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处死他?

历史大变局


巴结嘉庆?敢巴结嘉庆和珅死的更快,更何况嘉庆也轮不到和珅来巴结!


首先声明一点:在嘉庆继位之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结嘉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知道嘉庆会继位啊!

在康熙朝,由于皇子之间争皇位的斗争实在太过惨烈,导致最后的胜利者雍正帝心有余悸。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这样骨肉相残的惨剧中,设立了一个规定——秘密立储。不立太子,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自己死了,大臣们把这纸条一拿,纸条上的人继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执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这里,出现了变故。

什么变故呢?乾隆活的太长了。


乾隆统治的前几十年,他一直遵守着父亲的规定没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后,民间和朝野开始有了呼吁立储的声音,乾隆四十年以后尤其激烈。为什么呢?您老人家年龄眼看着大了,死把着皇位不撒手,万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过去,大家好歹有个方向。乾隆继位之前大家就已经大概知道是他继位,可是乾隆晚年,大家真的不知道谁会是继承人。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间呼吁立储的声音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终于顶不住舆论的压力,于是他做了一个承诺: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爷干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干到乾隆六十年的话,那年我八十五岁,我一定在那年传位给太子,退休归闲了。

这话说的很没劲,为什么?因为大家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挂掉后继无人,你说你八十五岁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岁之前死了怎么办?问题还是没解决啊!

但是,这种说法却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为什么?因为天子万岁啊,我都已经做出了承诺,说我八十五岁就退休。你还要让我立储,什么意思?莫非你认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这么说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说,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这么一说,大家也只好接着忍。

乾隆的如意算盘是,康熙爷六岁继位,干了六十年,六十六岁驾崩。我二十五岁继位,中国还从来没有哪个皇帝活到过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够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万万没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岁,啥眼了。

必须得退休了,因为十七年前立的那么大的一个flag在那呢,几亿百姓都看着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为太子,第二年继位为嘉庆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为啥?你老人家到是之前给个信啊!

嘉庆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儿子,在众多儿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几十年,乾隆前后偷偷立过三个太子,都夭折了。嘉庆也没有什么过于突出的事迹,和珅在早年间也不很确定他会是皇帝。

那时候的和珅权势熏天,没顾得上烧烧嘉庆这个冷灶,在最容易巴结人的时候,他没顾得上。

列位在与人交往中千万记住,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有用,人在发达之后想要再巴结人,是很难的。

嘉庆继位了。

嘉庆元年时,帝国权力最大的三个人,乾隆、嘉庆、和珅,心情都很复杂。

乾隆的原则是——死不放权。有鉴于他之前的太上皇过的都不咋样,所以乾隆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夕阳无限好,决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权力。

嘉庆的心理是,他虽然想要权力,但封建社会的礼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来的树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庆根本没办法与乾隆争权。

而和珅,心情是最复杂的。


和珅对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现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时候。

乾隆退位之后,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个尚书于一身,加上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整个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门在和珅手里握着。

之所以给和珅如此大的权力,就是因为乾隆需要通过和珅来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权力才能在。

而和珅,则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庆的对立面。

和珅是嘉庆争权的最大障碍,无论他有意无意,他都是嘉庆的眼中钉。

那么他能不能抛弃乾隆,转投嘉庆的怀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样的话,和珅是两头不讨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庆,乾隆察觉之后,势必要干掉这个叛徒,而以乾隆当时对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庆可能不容易,干掉和珅个人还是不难的。

更重要的是,嘉庆不会接纳和珅。因为我已经是皇帝了,权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来送。如果乾隆要杀和珅,正好给太上皇送一个顺水人情,彻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遗产。

所以和珅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死死围绕在乾隆身边。嘉庆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连上朝都要亲自上。年进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间,嘉庆坐在一边,和珅站在乾隆旁边。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边,因为当时的乾隆已经口齿不清,他说的话只有和珅能听懂。

虽然乾隆已经退位,可是一切的国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来决定。坐在一旁的嘉庆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庆善于伪装,嘉庆刚刚登基时,和珅送给嘉庆一个玉如意。嘉庆收下后做出很高兴的样子,并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写了几首《咏玉如意》,和珅听说后,轻蔑的说“嘉庆不足与我斗智谋!”。

不知道当他面对着嘉庆送来的白绫时,还会不会想起当时的这句狂话。


小约翰


提起和珅,我想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由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这一形象,看着有些憨厚,透着机灵,又有些滑稽,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而在我国历史上的和珅和大人,是乾隆帝时期权臣,虽然是权臣,可和珅最后的下场也可以说比较凄凉,被嘉庆帝下令抄家,后又被赐死,而和珅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帝以避免嘉庆帝之后处死他呢?

