名垂青史,岳飞更是被尊为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