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我愛你》: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曖昧

《紐約,我愛你》: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曖昧

《紐約,我愛你》這部由十二個片斷組成的電影,到處充斥著中國元素。中藥店的華人女店員舒淇,紐約街頭的亞裔站街女李美琪,中餐館飄來周璇的歌聲,酒吧迴響著崔健的《花房姑娘》,連小偷也會煞有介事地用英文念出這首歌的歌詞撩妹,甚至,連印度男人和猶太女孩在閒聊調侃中也不忘捎帶上中國。

電影的第二個片斷裡,人流穿梭不息人聲喧譁的紐約四十七大道,伊爾凡·可汗扮演的印度珠寶商,和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中間商,由吃飯引發彼此所屬教派飲食禁忌的話題,兩人信奉的教派有著繁多且迥異的飲食禁忌,他們調侃什麼都吃的中國人永遠不會為找餐廳而煩惱,中國人意外躺槍。為了促成一筆鑽石生意,印度商人特意加了句,你總不能相信什麼都吃的人吧?

飲食間接反映人的品行習性。對飲食百無禁忌什麼都吃的人,不能武斷地說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但不像有教規約束的人在某些方面心存敬畏、有所不為。人是需要一點信仰,需要一點底線的,在既定的規則面前不越軌,不逾矩,不隨心所欲,不只是某些教規的令行禁止,也是做人的原則。

《紐約,我愛你》: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曖昧

不過,在調侃中國人的時候,印度商人和猶太女孩也無奈地意識到,在紐約這個各種人等大雜燴兼容幷蓄的大都市裡,那些古老的教義、規則不可避免地受到年輕人的腹誹。美麗的猶太女孩抱怨在結婚之前必須剃掉一頭秀髮,餘生要戴著髮套生活。印度商人也對妻子嚴守教義剃度出家感到無奈,因為他的妻子認為婚姻是違反教義的。

接下來的一幕,是最動人的。波特曼摘下有可能是伊爾凡妻子頭髮做成的髮套露出光頭,伊爾凡情不自禁地靠近,輕輕捧住,波特曼眼中露出期待的眼神,美麗的臉龐散發出聖潔的光芒,伊爾凡忍不住低聲祈禱,以兩個教派的名義。他只是輕吻了一下她那美麗的頭顱,似乎不忍褻瀆這美麗。這一刻,跨越了種族,跨越了教義。

這輕微的逾矩,這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曖昧,發生在紐約四十七大道的珠寶店裡,發生在兩個不同信仰的男女之間,卻讓人感受到了美麗與溫情,儘管兩分鐘前,他們還是討價還價的買賣雙方關係,甚至連握手這類身體接觸都不被允許。

《紐約,我愛你》: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曖昧

法不外乎人情。人性,是衝破思想藩籬和無形桎梏的源動力。那些禁錮人性扼殺美好事物的極端教條、規則,越來越受到現代價值觀的挑戰。在繁忙擁擠的大都市中,在心靈深處給自己留一方小小的角落安放美好的事物,在疲倦的時候想起,就會從心底感到溫暖和安慰。人在某些時候是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一個慰藉的輕吻的,無關禮教,無關規則。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城市因此有了一抹溫情和包容的亮色。

這個電影片斷的最後,在熱鬧的猶太家族婚禮上,有一瞬間,波特曼把婚禮上的新郎想象成了伊爾凡,而伊爾凡驅車行駛於紐約的滾滾車流中的時候,在幻想中看到自己與波特曼終成眷屬。這一刻,他們都會心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