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对于宝宝“说话”这件事,不同月龄的爸爸妈妈们总有不同的担心和疑问,这段时间,小编就看到后台有不少这样的留言: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确实,爸爸妈妈们这么担心也很正常,因为宝宝学语言的速度有快有慢,不过大多数都会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来说,规律如下: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 1-2月龄宝宝,咿呀学语;
  • 2-6月龄宝宝会出声笑和尖叫;
  • 8-9月龄宝宝可囫囵(hú lún)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音调;
  • 10-12月龄宝宝会叫“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特定的称呼,比如“车车”;
  • 18-20月龄宝宝能理解20-30个简单字,能理解陌生人50%以上的语言;
  • 22-24月龄宝宝会说两个字的短语,明白50个以上的单字,可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语言;
  • 直到30-36月龄,可理解陌生人全部语言。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宝宝就没能顺利完成语言的“升级”,甚至到了2岁半都只会“爸爸”、“妈妈”、“水”、“饭”等简单词汇,有些宝宝还直接用动作代替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可能就是爸爸妈妈们在教宝宝说话的过程中出了些小差错。

一岁了,还在吃粥

很多爸妈都会担心宝宝嚼不烂、不好消化,总让宝宝吃过于细软的食物,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宝宝的口腔肌肉发育!让宝宝难以接受一些有韧性的食物。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导致宝宝发音不标准、口吃。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正确做法:

在宝宝添加辅食2~3个月以后,就由细腻的米糊菜泥逐步过渡到大颗粒的食物,10个月左右就可以给宝宝一些略硬的食物,不仅可以用来磨牙,还能促进宝宝的口腔发育。

宝宝不说你就懂了

宝宝指着桌子 一“啊”,妈妈马上就知道宝宝要喝水;宝宝指着冰箱 一“嗯”,爸爸就知道宝宝要吃苹果;如果宝宝一句“嗯啊”,爸妈就能立刻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会让宝宝觉得沟通根本就不需要说话。

正确做法:

平时有意“为难”宝宝,要对宝宝明知故问,反而能增加宝宝表达的欲望。例如:当他指着某处“啊”时,爸爸妈妈们要假装听不懂的样子,引导宝宝说出他自己的需求,或者问他:你是要碗?筷子?还是勺子呢?

当宝宝清楚表达自己要勺时,才能满足他。

家长语速太快

有些家长说话速度太快,没有给宝宝一个充足的反应时间,让他 “听到→理解→回答”。当宝宝下意识地追着你说的内容去听,这时候他的大脑和语言无法同步,就有可能会导致口吃或不爱说话。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正确做法:

和宝宝面对面、眼对眼的进行交流,有意识的放慢语速,给宝宝足够的反应时间。

不要说“宝宝语”

小盆友、酱紫、你造吗……吃饭饭、睡觉觉、喝水水……这些网络用语和叠词,都在影响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对事物的理解。

正确做法:

在和宝宝对话时,对事物描述清晰准确,比如教宝宝说汽车时,应该是细化到小轿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而不是“车车”!

爱发脾气

有些家长心里过于着急,听到宝宝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就急了,甚至有些不耐烦。其实语言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宝宝对与家长交流有所畏惧,

严重时会有自卑心理,越来越不敢说。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正确做法:

家长就算心里再着急,也不能在宝宝面前爆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跟宝宝沟通。

过早接触电子设备

越来越多的家庭,用电子设备来哄宝宝,大家没有意识到,语言是需要交流的,和宝宝交流时,他实际上接收到的不仅是你说出的话,还有你的表情、声音的高低、说话的场合等,而电子产品做不到这些。

正确做法:

首先低头族家长们要做出改变,减少宝宝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控制宝宝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多多陪伴宝宝,和宝宝说话、读书,这样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发展。

特别强调

有时候宝宝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发音跟不上,当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开口说,但是也有些情况属于发育迟缓,常见的原因有口腔损伤,比如:舌系带短、耳部感染影响听力等。当家长觉得有问题时,要立即咨询医生。

纠正了那么多错误之后,再来看看,还需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宝宝开发语言能力!

爸妈们做个“话痨”

从宝宝出生开始,就要有语言的刺激,比如:给宝宝洗澡或换尿布时,不停的跟宝宝说,“宝宝洗干净好漂亮,香香的,宝宝的皮肤好光滑”之类的话,多跟宝宝互动,让宝宝能看到父母的眼睛,有交流、有沟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不懂,就少和宝宝交流。

多看多听,丰富宝宝词汇

一定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和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确保足够的词汇和信息输入量,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出某些行为或者场景。

比如:和宝宝玩玩具,可以和他说:“你看,好多好玩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把你最喜欢的东西抓过来吧!”

当宝宝拿到玩具时,爸爸妈妈们可以说:“这是一辆小汽车耶,哔哔。”

然后一边陪他玩小车,一边介绍:“看,小车可以在地上开来开去哟。”

这样,宝宝不仅掌握了「东西」「小车」「小汽车」这些名词,也掌握「抓」这个动词,而且还学会了「哔哔」的象声词。

结合场景,增加对语言的理解

每天可以抱着宝宝看周围事物,为他讲解,告诉他哪个是冰箱、哪个是电视、电灯、水壶……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如果宝宝在绘本中认识了大象,就可以带宝宝去动物园看看真实的大象,这样会让宝宝对见过的动物印象深刻,让这些词汇更生动。

创造语言环境

语言是需要通过反复沟通、交流得来的,除了家庭环境,爸妈们还应该有意识地为宝宝营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动机会,让宝宝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平时,多带宝宝去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他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特别是和比自己年纪大些的小朋友,这不仅扩大了宝宝的社交圈,还能增加宝宝模仿学习的机会。


宝宝说话晚,原来是父母惹的祸!别再拖宝宝后腿了......

偶尔还可以用早教机、故事机来充当“唐僧”,替代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故事,这也是懒妈妈的一个选择,当然,小编说过,不能让宝宝依赖电子产品,所以这些是不可以替代爸爸妈妈们和宝宝交流的哦!

抓住宝宝的“涂鸦期”

宝宝在两岁前处在“涂鸦期”,涂鸦可以刺激宝宝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对语言发育缓慢的宝宝。

语言能力有问题的宝宝,一般情绪都不会太好,因为他无法表达,也不被理解,而涂鸦可以让宝宝宣泄情绪,这时就需要爸妈们正确引导,鼓励宝宝说说自己画了些什么,让他养成用语言表达情绪的习惯。

温馨提示


偶尔会有2岁左右的宝宝还不会说话,被称为语迟症。但如果宝宝会用表情、肢体与人交流,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这种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宝宝学说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爸爸妈妈们的耐心引导和交流,希望各位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宝宝,多和宝宝有言语上的互动,不要操之过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