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考行測技巧:“順藤摸瓜”,排序從此不再怕

近年來隨著行測考題難度的提升,對於語句表達的考查比例也在同比增大。語句表達一共分為兩類題目,分別是語句排序題和語句銜接題。那麼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大家聊聊,關於語句排序的那些事兒。

2019公考行測技巧:“順藤摸瓜”,排序從此不再怕

語句排序題,重點的解題核心可分為“抓邏輯起點”及“抓關鍵詞句”

今天來說一說,如何抓邏輯起點?

所謂的邏輯起點,即行文的首句。在做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明晰如何判斷某句話是否適合作為一篇文章的起點。

適合作首句的兩種情況:

①描述文章主題的背景句。如果一句話,在介紹行文的時代背景或是話題出現的現狀,那麼此類句子更加適合作為祈使句,放在行文的前面。

②引出通篇行文話題的句子。從寫作的邏輯上來講,如果想介紹某一個事物,一定需要先引出行文論述的話題,再對這篇文章涉及的幾個方面加以論證及說明。同學們可以試想,如果一篇文章直接一些內容進行具體說明或是原因分析,我們一定會特別發懵,總覺得行文的語言存在著非常明顯的跳躍,就是因為來主題都沒有引出,就直接論證主題,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不適合作為首句的若干種情況

①某句中若出現了“實指代詞”,該句無法作為首句存在。

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不能僅僅依據是否存在“代詞”來判斷某一句能否作為首句,原因很簡單,一般是前文出現了某個概念,後文才能對其進行指代。其實從本質來講,這種情況只適合於“實指代詞”,就是前文已然出現了該代詞的實際指代對象。

如果是“虛指代詞”,其實是可以獨立放置於首句的。比如曾經周小波在書中曾經寫到:這是個大時代,也是個小時代,這是個讓人無限膨脹的時代,也是讓人謙遜內斂的時代。在這句話中,代詞往往就是一個語氣上的祈使詞。所以,各位備考的小夥伴兒們務必要牢記這種特殊的情況。

②某句中出現總結詞,無法成為首句

這一點其實不言自明,總結詞是對前文內容信息的概括,不可能放置在文章邏輯起點中。

③某句中含有連接詞,例如關聯詞或並列詞的後半部分,務必排除,無法成為一段話的邏輯起點。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專家介紹的判斷語句排序的方法了,希望能對小夥伴們的思考有一定的助力。


更多2019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備考知識,請關注寧夏事業單位考試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