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原理解讀

一【組方】麻黃8g ;桂枝12g;杏仁10g;甘草6g;

二、適應證侯:風寒表實感冒,怕冷;不出汗;發熱;咳喘;頭痛但不太重;

三、總原理:發汗解表

四、風寒表實感冒病理分析

什麼叫表實怕冷,肌膚遇冷,腠理緊閉,而腠理衛氣就像城門的衛兵,關起門來;

氣急咳喘:全歸肺來掌管。肺氣的宣升和肅降除了通過呼吸道外,還要通過營衛和皮膚的毛孔呼吸。當人皮膚遇寒後,表皮這種呼吸通道關閉,那麼呼吸道的負擔加大,可能出現氣急,喘咳;

發熱不出汗:同時,由於體表腠理毛孔關閉,熱量和汗不得排出。所以會出現發熱的症狀。由於表皮腠理實閉,所以儘管熱,但汗不能出。

五、組方解析:

1、使藥:麻黃

麻黃湯原理解讀

麻黃性溫升發,開皮毛膚腠。能把關閉的毛孔打開,把肺氣渲發出來;《本草崇原》謂:“植麻黃之地,冬不積雪,能從至陰而達陽氣於上。至陰者,盛水也,陽氣者,太陽也。太陽之氣,本膀胱寒水,而氣上行於頭,周遍於通體之毛竅。主治中風傷寒頭痛者,謂風寒之邪,病太陽高表之氣,而麻黃能治之也。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者,謂溫瘧病藏於腎,麻黃能起水氣而周遍於皮毛,故主發表出汗,而去溫瘧邪熱之氣也。治咳逆上氣者,謂風寒之邪,閉塞毛竅,則裡氣不疏而咳逆上氣。麻黃空細如毛,開發毛竅,散其風寒,則裡氣外出於皮毛,而不咳逆上氣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者,謂在外之寒熱不除,致中土之氣不能外達,而為症堅積聚。麻黃除身外之寒熱,則太陽之氣出入於中土,而癥堅積聚自破矣”。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謂:“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凡風寒之在表者,無所不治,以能驅其邪,使皆從汗出也。止咳逆上氣,輕揚能散肺邪。除寒熱,散營衛之外邪。破症堅積聚。散臟腑之內結。麻黃,輕揚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凡藥力所不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蓋出入於空虛之地,則有形之氣血,不得而御之也”。

有人問,桔梗也入肺經,性升發,為什麼不用桔梗為引經藥。這是因為,此感冒本身就氣喘嚴重,而桔梗入肺經提氣。這樣會讓咳喘加劇,故不用。用麻黃的作用是開腠理毛孔,二者藥理不同。如同大水蓄積。麻黃功在開挖各水道支流洩水;而桔梗之力促水來的更猛。

2、君藥:桂枝

麻黃湯原理解讀

桂枝,桂經冬不凋,耐寒,說明其性必熱,枝條升發。取類比像,用於人,溼經升發。中醫認為,溫則通。故用桂枝,通營衛,增加肺氣的宣發。古人有麻黃不得桂枝不專主發汗之說,桂枝是為作戰主力也。甘草調和諸藥,防中焦能量流失,有出兵打仗,留人看守大本營之意。

《本草新編》桂枝用二兩之方,曰麻黃湯。桂枝所到之處,皆麻黃所到之處。既用麻黃又加桂枝,愚於麻黃已略著其說,試更申之:傷寒之邪,錮閉營衛,至於頭痛、身痛、腰痛、骨節痛,發之既暴而所及復廣,非得橫厲無前之麻黃,不足以戡定禍亂。非得從容不迫之桂枝,不足以搜捕餘孽。且麻黃性剛,桂枝性柔,以剛遇柔,並能少節其性,不致直前不顧。桂枝只二兩者,以倚重在麻黃也。

結論:本方是寒傷皮毛,治療方案選擇調整肺經,增強抵卸能力,使病毒從體表逼出,恢復肺的正常功能,從而讓皮膚腠理開合正常 。本方立法之旨本著“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肋脈,其次六腑,其次五臟”原則。先治其表。

