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在先秦的眾多大戰中,桂陵之戰因為參與者留下了第一手豐富資料,而非常有利於後人進行復盤還原。這場大戰不僅是魏國衰微的開始,也徹底改變了戰國初期的爭霸格局,並影響了後來歷史的發展。

兄弟反目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魏嬰就是後人熟知的魏惠王



原本較為和睦的三晉,很早就就已經出現了關係裂痕。到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韓國和趙國因看不慣魏國的霸道作風,而出手干預其內政。兩國聯合了魏國的公仲緩,一起出兵挑戰魏國世子魏嬰。但趙國和韓國在處理魏國的問題上也有很大分歧。前者主張讓魏國直接割地,後者則主張將魏國分割成如同宋國和衛國那樣的小國。雙方的意見不合讓魏國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魏嬰的絕境逢生,還其產生了極其良好的自我感覺。這位魏國公子誤認為自己是天縱英才,從此以天下明君和三晉霸主自居。在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三晉間的小打小鬧不斷,但大體還是魏國佔據絕對優勢。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秦國的崛起讓魏國的戰略環境出現惡化



與此同時,由於魏國錯過了最佳時機,西方的秦國開始恢復強硬的態勢。公元前364年,秦將章鐈和秦獻公在石門之戰中獲勝,斬殺6萬魏軍。一直暗中觀察的周顯王,也趁機封秦獻公為霸主。兩年後的少梁之戰裡,秦軍再次擊敗了魏軍,還俘虜了魏軍將領公叔痤。

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態勢,魏嬰進行了一系列改制。除了將國都從安邑遷移到大梁外,還在河西地區修建長城,防禦秦軍的緊逼。為了鞏固國防,魏侯還強行逼迫三晉交換土地,將三國破碎分裂的領土連成一片。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魏國集中國力,但其實是在破壞維繫三晉聯盟的外在因素。因為彼此疆土犬牙交錯,才可以相互牽制。現在三國間少了牽絆,可以更自由的執行相對獨立的對外政策,矛盾也就日益明顯。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三晉各自地盤的重新劃分 實際上是加重了矛盾可能



由於韓國的地緣環境最險惡,而且硬實力不足,所以選擇繼續追隨魏國。但位於邊緣地帶的趙家,在晉國時代就長期是執政大夫。所以不甘居育人下,表現出巨大的獨立性。

公元前356年前後,在魏國與韓國、衛國和宋國會盟時,趙國卻開始了獨立外交。一面與宋國和齊國會盟,尋求魏國挑戰者的支持。一面與威脅自己側後方的燕國會盟,以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這證明傳統的春秋會盟,在戰國大地上已經不再有那麼強的號召力。和之前齊桓公和晉文公的會盟抵禦外患不同,魏侯的會盟完全是從本國的利益和野心出發,所以反響寥寥。

在意識到號召力大不如前後,魏嬰開始與秦孝公會盟,緩解秦國對河西的侵奪。但是秦國也看出了魏國的局勢緊張,於是發動了新一輪戰爭。見到魏國的傲氣受挫,趙成侯也開始野心勃勃地挖魏國的牆角。他公然入侵魏國的保護國--衛國,瓜分中原地區所剩不多的肥肉。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進入戰國後 會盟次數日益增加 影響力卻不若以往



明爭暗鬥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魏國決心重振之前擁有的絕對霸權



面對趙國的挑釁,魏侯趁機發難。計劃借保護魏國的機會,重奪對三晉的領導權。大將龐涓開始著手為戰爭做準備。但無論是龐涓和魏侯自己都非常清楚一點,要大規模用兵就必須先擺平東面的齊國,南面的楚國和西面的秦國。

在西方,魏國有韓國軍隊協助防禦秦軍。韓國本身領土多山,而且擁有三晉之中最優秀的弓弩手,善於防禦關卡。可以為魏國拖住來勢洶洶的秦軍進攻。


南方的楚國已經恢復了攻擊性,變得像春秋時期一樣的不好惹。對此,魏侯進行了外交攻勢。他任命與昭奚恤有仇的楚國流亡貴族江乙為特使,讓他帶重金衣錦還鄉。然後用“狐假虎威”的故事,離間楚宣王和昭奚恤,從而牽制了楚國北上用兵的精力。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楚國的復甦讓魏國接下了晉國的傳統南方戰線



