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生送外卖:只想体验另类的生活

前不久,朋友圈被《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一文刷屏了,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和思考。

当我第一次在朋友圈看见这一篇文章时第一反应是:这个人是要自甘堕落的节奏吗?还是他作为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的无病呻吟吗?


北大硕士生送外卖:只想体验另类的生活



我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了这一篇文,文章里的主人公名叫张根,看了一下他是自己新开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目前就发了这一篇文章。张根今年28岁,是北大硕士,他原本在北京拥有一份高薪工作,文里说到他是为了解决人生中的一些困惑,辞职后做了一名外卖配送员。

曾经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如清华大学xxx毕业了去卖猪肉等等……..以前的我只是简单的简单这可能是一个高级白领,为了暂时逃离工作的焦虑,毕业后选择去卖猪肉,选择去做外卖员吧。想想也是吧,没有人会轻易做出这个的决定。

我觉得文章里击中我内心的是,我很崇拜这种有信仰的人。

社会发展的浩浩荡荡,我们都被这股洪流裹挟着前进,社会的规训能力如此强大,年少时以为自己独一无二,后来发现会逐渐受到环境的熏陶,接受父辈的价值观,然后,屠龙的少年一去不复返。

但这些成为大家热论的年轻人在跟这个时代与自我较劲拧巴,真的可以说是足够动人了。


北大硕士生送外卖:只想体验另类的生活



文里的张根的外卖生涯仅仅持续了4个多月,后来的媒体报道他即辞职离开了这一行业,开始回归他的中产阶级生活,在高档的写字楼挥斥方遒,回家是微笑相迎的父母,怀里是漂亮的海归女友。

我想在这体验思考后,他过的真正生活应该就是在网上动动手指就有无数外卖员为他服务,未来的他依然是很多同龄人俯视的成功人士。

如果自己不去体验一把,可能还真的是生活的真相,远比他体验的要残酷的多了吧。

其实我始终觉得无法理解,选择真正去卖猪肉的学霸吧,但会学会着去尊重别人的选择。

从精英阶段到生活到最低层阶段的一个转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展,我思考的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父母的回报率。

他们的父母花费了几十万,主人公还得靠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符,他们的人生成长和在校园的经历毋庸置疑都应该是父母骄傲与资本。

他们选择去做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行业不一样的体验,我会觉得始终了解不了,“你既然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做点符合自己价值的事儿,除非他们是想去体验生活或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北大硕士生送外卖:只想体验另类的生活



这是一份出于爱心的帮助,出于对这个领域和行业的思考去基层我可以理解。但当听见他们真正下定决心去选择了,我其实也想象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会不会还是要经历过无数种选择,他们还可以自由的去体验人生,也可以立刻扬长而去了吗?

选择去卖猪肉,选择去做外卖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真的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人生已经毫无选择,这很无奈,也是事实的选择。

他们永远也无法明白的是,真正底层的人生,不是源于表面的吃苦,而是苦难背后深藏内心的挣扎和认命。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他,又如何真正体会到底层之痛?你肆意挥霍的,正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