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1个大将的墓碑,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令人看清了李世民

据官方记录,著名的宣武门事变是血腥的政变,时间在唐高祖武德9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是由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在都城长安(如今的陕西西安市)的太极宫北宫门以及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朝1个大将的墓碑,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令人看清了李世民

官方的历史以及流行的唐代民间评论说,在发动反对隋朝的军队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一直合作良好,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李建成为太子,住在宫中处理事务,作为文官团体的代表。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继续领导军队出征。

太子知道自己的战功和威望无法与李世民相提并论,他鼓起勇气与他的四弟齐王李元吉联手,开始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世民集团也看不起太子集团,双方继续相互争斗。

在唐高祖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渐占上风,并控制了局势。为了挽救逐渐失利的局面,李世民主动出击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济二人,并被确立为王子,后来继承了王位,被称为唐太宗。

唐朝1个大将的墓碑,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令人看清了李世民

简而言之,任何人只要阅读这场一千多年前的血腥政变的官方历史资料,就会得出结论,李建成太子嫉妒贤惠的李世民并企图加害于他,李世民被迫走极端进行自卫,玄武门政变完完全全是被迫无奈。

真相是什么?又是谁的过错导致了这场自相残杀的悲剧?

几千年来,各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由于复杂的历史书记和悠久的历史,谁对谁错似乎是个谜。

然而,在唐朝早期,有一位军事指挥官参与了玄武门的整个变化过程,并见证了这件事。他死后,墓志铭记录了玄武门变迁的一些细节,为揭示玄武门变迁的真相提供了有力证据。

唐朝1个大将的墓碑,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令人看清了李世民

这个人是唐朝的武将常何。

武将常何曾是瓦岗寨的反叛者,后来归降到了唐朝。他和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是战友,但是他们在人才、声誉、地位和战功方面都远不如这些世界著名的名人。

在盛唐初年壮观的开国战争中,几乎不可能找到普通军事指挥官的一个半字记录。

玄武门变更后,武将常何的地位才逐渐好转。他病逝于唐高宗永徽六年( 655年)。

他的家人邀请时任弘文馆学士的李义府为常何写墓志铭。描述常何生活的墓志铭驱散了玄武门政变的迷雾。

常何墓志铭中曾记载,在武德7年(624),唐太宗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师,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并且让他担任皇宫北门即玄武门的守将,并且让他挑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

他经常成为李世民的内幕人士,经常光顾秦王府并参与秘密事务。6月4日,9日,玄武门改变的那天,唐太宗特意安排他控制玄武门的防御。

唐朝1个大将的墓碑,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令人看清了李世民

请注意,早在玄武门政变的两年前,李世民就有意安排自己的武将负责玄武门的防御,并给他一笔不寻常的黄金奖励,使他成为秦王府的内幕人员,有明显的讨好和控制他的迹象。

换句话说,李世民玄武门政变不是短时间内的被迫起义,而是一个精心准备和长期计划的政变!

特别是,李世民在6月4日特别命令常何控制北门,展示了过去两年里苦心经营的最终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