對於齊國,魏國也通過遊士和說客前往高等學府進行輿論宣傳。但是齊國宮廷的態度並不明晰。所以這次對趙作戰,魏國需要面對趙國和潛在的齊國兩方面力量。如果再有第三方打破這一平衡,魏國的內部力量很可能被掏空,進而被敵國趁虛而入。


在軍事部署上,魏國的軍事動員能力極限是36萬軍隊。此外還有韓國、宋國和衛國的軍隊助陣。魏侯命令龍賈指揮河西方面軍,防禦秦國趁火打劫。韓國軍隊負責在秦韓交界處拖住秦人。鑽荼指揮軍隊防禦魏國國內大城,防止第三方勢力襲擊魏國本土。猛將龐涓帶領8萬人駐紮在荏丘(山東聊城)附近,密切監視齊國的動態,防止齊國趁機介入戰事。最後,魏侯魏嬰點精兵親自出馬,直撲趙國的中心城市邯鄲。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戰國時期的邯鄲城遺址



齊國軍威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方面從一開始就準備出兵干涉



收到魏國軍隊頻繁調動的情報後,齊國內部開始了對時局的討論。君臣們大致統一了意見:應當集結軍隊,準備對魏作戰。否則三晉再次整合,天下將再次出現秦-楚-晉-齊分立四方的局面。而且郡縣化的三晉,比卿大夫割據的春秋晉國更有侵略性。一旦趙國以邯鄲為中心的東部領土被魏國割佔,從邯鄲到山東半島幾乎一馬平川。齊國將面臨無險可守的局面。

在此之前,齊國已經進行了自己的改革。公元前360年前後,鄒國的流亡貴族鄒忌以講故事勸諫的方式,拉開了齊國變法的序幕。鄒忌的主要貢獻是整頓吏治,公開烹殺汙吏,保證君王的命令能得到最嚴格的貫徹。也鼓勵平民大膽向上傳達訴求,保證上情下達,從而保證了齊國軍政命令的高效。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戰國時期的臨淄古城復原模型



隨著徵兵和備戰的詔令從臨淄王城中發出,命令傳到了齊國的“五都”:北方防禦燕趙的高唐和平陸、南部防禦南方楚國的南城、防禦西南方魏國的阿城和防禦東夷族的即墨。每個都的最高軍政長官,是國君任命的都大夫,麾下有經過精心選拔的五都之兵。這些人是精銳的輕裝車兵和快速突擊的車騎部隊,在田齊時代是齊軍精銳。

與魏武卒類似,齊國還有被稱為“技擊”的常備兵。他們是通過訓練選拔出來的精銳步兵,以善於個人搏擊著稱。這些人平時需要進行搏擊、角抵、箭術、馭術、劍法、游水等方面的訓練。每斬下一個敵人的首級,就可以獲得一金獎賞。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步兵彼此之間使用著非常不同的武器



相比魏國與秦國的軍功爵制度,齊國的軍功獎勵制度只重視個人戰功,只給與金錢獎勵而沒有田宅和爵位的獎賞。且秦軍一個單位的傷亡數大於他們殺傷的敵軍,那麼這個編制內的所有人都要受罰。但技擊之士的獎勵標準不考慮士兵所在單位的傷亡比例。所以是更縱容個人之勇,遷就齊人“勇於持刺而怯於眾鬥”的民風。

結果是技擊成了過於側重單兵戰鬥力,傾向於混戰的輕步兵,但不能列陣而戰。雖然訓練科目繁多,但其實每個人各有側重。所以戰鬥力參差不齊,裝備也五花八門,很難分清他們具體屬於什麼兵種。因此,當時的評價是齊軍對付盜賊和叛軍夠用,但是對付組織嚴密的敵人就會吃癟。正所謂“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相比陣戰 齊國步兵更適合小規模的散鬥