关于和珅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帝,还要从和珅的权力说起,和珅这个人,很聪明,并且精明能干,又机灵,很会来事儿,所以很受乾隆帝的赏识。有了皇帝的欣赏,再加上和珅又有办事能力,使得和珅仕途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等重要职务,和珅都曾担任过,而且,乾隆帝对和珅也是越来越宠信,使得和珅位极人臣,权势滔天。

而和珅的权势来源于乾隆帝,可以说没有乾隆帝,就没有和珅的这些权势,所以,和珅在乾隆帝掌权期间,是不可能去讨好嘉庆帝的,毕竟“一臣不侍二主”,如果和珅在乾隆帝掌权期间,去讨好嘉庆帝,那不用等以后,乾隆帝便会处理了和珅。

在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之后,和珅仗着乾隆帝的宠信,对虽然登基但是没有实权的嘉庆帝十分看轻,在朝堂之上,和珅等同“摄政”,权力之大,被称为“二皇帝”,嘉庆帝也曾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这也就使得和珅对自己的权力产生了一种自信,或者说是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可以驾驭住这个新皇帝,认为一切局势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和珅甚至说过:“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由这些也可看出,和珅不可能去讨好嘉庆帝,因为他对自己的权力很有自信。

恐怕和珅自己也没有想到,乾隆帝刚刚驾崩,嘉庆帝就会对自己动手,而且非常果断,直接便是革职,抄家,赐死。


說与山鬼聽


“杀和珅,嘉庆丰”,历史记载,当时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可见当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乾隆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在世时因为三下江南、救灾建堤国库亏空三千万两,而乾隆并非不知道和珅贪有富可敌国的钱财,他留着和珅是皇帝术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即让嘉庆解决了国库空虚又树立了杀贪官正朝纲的目的。



有的朋友说和珅不知道嘉庆称帝,所以没有机会贿赂嘉庆,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当时确定嘉庆以后,每逢外出都带着嘉庆,最后这五年的时间就已经明确了,当然和珅也遇到两难的问题,如果明着贿赂太子,乾隆就饶不了他,而且嘉庆也保持与和珅的距离防止落话柄给其它争权的皇子们,说他接近宠臣或者意图谋反。


古代皇帝用贪官、养贪官、杀贪官是一门皇权艺术,很多情况下用贪官有很多好处:
王刚演的和珅深得观众认可

第一个就是贪官都是有能力的人,大家可能看过和珅留下的字,或者看到过秦桧的字,秦桧的字在当时还是著名的书写流派,他的字帖还广为传播。


第二个贪官都是有把柄,除了尽力讨好皇帝没有别的出路,皇帝也需要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铁杆媚臣。

第三因为有把柄随时可以治罪,把他留给孩子来杀有助于他们巩固皇权。
秦桧的字很有名


关于用忠臣和贪官是一种制衡的方法,特别是在岳飞身上最明显,皇帝利用岳飞来保护自己,又怕岳飞真的把前皇帝救回来,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秦桧陷害岳飞,皇帝借机杀掉岳飞了事。


黄蜂二师兄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两天后嘉庆皇帝下令逮捕和珅,三天后抄家,十天后处死!一切进行的迅雷不及掩耳!题目中说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免今日之祸呢?有句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和珅的聪明是把双刃剑,聪明使自己成为“二皇帝”,也因此和嘉庆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乾隆83岁迫于内外压力准备立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为太子,早日禅让,但是受宠多年的和珅害怕失去乾隆庇佑,使出他的拍马屁神功说乾隆一定可以万万岁,不用着急退休,于是乾隆一高兴,让嘉庆晚当了几年皇帝。过了两年嘉庆终于当上了皇帝,可是作为太上皇的乾隆却始终手持印玺把持大权,自己耳聋眼花就让和珅代言,让和珅同时兼任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三部一院尚书还身兼内务府总管等十个要职,让身边的嘉庆皇帝有名无实,形同傀儡。


