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安道麥:中國化工旗下農化板塊的世界野心

2017年,沙隆達與安道麥完成合並後,新公司成為全球農化市場第一的非專利類用作物保護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此後,“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隆達)”更名為“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高管也迎來更替。2019年1月10日,公司的證券簡稱由“沙隆達A”、“沙隆達B”變更為“安道麥A”、“安道麥B”。

1月10日晚間,安道麥再次發佈公告,稱擬收購ST輝豐(002496,SZ)所持有的農化相關資產,以提高其全球及中國的業務。

作為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旗下農資唯一上市平臺,安道麥近年來的一系列併購整合,都映射著中國化工希望展現全球農藥變革中的中國力量,實現中國農化產業逆襲、重塑中國農化版圖並進軍國際的野心。與此同時,安道麥國外的高管團隊未來將如何適應中國資本市場及中國農業發展的特色,也是一個備受外界關注的問題。

中國化工旗下農化板塊的併購經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農化市場。一直以來,我國農化市場一直較為碎片化,企業眾多,競爭激烈,且缺乏足夠的壁壘。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國化工在近些年也迫切希望中國農化產業擺脫現有的發展困局,實現逆襲,並在此基礎上進軍國際、進軍高端農化領域。

在重組整合方面,中國化工早已輕車熟路。無論是中國化工旗下農化公司沙隆達、安道麥之間的整合,還是在2017年以490億美元的總交易收購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先正達,無一不說明了中國化工希望通過併購做想做大自己農化業務的野心。

安道麥獨立董事、上海財經大學前校長湯云為說,先正達、安道麥的併購之路雖然遇到了反壟斷審查等多方面阻礙,但最終都順利通過,他們與中國化工有很強的的互補性。中國化工自有的農藥資產多為原藥生產廠,安道麥為世界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商,先正達是全球最具實力的高端專利藥生產商。通過一系列併購,中國化工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農藥產業鏈,彌補了中國化工農化產業多方面的空白。

在收購先正達後,中國化工確立了其新目標:5年-10年內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再造一個先正達,銷售額翻一番。而安道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翰林(Chen Lichtenstein)在1月10日也表示,未來5-10年之間,安道麥還將會有更大飛躍。“在中國化工集團內部,安道麥有很強實力,在非專利領域,擁有最好的端到端的優勢,成長速度非常快。雖然跟先正達的業務模式不同,但也會努力找到非常好的方法來加強集團內部公司之間的合作,並實現快速發展。”

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8年,於1993年登陸深交所,是國內最早的農藥行業上市公司之一。2005年,中國化工成為沙隆達的控股股東,為中國化工旗下農資唯一上市平臺。在併購安道麥之前,這家公司業績並不突出。即便在“全球農化二十強”中,外界也找不到他們的名字。據此前的收購報告書,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隆達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為29.85億元,僅為安道麥資產總額的十分之一。

安道麥是一家發源於以色列的跨國植保企業,產品涵蓋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全球第七大農藥公司,也是第一大非專利農藥公司。2011年,中國化工通過下屬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收購以色列上市公司ADAMA Agricultural Solutions Ltd。 (即安道麥)60%股權。2016年,中國化工又以14億美元收購安道麥剩餘40%的股份。

同年,中國化工啟動將安道麥注入A股上市公司沙隆達的重組計劃。重組方案包括髮行股份購買安道麥100%股權、定向回購註銷安道麥間接持有的沙隆達B股,交易金額達184.71億元,並募集配套資金19.83億元,以解決上市公司同業競爭、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國內產業園建設資金等問題,實現跨國農化業務一體化。

2017年,沙隆達“蛇吞象”收購安道麥目標達成。至此,中國化工旗下農化板塊業務實現合併上市。通過重組,安道麥從國內區域型農化生產商轉型為A股第一家跨國非專利作物保護公司,成功躋身國際農藥龍頭行列。這也是第一家跨國植保企業通過與國內上市公司合併,在中國證券市場公開上市。至此,公司原藥自給率提升至40%,手握超過5000張的農藥登記證,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

合併後,公司在全球使用安道麥這一品牌和名號,由安道麥的全球管理層進行管理。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化工收購境外優質資產並注入A股上市平臺,是境內企業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和產業併購的典型案例,也是資本市場推動國資國企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要體現。

合併完成後的首個會計年度,安道麥實現營業收入35.23億美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8億美元,較備考後上年同期數據增長44.3%,業績創下歷史新高。2018年前三季度,安道麥業績再次穩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89.55億元、同比增長3.05%,淨利潤25.42億元、同比增長58.95%。