除了技擊之士和五都之兵,齊國從齊桓公時代起就有大量世襲當兵的國人,有濃厚的兵民合一傳統。到了田齊時代,國野之分被打破,齊國出現了基於縣制的普遍徵兵制。所以廣大的徵召兵成為了齊軍的主力。

在兵種上,齊國的步兵戰鬥力一般,但卻有著較為強大的戰車部隊。齊國專門選拔的“武車士”,可以在疾馳的戰車上拉開八石強弩,並在車上左右開弓。相應的,齊國還有低調但實力不俗的車騎文化。由於本地以北就是燕趙兩國,所以也受到了泛斯基泰文化的輻射。後人在科斯特羅姆斯卡亞發現的斯基泰戰馬殉葬坑,就和春秋末年齊景公的戰馬殉葬墓構造十分類似。這也側面證明了齊國也與北方戎狄有一定接觸。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景公的戰馬殉葬墓



在先前的鞌之戰中,齊國大夫高固很自信地駕著戰車衝入晉軍營壘。不僅殺人俘敵,還全身而還,留下了“餘勇可賈”的成語。齊軍更是利用晉人用早飯的時機,駕車衝擊晉軍陣型,一度讓晉軍主帥血流不止。之後和三晉聯盟的廩丘之戰中,齊國也一次性損失了2000乘戰車,可見其國內有著數目不小的戰馬和車兵。

到了戰國時代,齊國出現了名為“武騎士”部隊。他們年齡在40歲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選拔標準為善於騎射。在戰場上發揮左右包抄和追擊敵軍的作用,屬於輕裝風格的騎射部隊。後來在齊宣王伐燕,就以“文騎六百匹”為前驅。這裡的“文騎”就是披掛花紋馬甲的騎兵。著名的民間故事“田忌賽馬”,正是齊國馬術文化的寫照。能長途奔襲的齊國車騎部隊,將在接下來的齊魏爭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出土的齊國騎兵瓦當



但在歷史上的齊晉戰爭中,齊國還是勝少敗多。齊國軍隊與三晉的正面對抗中,以春秋模式組織起來的齊國軍隊,也被以重步兵為主力的三晉軍隊打得全軍覆沒。所以齊軍上下對於晉人有著極大的恐懼心理。

所以在制定此戰謀略時,齊國君臣決定採用了更加靈活的策略。齊軍將最大限度地避免與魏軍硬碰硬,而是採取避實擊虛的方式,攻擊敵之軟肋,讓對手疲於奔命。同時儘可能多的用其他諸侯軍隊,牽制和消耗魏軍,讓魏國陷入多線作戰的境地之中。魏國的作戰對象越多,破綻就越多,軟肋就越容易暴露。最後,不到迫不得已,齊軍不能過早出手,防止過早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

經過一番徵調,齊國集結了8萬多比較精銳的軍隊,相比於魏國的36萬極限動員來說顯然太少。這決定了齊軍只能在此戰中將對手分化殲滅,各個擊破。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的動員能力比魏國還有很大差距



邯鄲之圍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被魏軍圍困的趙家都城邯鄲



公元前354年,當齊國大軍在臨淄緊鑼密鼓地集結之際,魏國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軍事行動。作為魏國盟友的宋軍,圍困了趙國南部的城池,牽制趙國的地方軍救援首都。衛國則因為趙國的侵略,自告奮勇地為魏軍開路。龐涓也密切地監視著齊國等其他東方諸侯。

魏軍的主力在魏嬰的指揮下,直撲趙國的東部中心邯鄲城。面對強大的敵人,趙成侯提前疏散了邯鄲城中的貴族家屬和老弱病殘,只留精壯人口全力以赴來保衛都城。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邯鄲的面積不大 反而更有利於長期堅守



由於邯鄲城本來就面積不大,很快被魏軍封鎖。在魏武卒用弩機進行一輪輪齊射之後,魏軍推著衝車和雲梯車來到城下。帶有鋒利抓鉤的雲梯牢牢咬住城牆,而云梯、城牆和地面也構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使得趙人很難將其推開。大量的魏國炮灰紛紛如螞蟻般爬上城牆,冒著城頭的箭矢和石塊進行有去無回的攀登進攻。