和珅掌控了朝内文武大臣的生杀予夺之权。乾隆有一次想招大学士朱珪回京,嘉庆就写诗祝贺,被和珅抓住作为笼络人心的把柄向乾隆告状,害得嘉庆差点被降罪!从此嘉庆一直在和珅面前夹着尾巴做人,下令和珅除公开场合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赐他美女良田。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也没有流露真情,连眼泪都没有流。脑补嘉庆在焚香时对和珅的愤恨!

所以在和珅巴结乾隆的同时就注定会伤害嘉庆的利益,和珅再聪明不做不到可以让和自己并列站到乾隆身旁的嘉庆开心,除非他自己下台!而眷恋朝政的乾隆又怎会舍得让这个轻而易举解决财政危机,又通四国语言,又懂书法写诗能拍马屁拍到正点上的和珅下台呢?!恰恰这种依赖导致了乾隆死后和珅的快死!

和珅上吊自杀前吟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年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白绫之下,一代首富魂飞湮灭。年仅50岁。


一定要快乐99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乾隆自己要做明君,不方便聚敛钱财,所以就养了一个巨贪和珅,好让嘉庆坐收渔翁之利,所谓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

笑话终归是笑话。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清史稿》记载和珅为满洲正红旗人,少年时家中贫困,籍籍无名,后来做了三等侍卫,不久之后又升至御前侍卫。和珅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都是信手拈来(由三等侍卫升为御前侍卫就是因为乾隆讲了一个《左传》中的句子其余人都不知道,而和珅对答如流),人长得不错(清朝的官员相貌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那种刘墉形象,在大清是不可能当官的)。后来和珅被升为大学士,胜任《四库全书》正总裁,相信能做《四库全书》总裁的和珅绝不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连对联都对不出来的半文盲。

所以,和珅年轻时的经历也算是一个职场上位的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权术讲“知人不惧,知心堪御”,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的信任,完全是因为懂得乾隆心中所想,甚至能够通过乾隆读什么书而猜测出殿试的试题。

如此天长地久,乾隆便离不开和珅,尤其在晚年的时候。和珅也趁着权力如日中天之际在官员中埋下了许多“自己人”。

这一切的安全感给了他莫大的自信,甚至连还为太子的嘉庆都不放在眼里,乾隆晚年时嘉庆想要见他还要通过和珅同意。

可惜他太自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新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上任以后杀掉巨贪和珅是一石三鸟的好事。

其一,树立自己新皇帝的威严,就像康熙除掉鳌拜一样,除权臣,和珅首当其冲。

其二,和珅巨贪,钱财超过皇家,抄家可填补皇家仓库。

其三,杀一儆百,表明自己继续实行老祖宗的“廉政”。

所以,嘉庆杀和珅,根本原因不是和珅没巴结嘉庆,而是和珅生前不知“明哲保身”,过于招摇。对嘉庆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杀掉和珅的好处要高于不杀和珅的千倍,万倍。

至于和珅在官员中留下的“自己人”,嘉庆皇帝只用一招就不战而屈人之兵,嘉庆提前声名“只杀和珅一人,其余官员既往不咎”。所以说,和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白忙活了一场,最终落得“二十大罪”赐死。


小玉仙君


人们都喜欢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放马后炮。但用老百姓的话说,谁也没长前后眼。


项羽当初杀了刘邦,也没后来的事了。可项羽不是神仙,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当时项羽英勇无敌,手下将士又能征善战,刘邦在他眼里就是个猥琐小人,投机分子,这样的人,他会看在眼里?


还有教师,现在是吃香的职业了,待遇不错,有的还能搞到不少灰色收入。但是在六七十年代,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一个亲戚就是民办教师,如果坚持下来,现在退休金比他在企业都高了。朋友们肯定觉得可惜了。可当年完全不是这样,那时候,教师是个没出息的职业,完全不如进工厂有前途。你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的形势变化呢?


