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內大街改造後什麼樣?規劃設計師先帶你走一圈

繼續推進阜成門內大街的片區更新,這一規劃春節前又出現在了西城區兩會和北京市兩會上。阜內大街,既是一條車水馬龍的重要道路,也是守著白塔寺、歷代帝王廟等文物和老北京胡同的景觀街。

路邊開牆打洞的獎盃銘牌店一家家減少,宮門口西岔衚衕裡少了魚腥味,公交車站變得更人性化,諸如此類的細節,逐漸讓這條老街變得面目清晰。作為“阜景街”的西段,這條道路的改造計劃,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曾提出,經過近年來的改造,至去年年底,阜成門內大街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開始,這條大街的二期工程也將緊張開展。

這條大街已經和即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春節長假剛過,規劃設計師帶著記者沿途走了一圈。

北京阜內大街改造後什麼樣?規劃設計師先帶你走一圈

改造中越來越重視細節

阜成門橋畔大街街口,曾有不少亂放的自行車和有樁公共自行車位,而今這些佔路的設施全都不見了。“挪到裡面啦”,負責阜成門內大街規劃與改造的北京華融金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項目規劃設計的蘇秋鵬說。

北京阜內大街改造後什麼樣?規劃設計師先帶你走一圈

繞到橋西北角的地鐵站後面,可以看到兩座新建設的存車棚,其中一座下面是有樁自行車,另一座下面則是電動自行車和普通自行車。這裡是拆違後修整出來的空地,但與普通車棚不同的是,這裡已經預留了電源設備,如果有需要,未來隨時可以通電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或是增加其他用電的車棚管理設施。

走在路邊,沿街小店的大門、窗稜皆是八角形的連續圖案,為了在這一點上做到簡潔與整齊,工作人員也做了一番研究。“傳統的捲簾門方案曾經是使用最多的,但是並不美觀,而且與這條古香古色的大街不配。”但看似漂亮的圖案,又未必能達防盜的效果。最終這裡兼顧美觀與堅固,選擇了“龜背錦”形式的鐵質防盜門窗。

通往魯迅博物館的阜成門內北街街口旁,有著不少臨街店鋪。之前一些餐飲類店鋪門口的垃圾箱時常“爆滿”,而拐角處的垃圾箱卻常空著大半。如今,垃圾箱的擺放也重新做了規劃。“用魯迅的話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用現在的話說,既然那些地方能形成道路,那麼它便是需求,在這樣的地方擺設垃圾桶,也就是所謂的‘人性化’。”蘇秋鵬說。

沿街店鋪的門牌號旁也增加了一塊牌子,上面印著二維碼,名叫“共治碼”。掃描二維碼可以跳到商戶介紹的界面,這裡不僅可以獲取商戶的基本信息,還可以對商戶門前三包差、亂擺亂放佔用道路等情況進行舉報,接到來自這條渠道的舉報後,從衚衕街區物業到執法部門都能收到信息,可以實現迅速處理。

在蘇秋鵬和設計規劃師同事眼裡,“細節”是讓這條大街更美的關鍵。

除了綠化儘量都做減法

路燈杆、電線杆的減少,也是這條街邊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在調查街邊狀況使設計師們注意到,一期工程所涉及的這條年代久遠、人流量頗大的道路邊,680米內竟有著183跟杆子,換算下來路一側平均每七八米就有一根電線杆,在一些路口,甚至兩米內就有多達四五根電線杆。整合路燈杆、讓一根杆子發揮電車線路架設、路燈、交通標識等多種功能的想法隨即提出。

看似簡單有效的想法,執行起來著實費了一番力氣。除了少數廢棄杆,每根杆子都有自己的用途和產權。工作人員花了不少時間,跑遍各個單位、與產權管理單位一起一起實地查看並將部分功能合併。如此一來,183跟電線杆竟減少到了55根,“實現了街區整理‘減量’的理念。”蘇秋鵬說。

街邊的變電箱小型化後又挪到了角落裡或是騰退的房屋裡,重新安裝時根據使用需要進行調整,也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臨近趙登禹路口,路邊的獎盃、銘牌店鋪多了起來,這裡曾是相當有名的這一類產品集散地。只有少量店鋪用房是登記註冊過的商用門臉房,其它很多店鋪都是開牆打洞後才變成店鋪。這一情況將在今年逐漸改善,目前已有一些店鋪騰空並改回以前的樣子。

衚衕裡的煤棚、違建房也都拆除了,老城裡騰退出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在老城中不斷做“減法”的時候,臨近阜成門橋的路口處卻多了一排樹木,這也是設計師為這條街度身打造的一條綠化隔離帶。大街本是雙向四車道的建制,隨著金融街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寬闊的大樓前廣場和渠化的輔路使道路變得更加開闊,但在設計師眼裡,“街道失去了邊界,街景失去了平衡”。街面變得整潔之後,尤其凸顯出這裡過於開敞。老街中心對稱的平衡感和尺度感消失了,過去樹影斑駁的老街印象找不到了。於是設計師在這裡增加了一排北京土生土長的大槐樹。