進入冬季,邯鄲又受到了四次強烈暴風雪的襲擊,城中多處民宅坍塌,軍民凍死病死者不計其數。面對魏國的兇悍進攻,趙國馬上想到了遠交近攻的原則。趙成侯遣使向齊國和楚國這兩個能威脅魏國後方的大國求救。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楚國因正在進攻魯國而不能大力支援



此時的楚國正在出兵北伐魯國,所以分不出太多兵力響應趙國。況且,楚人樂於見到三晉之間鬥個兩敗俱傷。於是楚宣王表示自己在道義上支持趙國,並承諾一定會對魏國捅刀。這承諾讓趙成侯得到了些許安慰,更加堅定地和魏軍打消耗戰。但楚軍偏師僅僅在將軍景舍的帶領下,在睢河和澮河之間的地域活動,對魏國的南部疆土遊而不擊。

看到魏軍攻勢毫無減退的勢頭,趙侯又向齊國求救。但龐涓的8萬大軍,就在齊國五都之一的高唐附近監視齊國。齊國的計劃依舊是避免與魏國正面對抗。他們與燕國提前排練好套路,讓齊軍主力假裝伐燕,以便麻痺魏人。因為擔心趙使洩露計劃,齊國君臣只能暫時保守秘密。他們讓趙國使者回國,並口頭承諾予以必要的支援。

至於開往北部邊境的齊國主力,還沒有開戰就棄陣逃跑,裝出一副大敗而歸的樣子。他們還故意放出消息,讓龐涓耳對齊國軍隊的戰力更加不屑一顧。從而藏住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的真實意圖就是 圍魏救趙



孫臏出手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等到最後時刻才開始出動軍隊



在同時麻痺了趙國和魏國後,齊人正式準備對魏作戰。本著最後一刻再上場的原則,齊國藉助詐敗於燕國贏得的寶貴時間,通過外交手段對魏國的附屬衛國和宋國進行外交攻勢。通過威逼利誘,終於策反了衛軍和宋軍,而龐涓對此則缺乏瞭解。兩國聯合起來,突襲了被魏國佔領的宋國故地--襄陵。這裡靠近睢河,附近就是景舍帶領的楚軍。齊國的策略,是用宋國和衛國作為棋子,牽制住龐涓大軍,這是破解魏軍部署的第一步。

得知宋衛叛變後,龐涓認為這兩個小國絕對不敢自己挑戰魏國,必然是第三方勢力挑撥離間的結果。只是他不確定,到底是齊國還是楚國在搞暗箱操作。如果是楚國,魏軍就需要開赴睢水流域,迅速將宋衛軍隊擊破後擋住景舍的楚軍。如果是齊國,那就在平原地帶尋找齊軍主力與之開戰。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坐車指揮齊軍作戰的孫臏



於是龐涓進行了一個小小的圍甲救乙,來引蛇出洞。他的8萬人不理會宋衛對襄陵的圍攻,而是直接包圍了衛國都城濮陽,迫使衛國人回援本國。龐涓希望衛國因為頂不住魏軍的強攻,而向幕後主使求救。這樣龐涓就知道真正的敵人是誰了。知道自己避無可避的齊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統領齊軍,正式出戰與魏國周旋。

面對當時的局面,齊軍可以直接前往衛國濮陽與魏軍正面對抗。也可以選擇開赴邯鄲,直接為趙國解圍。但是齊軍的首要目標是避免本國軍力的過度損失,讓列國在混戰中互相消耗。因為逼近邯鄲意味著和魏侯的直屬精兵對抗,龐涓可以趁機從背後合圍。如果與龐涓完好無損的8萬大軍正面對抗,也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巨大損失。就算和宋衛楚聯軍一起攻擊襄陵,魏國腹地的駐軍還是有還擊的餘力。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魏國步兵根本不害怕同齊國人展開正面較量



所以孫臏建議田忌放棄以上方案,攻擊一個與戰場貌似無關的地方:平陵(山東的曹縣)。當地城市雖小,卻是衛國國都以東的很大一片領土中心。區域內人口稠密,有很多披甲武士,所以很難攻克。齊軍可以故意在這裡用兵,以便迷惑敵軍。

