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家測出血壓過高,大夫電話就追來?這事就發生在北京馬家堡

在家儀器一掃,健康數據顯示到幾公里外的醫院平臺中,這種以往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場景,正在變為現實。

居民在家測出血壓過高,大夫電話就追來?這事就發生在北京馬家堡

自2018年下半年起,遠程血壓監測技術走進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居民家中的百餘臺血壓計,累計收集逾3萬條居民血壓數據,為社區家庭醫生了解居民健康狀態、準確診斷疾病提供最為直接的幫助。

內藏玄機血壓計也能上網

居民在家測出血壓過高,大夫電話就追來?這事就發生在北京馬家堡

南三環外,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四層小樓,坐落在一片社區之內。進門沒幾步,就能看見宣傳牆上,密密麻麻的家庭醫生宣傳照。

宣傳牆的對面,能看到一臺可觸摸的大屏幕——自助預約掛號機。與三甲醫院的預約掛號機不同,這臺機器的屏幕更大,字號也大上了不少,彰顯著社區醫院的服務特色。

走過掛號窗口,醫院走廊中央的一間小屋,掛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心”的牌子,走進小屋,左手邊是一字排開的血壓計、身高體重測量儀,右手邊則高懸著一面巨大的顯示屏。黑色背景下,花花綠綠的圖表與數字頗有幾分科幻感。

圖表左側的血壓實時監測數據,隨著時間正在不斷變動——“張*女120/78mmHg 73次/分1月30日9:27 家庭”——一條條數據詳細且齊全。

數據的最後一項,標識著血壓數據的測量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測量的血壓數據,會被標識為“門診”;標為“家庭”的,則意味著居民用上了新科技:血壓遠程監測系統。

“一臺血壓計,監控家裡兩個人的血壓。我這邊兒一量,沒一會兒數據就發到我手機上了。”嘉園二里居民孫萍萍手中的智能血壓計,外觀與普通血壓計差異不大,仔細觀察,能發現有個開關,分為AB兩檔。通過開關的簡單切換,血壓計就能記錄兩個人的血壓。

玄機在血壓計內部,智能芯片的植入,讓血壓計擁有了數據記錄與上網傳輸的功能。

“在家測比去醫院方便,原來去醫院只能測一次,現在隨時測,能掌握全貌;二來現在數據傳到手機裡,都有血壓曲線之類的圖表,很直觀。”孫萍萍在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看病多年,2018年11月,她發現自己血壓偏高且不太穩定,每次都來醫院測量多少有些不便,家庭醫生向她推薦了遠程監測血壓計。

與血壓計配套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用App,孫萍萍每次測量完血壓,數據就會傳輸到社區衛生醫院的血壓監控系統中,並通過短信的方式反饋給孫萍萍:“如果血壓不正常,短信就會提醒你是不是要注意,如果太高,大夫的電話就該追過來了。”

居民趙麗麗,同樣享受過遠程血壓監測的幫助。2018年底,在一次情緒波動後,趙麗麗感到身體不太舒服,於是用家庭醫生給她的血壓計量了血壓。

“沒過10分鐘,女兒就打電話過來問我怎麼樣了,我一時間都沒反映過來怎麼回事。”原來,趙女士的血壓測量數據超過了180mmHg,系統自動報警後通知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在聯繫趙女士未果後,大夫選擇了通知家人,以防出現不測。

家庭醫生打造高血壓管理平臺

居民在家測出血壓過高,大夫電話就追來?這事就發生在北京馬家堡

“之前我沒接觸過這類設備,不過知道智能手機怎麼用的話,上手挺快。有了這個設備,自己也會比較放心。”老有人關注著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感覺讓趙麗麗覺得很踏實。如今,除了她和老伴兒,自己年逾90歲的父母,也在同一位社區醫生處進行了家庭醫生簽約,“大夫對我們一家的瞭解,沒準比我女兒還詳細呢。”

遠程血壓監測技術的實施,背後是壯大的家庭醫生團隊與逐漸攀高的居民簽約率。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應軍介紹,目前該中心簽約居民已達到3萬多人。其中,重點人群“老殘病”等居民簽約率90%以上。而這些居民,恰恰是最需要進行健康管理的人群。

