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提起玄武門,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發生在唐朝初年的那次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哥哥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後登上皇位,從而拉開了大唐盛世的序幕。但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整個在唐朝為了皇位的爭奪,在玄武門發生過四次事變。

我們先說玄武門,玄武門並不是單指某一個城市的某一個城門,他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大部分朝代皇宮大門之一,如長安、南京、洛陽等這些古都都有玄武門的記載。因此,唐朝這四次玄武門事變三次發生在長安玄武門,一次發生在洛陽玄武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南京玄武門

第一次,李世民弒兄奪皇位

在李淵父子起兵反隋的前期,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也曾經默契配合、相互扶持,為大唐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建國後,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但是,李世民常年帶兵在外東征西討,對於大唐的建立功勞最大。而李建成也逐漸發現自己不論在威望還是能力上都不如自己的兄弟。兩人之間漸漸地有了嫌隙,並且越來越大。

兩個人為了爭奪太子之位,開始了明爭暗鬥。李建成由於太子的身份,三弟李元吉的聯手,加上李淵長期遵循立長為先的理念,使得李世民在鬥爭中越來越被動。後李世民接到在太子府的眼線密報,李建成要在送李元吉出征的踐行酒宴上殺死李世民。李世民隨即招長孫無忌等人商議,一行人一直贊成除掉李建成,奪取大位。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李建成、李元吉上朝的必經之路玄武門設下伏兵,等待其二人到達玄武門,隨即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之後帶兵進宮,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並將國家軍政大權交於李世民。至此,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取得成功。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李世民與玄武門事變功臣杜如晦 劇照

第二次,兵諫武則天,一代女皇退位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位的女皇帝,她在位14年,期間獎勵農桑、改革吏治,政治上算是比較清明,但是他採用酷吏治國,大肆屠殺李氏宗親,晚年奢華專政,也給她留下了大量的爭議。

公元705年,武周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其寵臣張易之、張宗昌二人到處橫行霸道,禍亂朝政,並且使得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的思想發生逆轉。宰相張柬之等人連同禁軍統領李多祚,以二張謀反的名義發動政變,率領500禁衛軍攻佔洛陽玄武門,殺死張氏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帝位傳於李顯。武則天允後,遷居上陽宮。隨後,唐中宗李顯下詔尊其則天大聖皇帝,恢復唐朝各項舊制。並赦免當初蒙冤被殺的褚遂良等人的親屬,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遺詔要求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皇帝合葬與乾陵。留下無字碑,千秋功過由後人評說。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武則天 劇照

第三次,李重俊強攻玄武門,兵敗身死

唐中宗李顯是個比較昏庸的皇帝,在其即位後,朝政大權由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把持。他們排擠當時的太子李重俊,多次與武則天的侄子,當時的梁王武三思共同密謀,意圖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將來成為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任女皇帝。

太子李重俊眼看形勢危機,無奈之下,只得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又是這哥們)等人,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而後強攻玄武門,意圖殺死韋皇后,逼李顯退位。但是玄武門久攻不下,而李顯親自現身城樓向士兵喊話,士兵見狀紛紛倒戈,最終李多祚戰死,李重俊率領少量兵士逃向終南山,後被親信殺害。至此,李重俊沒有能夠複製祖上李世民在宣武門的成功,這也是四次玄武門事變唯一的一次失敗。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參加過兩次兵變的李多祚 劇照

第四次,李隆基兵變即位,開啟開元盛世

太子李重俊被殺後,韋后母女更加猖狂,韋氏縱容兄長韋溫把持朝政,獨斷專權,對女兒安樂公主賣官斂財的行為絲毫不加制止,大唐江山危在旦夕。唐景龍四年,韋氏母女合謀毒殺中宗李顯,加快了篡權奪位的步伐。此時,李隆基果斷聯合其姑母太平公主等人發動兵變。

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夜,李隆基親信葛福順策反羽林軍,攻入玄武門,斬殺韋后黨羽韋播、高嵩等人,隨後率軍攻下玄德門,與另一路李仙鳧率領的軍隊會師凌煙閣,控制宮闈。李隆基親率羽林軍殺入內宮,由於韋后橫行霸道,早已人心盡失,內宮內兵士紛紛響應李隆基,韋后逃入飛騎營後被斬首,安樂公主死於亂軍之中,上官婉兒、宗楚客等韋后黨羽盡數被殺。隨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禪讓皇位,李隆基父親李旦重新登上皇位,並立李隆基為太子,第四次玄武門政變勝利結束。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李隆基與楊貴妃 劇照

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明爭暗鬥,最終李隆基獲勝,太平公主被賜死。

大唐歷史上的四次玄武門政變,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太平公主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