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當代畫家不要被潮流和時尚所左右

崔如琢:當代畫家不要被潮流和時尚所左右

我在北京曾遇到一個畫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都覺得他的畫很好。但現在他八十歲了,畫卻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為何如此優秀的畫家到晚年作品會那麼差,而不像黃賓虹那樣“後出轉精”?我想,這與我們美院沿襲的藝術改革體制有關係。這位畫家用素描來畫中國畫,走的路子本身就有問題。中國畫畢竟不是素描。好像有人評論某大師的畫,認為最大的缺點就是畫畫有素描稿,所以他的畫有些像版畫,而齊白石就完全不同。

作為一個有出息的藝術家,必須對中西方文化的發展狀況和基本脈絡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對當下的文化處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唯有如此,才不會被趨之若鷲的潮流和時尚所左右。

崔如琢:當代畫家不要被潮流和時尚所左右

崔如琢 空林晴雪 2009年 95.5×59.5cm

中國畫筆墨的第一要點就是“氣”,再就是“韻”,講究“氣韻生動”。什麼是氣?就是氣質、氣度、氣魄。看一張畫如果筆墨很弱, 就不能算是好畫。用筆要力透紙背。此外還要講究構圖、意境,比如說,畫蘇州園林、小橋流水、曲巷奇石,一看就很美,“韻”味十足。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師法造化、巧奪天工。國畫藝術從來都講究既博大精深而又清虛靈動、沉雄而平和、磅礴而含蓄。

國畫是中國獨有的文化,是經過千百年歷史積澱的產物,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足以讓我們引為自豪。

崔如琢:當代畫家不要被潮流和時尚所左右

崔如琢 山雨吹竹林 2009年 95×60cm

藝術家不能脫離生活、時代與政治,否則談不上是真正的藝術家。但藝術如果只是單純地為政治服務,就變得太窄了。作為當下的藝術家,不能使藝術成為關在象牙塔中的自娛之物,要充分發揮其為人民服務、為人類服務的功能。我為大會堂無償創作,就是為人民、為政治服務。如果國內外的記者們、遊客們對此進行攝製、傳播,那“服務”的範圍就大大地擴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