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区块链》之三:区块链落地方法论

《再谈区块链》之三:区块链落地方法论

作者为德勤中国总监 高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自从2015年底开始参与区块链这个热点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有机会和各大金融机构、监管者、政府部门以及许多科技初创公司以及海外的同事对区块链这个话题进行布道、研究和概念验证。

作为一个“区块链专家”,我时不时地会被许多人问到这样一些问题:

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有没有落地案例?区块链目前有什么杀手级应用?比特币还能买么?区块链能不能用来解决XX问题?区块链到底是风口还是骗局?

每次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感叹网上那些关于区块链的信息都是多么的千篇一律,大多数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只是一种人云亦云式地重复,以至于区块链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至今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改变远远不如预期。

到了2018年末的今天,我想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记录一些我经常回答的问题,以后再有人来问我关于区块链的问题的时候,我会把这篇“科普”文章先给他看看,至少可以让他对区块链这件事情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

Q:区块链如何真正落地?

A:在之前的《再谈区块链》一和《再谈区块链》二中,我已经强调了区块链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在理解了这点以后,要让区块链真正落地首先要把眼光从技术的角度移开,从区块链的本质上去进行重新思考。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达到“纳什均衡”的博弈场,而区块链要落地实际上就是在要应用区块链的场景中人为的重建这样的一个博弈场,或者叫做“共识系统”。

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要用区块链进行落地的场景,那么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去找一个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架构或者技术平台,而是要搭建一个“场景实验室”来模拟区块链真实落地后会发生的情况。

《再谈区块链》之三:区块链落地方法论

例如,我们可以用区块链来搭建一个新型的互助保险平台,在有了“场景实验室”以后,初期可以人为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开始试运行(例如:每个人缴纳多少保险费、如何理赔等等),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一开始试运行就会很成功,基于初始规则的系统中必然会存在不少的漏洞导致各种各样的舞弊事件并有导致系统崩溃。

这些问题靠事先拍脑袋想是想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试运行后通过不断地观察进行发现,并及时调整规则,通过一定的惩罚和激励鼓励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博弈,并使得系统中的参与者作恶成本要高于他所能获得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需要数学、行为学甚至是伦理学的专业人士参与,从错综复杂的用户行为中归纳出其底层的逻辑并基于此设定合适的博弈规则,以达到最后类似于“纳什均衡”的稳定状态。

一旦稳定的状态形成,经过博弈之后的共识系统的规则就可以被确立,之后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把这些规则变成代码和软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IT技术是实现区块链的最后一步,而每一个落地场景背后的“共识算法”都是各不相同的。

《再谈区块链》之三:区块链落地方法论

Q:区块链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么?

A:区块链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共识,即“纳什均衡”。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让参与方在一个非信任的环境中进行自由博弈,就像企业间打价格战一样,在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会达到一个平衡点。相对而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达到稳定共识的时间较长,如果场景复杂的话(例如上文所说的区块链互助保险),用去中心化的方法达成共识的效率非常低。

而中心化的区块链是指有一个可以制定博弈规则,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博弈规则的控制中心,这个中心并非是传统集权式的权威,而更像是一支球队的教练,根据球员的表现鼓励球员间进行良性的竞争,使整个球队能发挥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中心化区块链的一大好处就是形成共识的效率高,更适合在商业环境中落地,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来说区块链要真正落地除了要从场景实验入手外更重要的要采用中心化的区块链共识模式。

《再谈区块链》之三:区块链落地方法论

Q:中心化和区块链这个概念有冲突么?

A:关键是“博弈”这两个字。如果说共识的达成没有博弈,那么中心化的共识系统就类似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治理结构,也就不能称之为区块链了。

而如果共识是经过博弈达成,中心化和区块链是并不矛盾的。就像民主国家和封建国家都有国家元首,关键还是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和治理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