和珅也一样,他怎么能知道嘉庆一定会杀自己。


和珅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深的乾隆喜爱。有些人觉得会拍马屁就行了,其实不全对。我们公司就有这么个人,会拍马屁,还喜欢当着领导的面干活。领导觉得他是个人才,给他个经理做了。然而一些文案,他处理起来很费劲,汇报工作的时候,尽找些无关痛痒的琐碎小事说,抓不住重点。于是,十天没到就被撸了。可见,和珅办事能力也是很强的,光会拍马屁,目光不敏锐,看事情不透彻是没用的。


那么和珅如此机灵,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呢?


他根本不知道谁是钦定接班人。乾隆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他亲自写好两道立储谕旨,一份自己保存,一份藏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再者,帝王最忌讳结党营私。你一个利益集团形成了,会对王权构成威胁,还会令国家法度废弛。和珅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断然不敢跟哪个皇子过往甚密。


嘉庆即位之初,大清已经腐败成风。贪官只顾享乐,赈灾,修筑公共工程的钱都贪,不顾老百姓死活。


嘉庆私德不错,反对穷奢极欲,提倡节俭。所以和珅虽然在乾隆那里很吃香,但嘉庆不待见这种结党营私,不干正事的人。而且大家都有一个体会,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哪怕他什么都没干,你还是觉得他哪儿哪儿都不是。嘉庆早就讨厌这个人了。只是碍于乾隆的面子,不能下手。所以你和珅再讨好,我也不能饶恕。


杀和珅也是给贪官污吏们一个震慑。


也有人说是嘉庆为了填补国库空虚,并非反贪。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我想说的是,不要管他出自什么目的,和珅这种枉顾国家法纪,不过百姓死活的人,杀了该。


西堤君


和珅并不是不知道提前巴结嘉庆,而是无法巴结他。这是代沟造成的

无论国家还是企业,新领导者跟老管理者不和,这是天然的矛盾,而无法抹平的。是由性格、价值观、经验多种因素造成的。

俾斯麦牛逼吧?比和珅牛逼多了,新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就把他撸下去了。

当然作为俾斯麦东方基友的继承人袁世凯,人情世故老谋深算也圆滑多了

结果在溥仪登基没多久,就被摄政王载沣赶回老家养老了。

所以不是和珅不知道谁是继承人,是巴结也没用。急流勇退也是不行的,毕竟那时候就是砧板上的肉,皇帝想怎么切就怎么切。皇帝心情好就让你归乡养老,心情不好就诛灭九族。

唯一安全的方法就是把持朝政了。其实宋以后,很少有权臣能控制皇帝、把持朝政了。和珅也就基本告别了能自然死亡的可能。


铯媒体


有句话叫“身不由己”,和珅如果不是忠一不二的话,乾隆也不会那么宠信他。做到和珅那个位子已经骑虎难下了。如果在乾隆眼皮底下,他巴结嘉庆,估计不用等嘉庆收拾就完蛋了。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和珅起初跟嘉庆就有矛盾,和珅甚至暗示过乾隆,说这嘉庆不靠谱,总之就是不愿嘉庆继位。可是乾隆终究还是选了嘉庆做继承人,这和珅就想办法跟嘉庆打好关系了,主动跟嘉庆示好,还派人送如意给嘉庆。嘉庆也收了,也假情假意做各种姿态麻痹和珅,让他放松紧惕。这和珅固然聪明,固然能预知后果,在那个处境下也只能抱有侥幸了。

这也是嘉庆在这事上“鬼”的地方,乾隆大行前嘱咐嘉庆不要动和珅的。嘉庆满口答应,乾隆一咽气,他就雷厉风行赐和珅自尽,铲除了和珅。

所以啊,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人再聪明、能力再强也有他失足的时候。


古道清扬



济世论事


父亲宠信之臣,乃儿子痛恨之贼。

父皇死后,你多活一天,都是对新皇的威胁。

尽管你没有任何危胁新皇帝的行动与想法,而且想方设法讨新皇帝的欢欣,

但新皇帝从心理上就不接受你,主观己确定你就是祸根。

于是死到临头了。

逃脱不了送死的命运。

乖乖受死,免得牵涉家人。

故,和坤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与理由。

#凌远长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