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早起的女性患癌風險低於夜貓子?先別急著調整睡眠習慣

喜歡早起的女性患癌風險低於夜貓子?先別急著調整睡眠習慣

11月12日,一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發表的論文佔據了當地各大報刊頭條。

例如,《印度經濟時報》的標題簡明扼要:“姑娘們,看看鬧鐘:早起可能會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而《獨立報》則更加字斟句酌:“喜歡早起的女性患癌風險低於夜貓子。”

對此,有些人對其致癌原因和效應持懷疑態度,而另一些人則聲稱睡眠習慣導致癌症。

那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使用的數據是什麼呢?《健康新聞評論》說,研究人員測試了早起者的“自我報告反應”(self-reported responses),但是其中也混入了基因數據。

隨著報紙、新聞稿和新聞之間的流轉,許多重要細節開始變得含糊。

過,這項研究結果就此得到結論,變成保健竅門還為時尚早。

此研究本身來源於一篇名為“調查睡眠特徵和乳腺癌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論文,該論文在提交期刊同行評議之前就已經作為精心打磨的草稿(預印本)在網上公開了。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臨床研究員 Dipender Gill 說,這意味著它“還沒有經歷任何正式的同行評審過程”,不過“預印本的標準基本上接近同行評審。”

但在最終發表之前,一切還未成定論。

喜歡早起的女性患癌風險低於夜貓子?先別急著調整睡眠習慣

基因組大實驗

為探索睡眠與癌症之間的聯繫,第一作者 Rebecca Richmond 及其同事對來自近 400,000 名女性的遺傳數據、問卷調查結果和病例進行了各種不同的統計檢驗。

其中一些測試參考了女性自我報告的偏好,即她們認為自己是“早起者”還是“夜貓子”,同時還考慮了受試者的睡眠時間及失眠頻次。

結果顯示,早起者乳腺癌發病率較低。根據結果可預估,在100個夜貓子中,大約有兩個人會患乳腺癌,而100名早起者中,只有一人。

還有一些證據表明,癌症風險與睡眠時間有關,睡眠時間長,患癌風險高,但不同測試的結論不一致。

喜歡早起的女性患癌風險低於夜貓子?先別急著調整睡眠習慣

持懷疑態度的讀者堅持:“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是兩回事!”而 Richmond 及其同事則明確提出了一個因果性問題:睡眠會影響乳腺癌嗎?

在簡短的解釋視頻中,Richmond 的共同作者 George Davey Smith 對他們應用的技術進行了解釋,該技術被稱為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主要用來回答有關疾病的因果問題,是通過觀察與某種健康風險因素相關基因的不同版本來發揮作用的。

例如,“……與攜帶同一基因的 B 版本的菸民相比,攜帶 A 基因版本的菸民吸菸次數更少,”Smith 博士解釋道。

不吸菸的人壽命不長當然不能用這種基因變異解釋,但攜帶多吸菸版本(B 版本)的菸民因吸菸而生病的概率更高並不難理解。所以,可以說,他們吸菸率高導致疾病發病率也高。

邏輯是基因不會受生活方式或其他併發症的影響:其處於因果鏈的,在人們身上的表現是間接。將基因與健康風險因素聯繫起來,可以將風險因素與疾病聯繫起來,而不受其他可能的因素攪擾(比如吸菸者飲食健康狀況較差)。

思路就是這樣,這個世界並不是井井有條,相互獨立的。

孟德爾隨機化可以比其他方法更有力地指出因果關係,但也並非無可辯駁。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所涉及的基因是否可能與影響疾病的其他因素有關。

例如,如果與基因型相關的基因與體重指數和運動水平相關呢?或者,如果時間型基因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增加癌症風險呢?

“在這種情況下,”Gill 說,“只能說,睡眠可能與患乳腺癌風險有關,但不能直接說,睡眠行為模式會導致乳腺癌。”

先別急著改鬧鐘

隨著各大報刊大肆宣揚、莫衷一是,上面明確提出的關係問題也還有很多含糊之處有待研究。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需要研究人員“撓頭”,“早起”和“熬夜”究竟是指行為還是偏好?

他們寫道,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實際行為導致了健康風險,還單單是‘喜歡’‘早起’或‘熬夜’ ”。

也就是說,無論早起讓你覺得多討厭,都可以幫你稍稍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當然,也可能是熬夜會增加患癌風險,而早起除了讓你(和周圍的人)更痛苦之外,也沒什麼用。

無論如何,早晨都可能比晚上更重要:研究人員羅列了一些將睡眠與癌症聯繫起來的原因,並將其歸結於:夜晚暴露於光環境下。對研究來說,瞭解明亮環境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特別是當談及輪班工作、睡眠中斷和疾病三者之間的聯繫的時候。

目前還沒有決定性結論。這些研究“信息量大又有趣,”Gill 說,但是“就現有證據而言,人們還沒必要調整睡眠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