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廢相後做大太監步入兒戲政治

本人新作《大明帝局》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且看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兩個祖皇帝,為馴化士大夫,下了兩盤多大棋。敬請欣賞選節12——

明朝廢相後做大太監步入兒戲政治

朱元璋廢相,把所有權力基於君主一人之身的大明,政局如何、就此清明高效了嗎?

按理說,政治鋤奸、改制之後,政壇應該煥然一新。但胡黨被清除後,不僅沒有欣欣向榮,反而更加糟糕。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廢相後做大太監步入兒戲政治

原來,朱元璋把胡惟庸同丞相制度連根拔掉後,就給自己出了大難題——皇權沒了相權威脅,但同時也失去了“職業經理人”,一切都得皇帝親力親為,縱然老闆精力充沛,但“渾身是鐵打”能打多少釘兒?

好在朱元璋這個人,精力還算旺盛,他孜孜不倦,一直幹到古稀之年、七十一歲才壽終正寢。但他的子孫可扛不住了,他們沒有朱元璋那樣的過剩精力,有那閒功夫他們寧可吃花酒、做做木匠活。他們可不想當勞模、過勞死。

終於,他們找到了新的職業經理人:宦官。

在明初有丞相制度時期,宦官在明朝政治格局中無足輕重,根本不是丞相大臣的對手。但廢除丞相制度後,宦官頭頭太監干政主政局面時常出現,就連萬曆年間張居政這樣的超重量級首輔,不聯合大太監、司禮監馮寶也幹不成任何事。一般王朝的太監總管,混個千歲都不可能,而明朝天啟年間的太監頭子魏忠賢,竟扶搖直上“九千歲”,離萬歲只有一步之遙。有明一朝,創造了一個另類盛世——太監盛世。

我們知道,中國的宦官史源遠流長,早在周朝,中國就有宦者了。但中國太監盛世卻出現在明朝,一般王朝太監數量不足一萬人,而明朝太監鼎盛時期人數達10萬之多,這還不算,還有更多閹割後當不成太監的“待業閹人”,因為編制緊張,沒有名額了。很多年輕人為找到一條榮華富貴的捷徑,為當太監先把自己那話割了,然後擠破腦袋報名進宮,死也要死在編制裡。

正所謂此消彼長。當太監成為時代寵兒,那麼,另一類人群的地位就相對下降了。這類人群就是士人。

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們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是生理有問題,不理朝政,太監干政發展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當時士大夫即朝廷大員為了保住官位,或高升一步,主動跪求與太監結親,出現了很多荒唐事。

王佑,大明正德年間的工部侍郎,為了討好太監頭子王振,天天刮光鬍子打扮成宦官模樣。一日王振遇到王佑問:“老王,你臉上怎麼沒鬍子?”

王佑順勢刻跪倒:“我爹沒長鬍子,我怎敢有?”

王振問:誰是你爹?王佑答:就是您吶。從此,便直接成王太監乾兒子了。

大明成化年間,有兩個大員,王越,尹躺,是官場“好友”,但是在太監頭領汪直面前,卻爭風吃醋、比著誰更低賤。一次,二人來到汪直家。王越搶先入室,撲通跪倒,五體投地,行大禮參拜。尹躺一看這陣勢,心想光個人下跪不好使,沒競爭優勢了,於是命令手下全體集合,魚貫而入,嘩啦啦集體向汪跪拜,汪直大悅。此後,尹躺的官運就蓋過王越。

明朝士大夫在討好太監方面,“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是嚴禁太監干政的,為做到這點,他甚至禁止太監讀書,熟料,自己廢了丞相,卻無意間成了太監盛世鼻祖。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此前中國傳統政治雖是君主專制的,但皇權之外,總歸有丞相分權。相權對皇權有一定的制衡。諸如唐代,三省分職制。一箇中書省,一個門下省,一個尚書省,分享中央權力。到了明,朱元璋先學的是元朝體制,保留一箇中書省,到了胡黨案時,全廢去,一個省都沒了。明代政府經過這樣改變,士大夫就此失去了權力的凝聚點。一如明末學者黃宗羲所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廢丞相始也”。

這種變化,表面看,是剷除了士大夫“亂政”土壤,實質上反而加劇了人治弊端。因為之前皇帝如果無能昏庸,還有丞相這道關,中書省省緩衝地帶,而如今,一夫當關了,完全依賴君主一人了,君明國明,君暗國暗。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如果皇帝是個政治強人尚可,但一旦平庸昏庸,沒能力處理政務,則要尋找代理人了,找誰呢?之前找的是文人士大夫,丞相,而今不要丞相,怕臣子奪權,於是就要交給相對忠誠的奴才,即倚重宦官,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是這樣行事的。由司禮監掌理章奏文書,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皇帝硃筆批紅。

而這些太監大多沒文化,甚至有的是純文盲,文盲指導六部,處理政務,水平能高到哪去?據清代史學家趙翼《陔餘叢考》記載,明中後期諸帝多“簾遠高堂,君門萬里”,從而“政務偷玩,事無統紀”。那些地方上報中央的公文擠壓得堆成了山,皇帝沒工夫處理,而那些出於太監之手的中央文件,也被地方政府視為廢紙,置之不理,整個國家的統治機構陷入半癱瘓。從中央到地方,處處扯皮,效率低下。這難道不是廢相廢省的始作俑者朱元璋造的孽嗎?!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朱元璋對宦官干政素有成見,要求朝廷的宦官“毋令過多”、“不可使有功”,但偏偏明朝宦官規模歷朝歷代排名第一,參與政事最多。朱元璋又告誡後世子孫對宦官若“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偏偏自他以下開始,明朝君主就喜歡以宦官為耳目心腹。

後世文人都感嘆朱元璋的初衷沒有得到貫徹,否則明朝不會出現宦官干政的現象。卻殊不知,造成這種災難的正是朱元璋本人,如果沒有他剝奪了士人的相權,又怎麼會輪到那些家奴興風作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