“醫院目前有十餘名家庭醫生,還有外聘的專家團隊,我們給每個家庭醫生,都綁定了一名家醫助理,也就是我們的護士。”陳應軍表示,家醫助理的工作,不僅僅是提供打針、換藥這些傳統護理服務,還要求籤約患者來就診時,先由助理接診,以瞭解病患的基礎情況,分擔醫生的工作壓力。

同時,所有家醫助理都參與了健康管理師的培訓,以期對居民健康進行管理,讓家庭醫生的服務落到實處。

而遠程監測技術組建的“高血壓管理平臺”,正是居民健康管理的一環。

“對於大夫而言,能夠隨時掌握患者的血壓,更便於瞭解情況和診斷。”馬家堡社區衛生中心全科醫生欒然表示,對於高血壓人群,在家測量能讓醫生更多掌握患者的病情。與此同時,對於某些特定的病患,如一到醫院血壓就高,回家則血壓正常的“白大褂高血壓”患者,使用遠程血壓計在家測量,也能更準確地反映患者情況。

馬家堡社區衛生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的周瑩表示,採集來的居民健康數據,有端口直接上傳至家庭醫生團隊工作人員的手機,可以做到24小時監控。同時,醫院也要求家庭醫生對簽約居民的醫療健康問題,做到實時關注,每問必答。除了高血壓管理平臺外,家庭醫生團隊還為患者成立了微信群,以分享診療、用藥等多種問題。

“有了這個新系統後,我的血壓確實得到了控制。最重要的是,有了家庭醫生的指導和關注,我們對自身血壓和健康情況也更瞭解。”如今,孫萍萍時不時就要關注一下家庭醫生App中的信息,除了血壓管理外,她還會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的健康講座:“所有這些信息,都能在手機裡查到,非常方便。”

3萬數據畫出社區高血壓地圖

居民在家測出血壓過高,大夫電話就追來?這事就發生在北京馬家堡

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血壓監測大屏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各類統計信息。除了一條條新鮮出爐的血壓數據外,隨著電腦的簡單操作,系統還能按照居民分佈、性別、年齡段等多種因素進行歸類分析,描繪出社區居民的血壓走勢,宛如一張社區“血壓地圖”。

“高血壓管理平臺的意義,不僅僅是對個體患者有了保障,也有利於瞭解慢性病在整個地區的發展趨勢,為衛生部門進行公共衛生決策提供參考。”陳應軍表示,通過對簽約居民的長期追蹤和數據分析,可以從宏觀層面瞭解居民慢性病的整體情況。目前試點的技術,有望在近期向全區推廣,並進一步探索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發展前景廣闊,“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一個地區的居民血壓高於其他地區,我們就要去考慮,有什麼因素會導致這樣的問題。”

對於居民來說,血壓監控技術能夠走進自己家門更為重要。

“聽鄰居說挺好用的,但打聽過已經不發了。自己就算能買到,跟人家系統聯不聯網也不好說。”居民劉丹表示,遠程血壓儀僅在社區醫院試點發放過一段時間,此後並沒有繼續擴張。對於絕大多數病患來說,仍然只能去醫院量血壓:“希望醫院可以銷售,如果跟普通血壓計價格差距不大就能接受。”

“居民對於血壓控制的需求很高,目前,遠程血壓計我們發放了160多臺,已經收集了3萬多條血壓數據。”陳應軍介紹,由於高血壓管理平臺仍在推廣過程中,因此前期血壓計均為贈送給居民試用,未來可能會以成本價進行銷售推廣。

除了外借的血壓計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配備了多臺血壓檢測設備,居民只要刷身份證或醫保卡就能免費測量,其數據同樣也可以上傳至數據平臺。

而對於短期血壓不穩定,需要進行監控的居民,陳應軍介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聯手相關企業,探索“共享血壓計”方案,既先由有需求的居民將血壓計借用回家,血壓調理穩定後,再把血壓計送回,轉借給其他居民使用:“高血壓監控是居民慢性病監控的第一步,2019年,我們還將試點對糖尿病的遠程監控,也就是在家測血糖,數據能上網。”(文中居民為化名)

記者:吳楠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