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告訴孩子 你不能輸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輸得起”!而現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給孩子灌輸的卻是“不能輸”的理念。

不是要告訴孩子 你不能輸

其實,比起輸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父母最大的“贏”,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輸”!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記得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江蘇10歲女童因成績差,家中服藥輕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別視頻和374字的遺書。女童在遺書中說:“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為我學習不好,我離開不是因為爸媽,也不是因為老師,是因為我自己……”“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爸爸媽媽打我罵我,但我知道都是為了我好。”

不是要告訴孩子 你不能輸

女孩媽媽看完就崩潰了,哭著說:“我要知道她會這樣,我幹嘛要說她呀!沒考好就沒考好……”

許多孩子現在普遍變得“輸不起”,大到成績不好就自殺,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鬧。

白巖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但很多家長只求孩子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天價學區房、昂貴補習班、放棄工作陪讀等……他們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和炫耀資本,和孩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孩子輸不起,家長更輸不起。

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就便是輸家。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魯迅說過: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不怕輸的孩子,才有機會贏。小時候輸不起,長大後贏不了。有父母把孩子的“輸不起”,看作是一種爭強好勝。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適度的爭強好勝能激勵孩子追求卓越,但過度的爭強好勝有害無益。

看過一句話: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從小輸不起的孩子,長大後無法適應複雜的社會而變得苦不堪言,教會孩子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不是要告訴孩子 你不能輸

父母不能永遠守護在孩子身邊,孩子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唯一能做的,便是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輸”:

1.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有的孩子輸的時候大哭大鬧,父母遷就孩子,刻意讓孩子贏。而不知讓孩子贏得了一時,贏不了一世。

2. 培養孩子的豁達胸懷。“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達的心胸,是“輸得起”的關鍵。

3. 在孩子面前學會輸。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失敗經歷、解決辦法等,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輸不可怕,不站起來才可怕。

4. 不用模糊語言誇獎孩子。父母誇孩子的時候要使用清晰的語言,評價具體的行為。讓孩子分清父母只是對他的某一行為不滿意,而不是對人。

做一個能贏也能輸的大氣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