但這是否與“減量”的原則矛盾呢?“對於北京來說,綠色不僅不能減,還要繼續增加。騰退出來的小塊空地,我們都在想盡辦法增加綠色,做成景觀小公園,這裡增加樹木不僅實現了這個目的,還增加了視覺的層次感和協調感,正是一個優秀的細節。”蘇秋鵬說。

而減少後的一些與民生相關的店鋪,將遵循市場選擇的原則,如主食副食、蔬菜店鋪,若店主仍然有意經營,則可在街道新設置的便民服務中心中重新設立,保證民生。

臨街衚衕變寬了

北京阜內大街改造後什麼樣?規劃設計師先帶你走一圈

宮門口東岔、西岔這兩條小衚衕裡,幾年前還是居民們的“菜市場”,街邊連排的小商店、小飯館還要把攤位、垃圾桶擺在路邊,在這裡生活了半輩子的居民李老先生,對此記憶猶新。“西岔路口那曾經有過一個賣魚的店,每到夏天都得捏著鼻子才能走過去。到了冬天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往下水道里倒,路口經常結冰。”而商戶們的小三輪車常常鎖在路口電線杆上,也讓過往的車輛頭疼不已。

不久前,包括華融金盈、清華同衡等專業規劃設計機構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剛剛在白塔寺街區會客廳裡,舉行了一場專門針對宮門口東西岔兩條衚衕的討論會。這裡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兩條小巷中居住、通行的老年人格外多,像路邊停放自行車這樣的問題,在年輕人看來不過是不美觀,而對老人來說,則是非常明顯的出行障礙。規劃部門計劃,在這裡設計更合理的自行車存放區域,充分利用空間的同時,為老年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李老爺子的一句話更能概括居民們對大街、衚衕變化的感受:“看上去更好了,但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因為以前的變化慢,這次變化快。”

二期比一期更細緻

北京阜內大街改造後什麼樣?規劃設計師先帶你走一圈

阜成門內大街的改造,從2015年開始,經規劃、施工、收尾,至今一期工程、從阜成門橋至趙登禹路口提升改造基本完成;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工作人員又在為二期工程忙碌了。二期工程是從趙登禹路口至西四路口,全長713米。

蘇秋鵬和記者走到了大興隆衚衕口。這裡的景緻挺特殊,不過六七米寬的小衚衕,其西側是歷代帝王廟的紅牆琉璃瓦,東側則是商業設施的仿古灰色外牆,也是衚衕攝影師甚至婚紗攝影師格外喜歡的一條小巷;然而現在,小巷裡面沿著牆根兒停了一溜汽車。

衚衕內外的停車問題,也是這條老街在經歷近些年的發展後,需要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影響著這條街的通行能力,甚至也影響著整個白塔寺地區的歷史風貌。“受壁街下面正在建設著地下立體停車場,可以容納480輛汽車停放,這個工程預計將在2020年完工。據我們調查,整個白塔寺街區一共有700多輛機動車的停放需求,這個停車場加上一些附近單位共享的停車設施,就足夠容納了。”

屆時阜成門內大街路邊、白塔寺周邊的許多小巷將不再停車,通行能力和風貌均得到保障。

從一期規劃到二期,跨越了從過去到未來,至今已5年。一期工程增設綠化、優化公共設施的理念將繼續推廣,整合路邊路燈杆、電線杆的成功經驗也將繼續發揮作用。不過,一期使用的地磚可能會更換,“一期的地磚非常漂亮,但是實際使用我們發現它透水性稍差,二期將會使用透水性更好的地磚。‘海綿城市’更貼近大地、貼近自然,可以讓大地發揮調節局部氣候的作用,走在街上會更舒適。”

整潔的街區、小巷,是否會缺乏了生活的味道呢?這些年蘇秋鵬也注意到,有不少老居民報怨老城區的生活缺少了“過去的味兒”。他從生活和技術等層面思考過這個問題,“一方面,過去城市建設者對‘修舊如舊’理解並不透徹,有些地方的修繕,只不過是貼一層灰色的外牆磚;而現在,我們講究要按照不同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等具體要求,來恢復某一個建築的外觀,保留住這些建築的個性。”比如不久前修繕的西四缸瓦市商店,這個商店的外牆是六七十年代普遍使用的水刷碎石,多年過去外牆多次重新裝修,把老店面蓋在了下面,這次修繕時發現包括牌匾在內的商店老樣子保存得不錯,便決定繼續使用這一工藝將商店面貌復原。“不再是機械式的翻新的修繕啦。”

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城市生活充滿著懷舊的情感。“對於現代科學理念的規劃來說,我們既要照顧大家的情感,也要做到理性,讓居民們生活得更舒服、出行更順暢安全,這才算是最好的效果。”

攝影:張碩

監製:童曙泉、馬佳

美編:李麗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