另外,平陵夾在宋國和衛國之間,路上還有一座繁華富庶的中立商業城市市丘,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理論上齊軍的運糧通道很容易被切斷。孫臏這樣裝出齊軍不知兵法,不懂輕重緩急的樣子,繼續麻痺龐涓和魏國軍隊。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駕車一路奔馳的齊軍主力



齊軍抵達平陵後,又故意讓兩個只會打呆仗齊城和高唐大夫去指揮2萬人進攻。結果讓魏國誤以為這就是齊國的主力大軍。在兩個都大夫的指揮下,齊國的偏師以不計後果的自殺式猛攻,引誘出了魏人的國內守軍。隨著魏軍的傾巢出動,魏國國內的防禦就完全空虛。這就是孫臏破解魏國防線的第二步。

後來在魏軍的增員下,這路偏師全軍覆沒。齊國將領們都悲憤不已,但是孫臏以戰略家的冷靜要求大夫們對此保密,並及時開展下一步行動。而且,他所期待看到的局面終於出現。魏國的所有野戰力量陷於分散的戰場不能自拔,已經無牌可打。孫臏手裡的牌還綽綽有餘,不僅有6萬齊軍主力,還有圍攻襄陵的宋衛軍隊,以及景舍帶來的楚軍。齊軍主力通往大梁的道路已經暢通無阻。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山東臨淄漢墓內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



斬首行動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快速前進的齊國輕騎兵



趁著鑽荼和龐涓沒有反應過來,於是孫臏建議齊國特色的輕裝戰車部隊和輕裝精銳戰士為前鋒,向著魏國都城大梁奔襲。當然這些輕裝的戰車兵和軍隊肯定不能強攻城池。他們追求的就是雷聲大於雨點,造成魏國的恐慌,然後吸引一支魏軍的隊伍回救國都。再用半道設伏的戰術,發揮齊軍善於突襲和混戰的優勢打擊對手。

當齊軍的旗幟在大梁城郊出現時,魏國都城內一片恐慌。收到大梁方面的求援信號之後,龐涓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齊軍已經擁有了主動權。於是放棄了對衛國都城的圍攻,回救首都大梁。當初他對衛國人使用了這一招,現在被齊人使用了這一計。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國步兵的佈陣模式 大體上還與春秋時代類似



此後,齊軍用一系列信號和偽裝,假裝出自己士氣大減,將龐涓的魏國主力吸引到濮陽和大梁之間的伏擊地點--桂陵。不僅丟盔棄甲、拋棄輜重,而且絕不費時費力地挖灶臺。最後的結局自然就是孫臏大軍的以逸待勞,和龐涓軍隊的輕敵冒進形成鮮明對比。為了追趕表面上丟盔棄甲的齊軍,後者已經因快速行進而耗費了大量體力。

在孫臏的排佈下,齊軍組織了嚴密的野戰營地。士兵在陣前安置蒺藜陣,蒺藜陣後是用戰車連成的壁壘。齊軍將士將長牌插在車的側面,組成城牆垛口的形狀,弓弩手從後面放箭。車陣的後面依次是長矛手、短矛手和持劍近戰的武士。最後空心陣的中央是輜重車和非戰鬥人員,營地四周遊蕩者大量的遊哨和斥候。夜晚用鼓聲聯絡,白天用旗幟聯絡,等待龐涓的落網。


桂陵之戰:齊魏爭霸與三晉衰落的起點

齊軍圍魏救趙的全進程



在半夜突襲中,陷入低窪地帶的魏武卒視力受限,很難發揮列陣的優勢。而持續的強行軍,無疑消耗了他們不小的耐力。相比之下,混戰正是養精蓄銳的齊國技擊之士所擅長的。整個屠殺持續到了半夜,龐涓的魏軍幾乎被全部殲滅。

不過,損失一支軍隊還不足以根本動搖魏國霸權。齊國、秦國和楚國都低估了魏國的恢復能力和魏嬰的應變能力。更加慘烈的新一輪戰爭,即將在諸夏的子民間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