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的扶贫日志

“2017年5月13日,晴。同村民一起帮着李耀先砌筑院中护坡石坝。”

“2017年9月3日,多云。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陈补忠家土鸡蛋滞销,特意上门购买30斤,带给县城的同事和朋友。”

“2018年7月24日,晴。连日大雨让不少村民种植的玉米受了灾,趁着雨后天晴,同工作队员们前往田间统计受灾面积。”……

翻开武乡县人社局派驻石盘开发区长南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晓峰的扶贫日志,边角磨损泛白、其内墨香四溢,一幕幕为民助农办实事的情景跃然纸上。

初识张晓峰,正是源于这本“细致”的驻村扶贫日志。说它细致,不仅是其内记录翔实的各类信息,还包括一张张用心裁剪的现场图片,段段落落、字字句句间充斥着他驻村以来对老百姓、对村里发展的深情厚谊:“2017年7月6日,雨。走访入户,向群众宣传成功集团帮扶措施,咨询他们的想法和意见。”“2017年7月24日,晴。召开支村‘两委’会,商量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2017年10月31日,晴。第一批肉猪在长南安了家。”“2017年12月27日,晴。成功集团精准帮扶工程顺利竣工验收。”“2018年3月27日,晴。长南村爱心扶贫超市挂牌成立。”“2018年6月4日,晴。村民领上了第一批分红款。”……

“长南村是全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尽管来之前已有心理准备,可……”纸张翻动中,张晓峰初到长南时的幕幕场景呼之欲出,漫天遍野的黄土、风雨剥蚀的老屋、神情倦怠的村民,如同一把把重锤不停击打着他。

“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需要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日志扉页上的话是张晓峰苦干实干的力量之源。天阴雨雪、居诸不息,张晓峰一家一户走、田间地头问,摸家底、施对策,手心磨起了泡、脚底蹭破了皮,165名贫困群众的疾苦、愿景被他牢牢记在心头。在区党委、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张晓峰用一系列精准举措直指脱贫“靶心”,一页页写满的扶贫日志里留下了他执着的“脚印”:280平方米的养猪场里撒欢跑着肉猪150头、30KW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14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上舞影翩迁、2500亩连翘在山间茁壮成长、180米的防洪河坝工程即将竣工、50立方米蓄水池和1050米管道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13户村民接通了宽带、69户老百姓借助政策红利住上了安全房、1.8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让村民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春华秋实一年间,长南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而他也从“城里干部”摇身变成了“俺们村人”。

“2018年3月18日,晴。正月十五刚过,村里的年味还很浓。女儿因我身体不佳,对于下乡驻村的选择常有微词,然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理所应当。”正是秉承这份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揣着心脏病药”的张晓峰想思路、出点子,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采取“一事一议”制度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村里的大事小情一律在村务公开栏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张贴、发放个人信息牌,方便老百姓有事时第一时间能联系到他;参加电商培训后,一对一讲、手把手教,帮助村民开微店、做微商;建设30平方米的爱心扶贫小超市……桩桩件件实事唤起了群众的精气神,对张晓峰的“认可”也浸入了长南人的骨肉血脉。

“张书记给俺修房修院,还给俺老伴儿送了一辆轮椅。”“儿子得了白血病,是张书记赶紧联系了慈善机构和振东集团,为孩子争取了8000元的大病救助资金。”“家里烟道漏火引发火灾,五间房塌了三间,张书记不仅自掏腰包给了俺300元,还帮着清理场地、恢复重建。”……听,声声赞扬传入耳畔,那是贫困户们的肺腑之言。

晌午的长南村,阳光暖暖,张晓峰坐在桌前,认真写下:2018年11月13日,晴。村里的河坝和溢流坝工程已完工,下一步要继续抓好猪场的管理,力争年出栏达到500头,让产业成为脱贫摘帽、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

本报特约记者:孙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