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出世違背了哪些倫理道德?

基因編輯嬰兒出世違背了哪些倫理道德?

基因編輯嬰兒一經出世引來罵聲一片,除了指責技術尚不成熟有脫靶風險外,更多的指向違背倫理道德,還有人說它反人類。

基因編輯嬰兒到底違背了哪些倫理道德呢?我們來具體做個分析。

基因編輯嬰兒是用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的,是人,是我們的同類,外表毫無區別,不是異類,更不是怪物。胚胎移植的克隆人和本體長得一模一樣,父子難分,無論兄弟,想起來都可怕。基因人有父有母,有兄弟姐妹,不違揹人倫。

現代社會高度寬容,就連同性戀都予以認可,有些國家還立法允許其結婚過夫妻生活。基因編輯嬰兒生理心理一切正常,如果不予說明根本沒人會知道他的真實身份。這些人出生在世不會影響當今社會的公序良俗,也不會破壞公共道德。

基因編輯嬰兒與我們自然人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為了防止感染父母所攜帶的艾滋病毒,他在還處於精子和卵子時就被改變了組成,刪掉了一兩個基因。現實生活中,為了治病或者其它某種需要改變人體結構的事比比皆是。為了美貌隆鼻隆胸,為了救命換血管腎,為了長壽打不老針,更為不可思議的是為了某種變態的需要做變性手術。如此大的改變不但被我們的社會接受了,而且這些人還備受青睞,風光無限。可見單純的改變身體結構本身也不違背倫理道德。

問題在於基因編輯嬰兒不同於對患者的治療:治療患者時改變的是隻是患者的部分細胞,不存在遺傳問題,可能的受益與可能的風險都發生在單個患者身上。而基因編輯嬰兒改變的是受精卵的基因,這一改變會作為遺傳信息傳給下一代。隨著這個孩子生兒育女、不斷繁衍,這種被改變的基因將成為人類基因譜系中的一個分支。只要這個人群存在,這次基因改變帶來的影響就將持續下去!

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改變帶來的影響。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論,還有脫靶風險,如果這種風險真實存在,那不但會傷害本人,還會代代相傳。那麼,是否此項技術完全成熟了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呢?恰恰相反,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們普遍擔心的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這才是關鍵所在。

許多人擔心此項技術除了用於治療疾病,還會有人用於“設計嬰兒”,使之擁有特定相貌或智力。那樣的話,就會出現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人類原有的公平競爭的生存秩序會被打破,“沒得到改造的人類”可能無法競爭,逐漸絕跡,或者變得“不重要”,人類會展開“自我設計”的競爭,毫無平等而言,階層將兩極分化,有錢人會在顏值、智商上徹底秒殺你,窮人就真的永無翻身之日了!繼續設想下去,後果更可怕:沒有病而有其他想法的人,也可能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謀求改變。於是,人可以有四條腿、三隻眼睛,可以有翅膀,可以長成巨人,也可以三頭六臂、青面獠牙!……

以上這些,都是醫學技術的介入而帶來的有關道德的問題,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基因編輯嬰兒違背的是醫學倫理,而不是社會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