事實上,上工治病不用以藥。根據本立方之旨,完全可以通過生活調理治好,比如開膚湊毛孔,鍛鍊可以,桑拿可以,穿厚衣服可以,吃熱飯可以,多管齊下可以。然世人無知無識不思因果,動輒吃藥打針,疼子無度,愛憐無方,結果反害了孩子。

為什麼麻黃湯中沒有生薑?原因在於生薑性熱。熱屬於陽,應當用於內寒的虛症。而麻黃湯適應症候是實症。身體內部本身就熱,急需讓熱量宣發。如再用生薑,無異於火上澆油。所以不用。一般來說生薑只能用於寒虛症,不可用於熱實症。有人用有無汗出作為判斷能否用生薑的標準,有點過於機械。無汗有內寒無汗,有內熱而無汗,是否用生薑,不能拘於某一表象。任何一藥,都是辯別寒熱陰陽為根本,不以表象為原則。

是否出汗,必須作為能否用麻黃的標準,麻黃就是開皮膚腠理,如果出汗,說明腠理已開,無需再開。故不能再用麻黃。而已出汗,病不見好,說明病在營衛,這時就要開營衛,非桂枝不可。這是用桂枝的原因。古人所謂:“無汗不得服桂枝,有汗不得服麻黃。正是其義。此話誤了不少所謂名醫聖手。皆不解醫理藥理病理之故。換種說法,可能更明白些:

無汗不得專服桂枝,有汗不得再服麻黃無汗時,從發汗的角度說,既要服麻黃,又要服桂枝,張仲景麻黃湯即是明證。

《本草求真》:“入衛表以除風邪。脅風本屬於肝,凡治脅風之症,當用桂枝入肝以平。止煩出汗,驅風散邪,為解肌第一要藥”

《本經疏證》: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廣,無如桂枝湯,則和營其首功也。夫風傷於外,壅遏衛氣,衛中之陽與奔迸相逐,不得不就近拽營氣為助,是以營氣弱,衛氣強,當此之時,又安能不調和營氣,使散陽氣之鬱遏,通邪氣之相迸耶。水者火之對,水不行由於火不化,是故飲食入於胃,由脾肺升而降於三焦膀胱,不升者,心之火用不宣也,不降者,三焦膀胱之火用不宣也,桂枝能於陰中宣陽,故水道不利,為變非一,或當滲利,或當洩利,或當燥溼,或當決塞。惟決塞者不用桂枝,餘則多藉其宣化,有汗出則病癒者,有小便利則病癒者,皆桂枝導引之功也。若夫赤能入血,辛能散結,氣分之結散,則當降者自降。血分之結散,則當行者自行,皆自然而然,非可勉強者,至補中一節,尤屬義精妙而功廣博,蓋凡中氣之虛,有自餒而成者,有為他藏剋制而成者,自餒者參術芪草所主,非桂枝可施,惟土為木困,因氣弱而血滯,因血滯而氣愈弱者,必通血而氣始調,氣既調而漸能旺。。此其所由,又非直一補氣可概也。

3、臣藥:杏仁

麻黃湯原理解讀

杏的種子,種子要種到地中,必尋地生根,所以種子性降,色白入肺。所以古人認為杏仁肅降肺氣,因為氣降,所以可以止咳平喘。 加上前藥的升,和杏仁的降,這樣肺就可以順暢呼吸,肺經正常運轉,表熱就可以通過皮膚宣發出去,肺氣有渲洩的通道暢通,咳喘自停。

麻黃湯原理解讀

4、佐藥:甘草,本方用甘草有兩意,一是緩解麻黃桂枝藥力過猛,讓藥力持久發散。二是溫中,防止主力作戰部隊外出打仗造成的老巢空虛。

六、藥理的變通調理:

一切發汗之方,對錶實的風寒感冒都有效果。具體做法有:熱飲;薑湯;胡辣湯;穿厚衣服;汗蒸;跑步鍛鍊;泡澡。未必一定要吃中藥。

為了防止高燒造成的大腦神經損害,需要頭部物理將溫,或者化學降溫。並且需要消炎要預防腦炎。

風熱感冒不適用;身體虛弱的感冒需要令行施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