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后主,这一称呼最早来自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是用来称呼蜀汉第二个皇帝刘禅的。相应的,他的老爸蜀汉昭烈帝刘备被称为“先主”。

随着王朝的不断更替,后世又有多个亡国之君被称为后主,从这些“后主”来看,一般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自然是亡国之君末代帝王。第二是都是割据政权的帝王,没有大一统王朝的末代皇帝被称为后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王朝的最后这个皇帝会有后续王朝给上个谥号甚至庙号,比如:汉献帝、唐哀帝、明思宗等,而这是一般灭亡前就不被广泛承认的割据政权所享受不到的“待遇”。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刘禅,也有谥号“汉怀帝”,不过鲜为人知罢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蜀汉后主或者刘阿斗。刘禅可能创了好几个“后主”之最:第一他是最早的“后主”,与他同时代的曹奂和孙皓皆无此“殊荣”,因为当初陈寿称刘禅为后主,主要是和刘备的“先主”相对应的,而曹魏、孙吴都有好几个帝王,不大方便这么称呼。不过到后来的“后主”们,大部分也没有“先主”来对应了。

第二个之最他是最有名的“后主”。谁不知道扶不起来的刘阿斗这句俗语呢,由于《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的影响力,刘禅可谓妇孺皆知,这与另一位明星级别“后主”李煜名气主要是在知识分子当中不同。

第三个之最是他极可能是结局最好的。一句“乐不思蜀”打消了司马氏的疑虑,得以安享晚年,并封以安乐公之位,比孙皓的归命侯高一级,虽然都是高级囚徒,但是待遇也不一样啊,哈哈。其他后主绝大多数不得善终,只有一个刘鋹算是善终。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另一个名气很大的后主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了,但是他的出名,不是因为当皇帝和国主,而是他是个大文学家,“千古词帝”,特别是在他被北宋俘虏后,更是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句词,可能是对“后主们”作为亡国君主的一个注脚。

南唐一共三位君主:前主李昪、中主李景、后主李煜,这个称呼倒是挺全的。

李煜未得善终,他被赵光义派人在其生日那天毒死,毒药名曰:千机引,李煜死相极其痛苦!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与李煜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后主是个大才子,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后主孟昶,他最有名的是对联,据说中国第一幅对联是他所撰写,其词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幅对联写的不错,但是最绝的是其中的两个巧合:第一个巧合是北宋灭后蜀派去的接受官员名字叫吕余庆,而大年初一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日,钦定的“长春节”,孟昶选择在号长春这一天投降,正好“纳余庆”了。孟昶也未得善终,据说被毒死。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孟昶的老婆有名:花蕊夫人,后来被迫委身于赵匡胤。后蜀灭亡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还有一位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个人觉得名气也算比较大了,可是有一次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他,有网友评论:你写错了,是秦叔宝!哈哈,虽然那个网友显然应该补补南北朝时期历史知识,但也说明陈后主知名度上还有欠缺。

陈后主也是为才子,不过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隋朝军队攻破陈朝都城南京后,他连投降的勇气都没有,和张丽华一起躲到宫里的枯井里,被士兵发现俘虏。留下了“胭脂井”这一古迹。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还有几位后主也小有名气:北齐后主高纬、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都是“玩闹”,也都在投降被俘后又被杀。

最后再说一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后主,的确,这个时期盛产“后主”,因为割据政权多、亡国的多。五胡十六国时期割据国家也多,也有被称为后主的,但是名气都太小了,甚至连国家名字人们都没听说过,忽略不说了。

最后说的这个是刘鋹,南汉后主,割据岭南和越南北部的政权帝王,是个奇葩,喜欢太监,要想当官先当太监。还喜欢美女——这不新鲜,新鲜的是喜欢一个肥胖的波斯女人,并且取名“媚猪”,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生(完整版)

刘鋹做了北宋俘虏后恬不知耻,在一次赵匡胤召集投降君主的宴会上,刘鋹说:现在各地的僭伪之君差不多都到齐了,等陛下灭亡了北汉,我要当这个“头儿”,因为我投降的早啊!赵匡胤高兴的放声大笑!可能真是由于这种没心没肺的厚脸皮,才使得刘鋹得以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