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告诉孩子 你不能输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没有多少家长知道,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输得起”!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的理念。

不是要告诉孩子 你不能输

其实,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父母最大的“赢”,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输”!

请告诉你的孩子:“输得起”比赢更重要。

记得看到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江苏10岁女童因成绩差,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和374字的遗书。女童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离开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不是要告诉孩子 你不能输

女孩妈妈看完就崩溃了,哭着说:“我要知道她会这样,我干嘛要说她呀!没考好就没考好……”

许多孩子现在普遍变得“输不起”,大到成绩不好就自杀,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闹。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但很多家长只求孩子赢,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天价学区房、昂贵补习班、放弃工作陪读等……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和炫耀资本,和孩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孩子输不起,家长更输不起。

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不重要,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

鲁迅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不怕输的孩子,才有机会赢。小时候输不起,长大后赢不了。有父母把孩子的“输不起”,看作是一种争强好胜。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的争强好胜能激励孩子追求卓越,但过度的争强好胜有害无益。

看过一句话: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从小输不起的孩子,长大后无法适应複杂的社会而变得苦不堪言,教会孩子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不是要告诉孩子 你不能输

父母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孩子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唯一能做的,便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输”:

1. 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有的孩子输的时候大哭大闹,父母迁就孩子,刻意让孩子赢。而不知让孩子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

2. 培养孩子的豁达胸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3. 在孩子面前学会输。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失败经历、解决办法等,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输不可怕,不站起来才可怕。

4. 不用模糊语言夸奖孩子。父母夸孩子的时候要使用清晰的语言,评价具体的行为。让孩子分清父母只是对他的某一行为不满意,而不是对人。

做一个能赢也能输的大气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