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妈妈长寿的秘诀:第五个3年计划实现,就是106岁了

试解妈妈长寿的秘诀

---第五个3年计划实现,就是106岁了

田应武

前年9月,以"牵手茶人,拥抱世界"为活动主题的2016都匀毛尖茶(国际)茶人会在都匀隆重举行。妈妈作为100名饮茶长寿老人,参加了这个盛会。桂林的朋友们发现,我妈妈有多个不坐康复推车,站立和行走的画面,且说话的中气也十足。不禁感叹,"老太婆如果不摔那一跤,她恐怕真的要堪称健康长寿老人明星了"。大家都为她的左腿髋骨置换术成功而高兴。不过,细心的朋友问我:

"老妈妈的长寿真的是因为喜欢喝茶吗?"

我一愣,不禁也大笑。老妈妈常喝茶不假,确实也是长寿的一个原因。恐怕真正的原因,还是身体和心态的运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于是,我向他讲述了妈妈在桂林期间运动的轶事。算是探索老人长寿的秘诀。

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的东江花园到象山区的翠竹路,距离大约为11公里。乘坐32路公交车,一共有16个站,车行时间大约40分钟。私家车的车速如为40公里╱小时,通常需要25分钟。

前年春节期间,妈妈嫌公交车次少人挤。让我和儿子陪着她,祖孙三人从东江花园亲戚家作客后返回翠竹路住所,儿子走了一半,大概是难奈慢行吧,先行乘车走了。老妈妈嫌挤车不舒服,又嫌"打的"太花钱划不来,执意一步不歇,步行到家。于是,我陪着老妈妈用2小时40分钟左右,走完了这一段回家的路。

桂林的友人吓了一跳:

99岁老人→约3小时步行22华里以上→上6层楼→途中不停

友人们以各种方式来访,多为老人家那中气十足的说话声音震撼,更为皱纹浅少皮肤光滑的面容称叹,偶尔切合场景气氛的"七言四句"随口而出的敏捷思维,常令大家瞠目惊讶。

友人结论:如举行百岁老人万米步行比赛,老妈妈有望当冠军。

一、长寿人确实有理由长寿的视觉特征:规律性的"身体运动"。

(一)起居作息有序

早晨6时至9时――大约30至40分钟的健身操+2个半小时或者近3个小时的吟诵佛经(主要是念"阿弥陀佛")。在这3个小时内,要吟诵"阿弥陀佛"4个字为7000次。6个手指(左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同时捻捏2颗佛珠7000次。完成这些功课,才开始吃早餐。

早餐之后,在房间客厅拖地板擦桌子,然后准备做中饭。

下午午睡半小时左右,又继续大约1个小时的吟诵佛经,偶尔也哼唱几句。然后,等着与我下楼到小区去散步说话。自然,小区的健身器械也会去摸摸练练。基本上又把2个小时打发了。然后回家做饭。

如果出现与我散步2小时的计划不能实现时,则变更为2个小时的念佛,吟诵3000次"阿弥陀佛"。

晚上8点半左右即入睡。睡前用热水泡脚。

起居作息几乎天天如此而有规律地反复循环。

(二)切合身体实际状况而卓有成效的习惯性健身运动

1、据说,老妈妈有早上起来连续10来次伸懒腰的习惯。然后,才开始做操。我所看到的健身操基本上是:

(1)扭腰――腹部背部旋转屈伸运动反复数十次。

(2)原地高抬腿常速踏步甩手数十次。

(3)做搓手切虎口击掌手操。10分钟以上。

(4)上体保持不动,左右摇头晃脑头部操10余次。

(5用巴掌交替拍打腰部腹部10余次。然后前屈肘后甩手数次,抖手抖肩膀数次。搓脸数次――放松运动。

二、修炼心态情绪的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阳光明媚的"心态运动"。

1、不满足但是能知足的心态。

(1)经济上――

不满足:"工资会不会涨到1000元呀?"→"现在得到3000元也不算多呀!"→"恐怕我可以等得到领4000元-5000元的工资吧?" …….

