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的經歷

2018年12月2日,我參加了“金融改革40年——金融街論壇年度特別活動”。會上我講述了我參與股份制改革的經歷和體會。因會議給我的時間很少(只有5分鐘),所以有些話沒有說完,也未能表達清楚。在這裡把我的發言稿全文發表在這裡,供大家分享。

股份制改革的經歷

曹鳳岐在講演

股份制改革的經歷

曹鳳岐同上交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左)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修改講稿

我經歷和參與了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我參與了金融體系改革、股份制改革、資本市場改革,參與起草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我對改革開放有著切身的體會。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坦蕩人生無悔路》,在後記裡寫道,“本書作為一朵小花,獻給北京大學120華誕。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經歷了整個過程,並從中得到成長和提高。僅用我的切身體會和感受,慶祝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也對自己參與改革開放作一個總結。”

下面請允許我朗讀《股份改革》一章的片段,分享改革開放中的故事。

我是最早提倡推行股份制的學者之一

是厲以寧教授把我領進了股份制改革研究的大門。 我記得1981年7月在煙臺的芝罘賓館開中央銀行研討會,厲老師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鳳岐,你看中國用股份制來集資的辦法行不行?我說完全可以。厲老師說,那你就研究股份制問題。於是我開始研究。我認為,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資金,而是企業經營管理制度落後。企業對內缺乏動力,對外缺乏壓力。中國企業改革不是修修補補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進行制度性改革,就是要推行股份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一期發表了我的一篇文章《試論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股份制度》。這是我係統研究股份制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產生很大影響。從此之後我開始了對股份制改革進行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深入研究。從1985年到2005年20年時間,我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了“十論”有關股份制改革的系列文章,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

一本研究股份制的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1989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編的書《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在國內首先提出,在中國推行股份制就是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即現代企業制度)。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是現代公司制度的主要企業組織形式。這種理論為股份制改革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這是研究股份制的一本好書,受到了歡迎,很多企業以書的理論為指導,以書中提供的案例樣板試點股份制。

股份制改革的經歷

曹鳳岐在作股份制改革講座

北大某研究所召開了名為"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研討會",邀我去會上作一個發言,說專門聽聽我的股份制觀點。我在會上就股份制問題作了一個發言,我講了中國為什麼要推行股份制改革,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股份制是一種公有制或共有制的組織形式。我發言以後有一些老師對我的發言和我主編的《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批評和批判,很多老師還是以討論的方式進行發言,有少數老師則對我進行了無理攻擊。有的人認為我歪曲馬克思主義,認為搞股份制就是發展資本主義,對我的觀點上綱上線。

這次研討會改變了我的命運。研討會後他們把會議材料交到學校,上報到教育部。剛好1990年我申請破格提升教授,就因為我提倡股份制,主編了《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我的申請在學院學術委員會和學校學術委員會都通過的情況下,還是被取消了教授資格。後來,我給研究生主講的“股份制改革”的課也暫時停掉。

柳岸花明又一村

我受壓抑和誤解的情況直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才有所轉機。小平同志1992年的視察南方是一件對深圳、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意義深遠的大事件。當年3月26日時任《深圳特區報》副總編輯的陳錫添在《深圳特區報》發表了著名新聞通訊《東風吹來滿眼春》。 該文真實記錄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視察時所做的重要談話,該文的發表成為了新聞界在思想解放運動中的一件標誌性事件。《東風吹來滿眼春》被全國各家報紙轉載。我看到了這篇新聞通訊後,十分興奮,尤其小平關於證券、股票的講話使我很鼓舞。小平同志講,“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 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鄧小平南巡講話後,經濟改革進入發展新的階段。我的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1992年我順利地獲得了教授職稱。

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我主編的《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的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變化。92年股份制改革試點在各地普遍展開,亟需股份制改革的書籍,我的書就成了“搶手貨”、“熱銷貨”,當時印刷了15000冊,很快銷售一空。企業管理出版社的同志同我商量,準備再加印此書。我考慮到,這本書儘管在理論和操作方面對當前股份制試點仍有指導和幫助作用,然而它畢竟寫於1987—1988年間,經過4年多時間,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書中有些材料已經陳舊,當時股份制試點剛剛起步,還很不規範,現在股份制試點企業多起來了,而且正向規範化方向發展,並且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公佈了一套規範股份制企業對政策、法規。於是我決定組織力量對原書進行修訂。雖然我們對書大修大改,但很快就修訂完了,修訂版於1993年1月出版。在修訂版中我放上了我和厲老師在長城上的照片,表達了股份制改革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保留了寫有“獻給為中國改革而勇敢探索的人們”字樣的單獨頁,表達了對為中國經濟改革做出貢獻的人的敬意和對改革的信心。修訂版對後來股份制改革的規範發展,起了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參考作用。

股份制改革的經歷

在書的修訂版中放上了我和厲以寧教授登上長城的照片

在《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中,我寫了修訂版前言,在“前言”中我寫道: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要起飛,加速現代化建設,就要加大改革開放步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傳統的思想、觀念、理論和習慣中擺脫出來。股份制改革從理論上已經擺脫了姓‘資’姓‘社’的干擾,但是股份制改革實踐中還會出現很多的理論問題需要研究。

“最後,我們用第一版結束語的最後一段話,作為修訂版前言的結束語:‘股份制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基石,在這塊基石上,可能也可以建立起現代化的大廈。現代化作為一種歷史趨勢,有著無可遏制的力量,而從經濟組織形態上說,股份制正代表了這樣一種力量。無論歡迎還是不歡迎,它遲早會在中國的現代化舞臺上一展雄姿。’”

回頭看,我的論述和預言已經逐步變為現實。

繼續深入研究股份制改革

我受到誤解,受到批評和批判後,有人勸我,放棄股份制研究吧,這項研究風險很大。我說,我沒錯,我還會繼續深入研究股份制!我不會妥協、不會氣餒,我將義無反顧地繼續探索股份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我深知股份制改革之路仍然是不平坦的,有些人可能還會用股份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攻擊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本身是一種所有權和所有制改革,有的人還可能揮舞所謂"私有化"大棒封殺股份制改革和對股份制改革的研究。理論研究是要承擔風險的,但中國的理論工作者如果能為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承擔風險也是值得的。我如果能夠作一塊改革路上的鋪路石子,我將終生不悔。我很欣賞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說的一段話:"任何的科學批評的意見我都是歡迎的。而對於我從來就不讓步的所謂輿論的偏見,我仍然遵守偉大的佛羅倫薩詩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罷!"

2007年8月2日應邀參加北大清華支援煙臺大學建設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乘車路過芝罘賓館,我有感而發,寫了《七律.芝罘回眸》:芝罘賓館面向東,日出大海一片紅。驚濤拍岸心緒湃,股份融資思潮湧。企業改革何處去,資本聯合必其中。而今星火燃遍地,回眸當初自為榮。

我還要為中國股份制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我深知我是一根已是快要燒盡的蠟燭,但我還要發我的餘光餘熱。用我的兩句詩結尾:“溪流只為江水闊,自知力微仍奔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