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贊青島啦!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青岛啦!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青岛啦!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青岛啦!《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青岛啦!

⬆️《光明日報》2019年01月10日頭版頭條刊發《辦好一次會 搞活一座城——青島放大峰會效應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文

辦好一次會 搞活一座城

——青島放大峰會效應推動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旅遊業在峰會效應帶動下,呈現排浪式井噴式增長,預計全年接待遊客將超過1億人次,同比增長13%;旅遊消費總額將突破190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在近日結束的年度述職報告會上,山東省青島市旅遊發展委主任崔德志十分振奮。

2018年,對青島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6月10日,上合青島峰會成功舉行,這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成果最多的一次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峰會的成功舉辦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強調舉辦上合峰會,為青島、為山東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希望認真總結“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經驗,推廣好的做法,弘揚好的作風,放大辦會效應,開拓創新、苦幹實幹,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表示:“要乘峰會東風,搶歷史機遇,強化使命擔當,緊緊圍繞突出創新引領,努力把服務保障峰會的豐碩成果轉化為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發展的強大動力。”

開啟發展新引擎

上合青島峰會召開之際,正是青島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之時。峰會提升了青島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國際成長力、國際吸引力和國際支撐力,借力峰會,青島向世界遞出了城市名片,打開了機遇之窗。

2018年6月12日,峰會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指出,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2018年7月,青島印發《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行動方案》,重點推進海洋船舶與設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等10大產業,提升海洋科技創新等4大領域能力。

在政策推進下,一系列海洋科研項目在峰會後迎來累累碩果:海洋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水下滑翔機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續觀測;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獲批建設;我國首艘專業化載人深潛支持母船“深海一號”下水……同時,以“藍谷”“紅島高新區”“西海岸新區”為核心區的高端海洋製造業集群日益壯大。2018年,預計青島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3200億元,增長15%。

青島北部城陽區,有一片8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稱為“動車小鎮”,這裡是“中國高鐵的心臟”中車青島四方公司所在地,全國近一半的動車產自這裡。2018年11月,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揭牌,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也在此建設。“示範區已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0億元。”城陽區委書記王波表示。

不斷擴大經貿“朋友圈”

“全國首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落戶青島膠州,這是上合青島峰會釋放的政策紅利,也是峰會最令人振奮的經貿成果。”青島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工作人員王正偉說,示範區要探索與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的新模式,在全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目前示範區內已開工建設26個項目,其中上合組織特色小鎮、中俄烏青島國際創新科技園等都是百億級大項目。

俄羅斯商人安德烈·別洛烏索夫將俄羅斯高端管材項目帶到了示範區,他看好膠州地處“海、陸、空、鐵”樞紐地帶,擁有強大的聯運體系。目前,示範區已開通12條國際國內班列,構建了“西聯中亞歐洲、東接日韓亞太、南通東盟南亞、北達蒙俄大陸”的多式聯運貿易大通道,青島正逐步成為上合組織內陸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

搭載峰會的“合作快車”,青島企業紛紛揚帆出海。青島海爾投資5000萬美元在俄羅斯開設新工廠,第10萬臺海爾“俄羅斯造”冰箱下線;青島電建三公司在巴基斯坦建設赫維利燃機電站,創下了燃機從就位到點火僅用72天的世界最快紀錄……海爾、海信、青啤、雙星等老牌企業紛紛走出青島走向國際市場,規模和實力快速擴張。

截至2018年上半年,青島在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投資1560個項目;與215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2017年,國際貿易總額達到1150億美元。世界著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研究網絡在2018年11月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青島已成功晉級“全球二線城市”。

勾勒國際化都市新容顏

“結合青島浮山灣180度扇面景觀特徵,利用沿海53棟高層建築建設夜景燈光秀,打造綿延3.5公里獨一無二的寬幕大屏,美輪美奐的燈光焰火藝術表演驚豔了世界。”這就是刷爆朋友圈的“上合燈光秀”,峰會過後,“上合燈光秀”作為一個常態化項目保留下來,成為峰會送給青島人民的文化旅遊大禮包。

趁熱打鐵,青島又推出15種近50款樣式的“上合文創產品”,還有281種“青島經典”系列文創產品;出臺《關於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助力青島文創產業實現“外貌”“氣質”雙提升,“品牌”“產業”共前進。

青島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電影之都”。2018年6月,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這裡拉開帷幕,來自12個國家的55部優秀影片展映256場,5萬市民一睹國際電影節風采。“政府以直接補貼的方式鼓勵市民看電影、看書、看演出、參加文化藝術培訓等,每個市民全年享受的消費補貼最高可達1000元。”青島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明說。

“青島是全國文明城市,上合峰會大大提高了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77歲的市民單志先是上合青島峰會的志願者,擔任義務導遊20年來,有20多個國家近6萬遊客通過他的講解感受到了青島的美麗和文明。峰會之後,青島的志願服務事業也越來越紅火,目前,全市活躍著145萬志願者,像單志先一樣,踐行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志願服務理想。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從賽會城市到峰會城市,青島的發展格局在不斷擴大;從地鐵隧道到國際空港,青島的“產業骨架”在不斷生長;從文明之城到影視之都,青島的時尚指數在不斷攀升。乘著峰會的東風,一個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的青島正昂首闊步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