满足:"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人,好多都没有得到一样多的工资就走了,我还算是有福的"→"现在涨工资又不要我去工作,多活一年就多涨一次工资,真的是划得来。"→"我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2)生命存续期望上――

不满足:81岁时-"我算过命,3和7是我难过的坎。最多活到83岁,不晓得能不能看到孙女大学毕业了?"→86岁时"我过得了3,不一定过得了7,要是能够看到孙女结婚成家就好了。"→91岁时-"哪年我去澳大利亚看看我的小重孙"→95岁时-"孙子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好工作,我才走得安心。"……→"我的老家有一个老太婆活到了116岁……"

满足:"人最少要活到80岁才行,要不然对不起菩萨。80岁以后多活一岁两岁还是几岁,是菩萨多给的。哪个时候走就哪个时候走,是菩萨安排的。"

(3)身体健康期望上――

不满足:"我什么都好有什么用?眼睛不好是空的(即没有价值)。风景好、房子好、街道好对我有什么用?我都成一个废人了。"

满足:"我的眼睛不好,只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如果象瘫在床上的老人那样,又拖累子女,又不能自己生活,那才活得没意思呢。""长寿的人总要有点毛病才行,不可能样样都要好。"

2、记恨记怨不生气――第二种乐观豁达

母亲早年丧父母,在亲戚家寄养大。说起与姐妹们之间的争吵,常常骂出"鬼姑娘"的字眼;谈到当年工作时与同事之间的互相排斥和争斗,"挨刀砍的"粗话也不时如炒豆蹦出;甚至谈到与子女之间难免的误会,眼泪也会如珠而下……此时,我往往不耐烦甚至不客气地指责她:

小气;放不下;不象佛门弟子……

母亲往往会突然轻轻地笑起来,说道:

"鬼崽的,我就是记恨记怨呀……但是,我不生气。"

"以前,事情过了我不生气,现在那些人都死了几十年了,我还生什么气?"

"哪家父母会恨儿女的?"

我顿时感到理亏而无语。

(与友人们说起,大家也都大笑:"记恨记怨不生气"。)

3、在空巢独居的环境中寻找对话的机会。

妈妈在到桂林之前,曾经在都匀的农村老家住过3年。在那期间,她总是最大限度地寻找与人对话的机会:与来访的亲戚或附近路过的人说话,有喜欢唱山歌的,就约对方交流对歌;每2天与四个儿女中的一人通话。

在桂林期间,母亲不时也是口有怨语:"上午和菩萨讲话(念佛);下午和儿子讲话;晚上和'鬼'讲话"(即早睡做梦)。当然,少不了按照惯例接收儿女的电话;或者故意打错某个儿女的电话……找理由与四个儿女通电话。

去年,增加了一个内容:口述民歌,让外甥女(小妹的女儿)和我记录。原来计划整理数千首,后来宣布没有心情,暂时维持200首。

朋友大笑,"哈哈,我找到了打开长寿之门的密钥。芝麻,开门!"

其实,人到老年,选择伙伴是有奥秘的。

我妈妈极少与同龄人交往,是因为同龄人往往大多将生命的蜡烛燃尽了,看到一根一根被死神吹灭了的蜡烛,只能让人产生兔死狐悲、顾影自怜的悲怆心情。而与5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近龄人交往,不光能够有老年人的共同语言,而且往往会得到他们的尊敬和照顾 。

她通常只与健康或少病者交往,是为了寻找到感受健康和享受生活的共鸣。

多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近龄人交往,寻求生活无忧生活幸福的共同感觉。

多与无家庭纠纷的近龄人交往,减少外来的传染性烦恼。

多与有文化或者爱运动或爱唱歌的近龄人交往。寻求乐趣,健脑健身,忘记年老。老妈妈自己录制的6盒山歌民歌1000多首(应该包括此次口述整理的200首),就是通过交流掌握的。

这对形成心态情绪的自我积极调节能力是在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青春,不仅仅只是照亮自己的人生。它照亮的还有其他人的人生。作为母亲的儿女,我们已经看到了青春延续的前景,作为我们的朋友,尤其是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我们的同代人,相信都对长寿充满着期待和信念。

有专家说,人体的自然性命有三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性成熟期的8至10倍计算,人体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寿命该是112至150岁;第二是按生长期的5至7倍计算,人的生长期一般是20至25年,寿命该是100至175岁;三是按细胞分裂乘50至55次来计算,细胞每2.4年分裂一次,寿命该是120至132岁。按上述计算,人人都应活过百岁。

百岁,或许是人类生命进入第三个青春的码头。

谁掌握了打开"长寿之门"的钥匙,或许,谁的生命之船就能进入人生旅程的"三位数"港口――进入人类生命的第三个青春。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