而此次安道麥擬收購輝豐股份所持有或控制的與農用化學品或農化中間產品的研發、生產、製劑、銷售以及市場營銷相關的資產,意在提高其中國的競爭力。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安道麥收購輝豐股份一方面是看重輝豐股份在咪酰胺、辛酰溴苯腈、氟環唑等原藥方面積累的優勢,將其加入公司原藥庫組合,從而形成更多的高毛利復配產品;另一方面,安道麥繼續整合國內原藥及製劑業務,其中中國農化下屬製劑公司(包括江蘇安邦、江蘇麥道、江蘇淮河化工等)產品組合進一步整合,此次收購輝豐股份將進一步加速製劑渠道的鋪設,同時江蘇製劑生產線逐步投產,公司將不斷擴大其在中國的銷售範圍和銷售量,憑品牌、技術、管理等優勢加速中國製劑市場的市場整合。”

中信建投證券預計,收購ST輝豐旗下資產後,安道麥將繼續後向整合,進一步增強全球及中國的業務。

全球化高管團隊的獨特經營樣本

2017年,在沙隆達完成收購安道麥兩個月後,沙隆達高管便進行了更換,例如聘任Chen Lichtenstein(翰林)為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viram Lahav(羅海維)為公司首席財務官,Michal Arlosoroff為公司總法律顧問。國外的高管團隊未來將如何適應中國資本市場及中國農業發展的特色,是一個備受外界關注的問題。

對此,安道麥高級副總裁、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安禮如表示:“安道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公司,它既是一家跨國公司,也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亦是A股上市公司,所以它的特色在植保行業是獨一無二的。負責安道麥全球化運營的CEO翰林在2013年已經擔任了安道麥的股東和中國化工農化公司的CEO,所以從那時候起,他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產品市場就非常瞭解。我加入安道麥全球的團隊以後,一方面融入了全球的團隊,一方面更加根植於中國的市場。所以,安道麥的高管和人才團隊是一種充分的融合。”

在2017年上市公司更換高管後,安道麥依然信奉中國業務由中國人管理的理念。目前,安道麥的中國業務由安禮如負責。“但是安總的工作也獲得了來自以色列和全球其它地方同事的支持。例如,負責中國區運營的副總裁來自以色列,負責中國創新研發登記的同事來自歐洲,負責國內業務整合的同事來自於以色列,還有來自巴西的同事,他們都是各界最優秀的人才。我們現在從全球招攬最優秀也是最睿智的人才,並且充分利用這些最優秀的人才來服務於我們在國內的業務。”翰林解釋,安禮如同樣是安道麥全球集團的高管之一,每週都要參與全球高管電話會議,共同制定集團國內外發展戰略。

在研發方面,安道麥也充分利用其全球化的資源優勢,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和人才的補給和共享。目前,安道麥在全世界有三大化學研發中心,包括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其中,中國研發中心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研發中心。但翰林承認,中國人擁有巨大的潛能。如今,安道麥的中國研發中心對公司核心戰略,尤其是新品開發方面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翰林坦言,公司非常注重研發團隊的共同協作。“如果一個產品有12步驟,我們可能會把5步放在以色列,5步放在中國,2步放在印度。這三個團隊共同針對同一個原藥進行研發。”

在他看來,在環保嚴政的影響下,農化新產品的研發步驟已經越來越細化,以使化學物質能更快分解、失效。“如果有人誤食了這些含有農藥的東西,這些農藥中的有害成分會很快分解。”

談及在中西方高管共同帶領下的安道麥的發展前景,翰林稱公司不會滿足於世界第六,並相信未來5-10年間公司會有跳躍式增長。“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安道麥的增長速度是全球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原因在於,相比新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有更多的產品專利到期,非專利市場的增長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我加入安道麥是在2006年,當時我們的銷售計劃是17.8億美元。到了2017年,我們的銷售額是35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的業務體量在10年的時間裡翻了一倍。排除在過去數年開展的一些小規模的併購項目,僅看有機增長,安道麥的增速是行業水平的2倍。而現在,我們的增長速度只會更快。”

同時,他認為中國農化公司的總和比全球其它國家的農化企業之和還多,但是這些企業大多在國外並無自有經銷渠道,其出口量雖大,但主要是通過貿易商或者中間商來開展,大筆利潤留在了中間環節。“在中國國內市場方面,2019年安道麥將覆蓋21個省,通過本地的團隊和本地的經銷網絡的健全,來銷售更多具有全球品質的安道麥產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較為樂觀的發展期許下,留給這個特殊的高管團隊的,還有更多的挑戰。例如應對中國特有的資本市場制度、獨特的農業發展環境,及其面臨的環保問題等等。其中,我國提出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行動。到2017年,農業農村部公佈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減少,零增長目標提前三年實現。

對此,翰林表示公司非常支持這一政策,並表示公司在以色列的兩大生產基地已經在過去15年完成了這一轉型。目前,安道麥正在將其在以色列的環保經驗和環保優勢帶向中國。“我們一直在追求更少的藥量、更高的藥效,這就需要更加努力創新,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從而降低原藥含量,實現相同藥效”

同時,為儘量減少農化產品生產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其荊州生產基地的搬遷也在按照以色列的創新經驗進行中。

傳播資訊、解讀政策、分享數據,更多信息歡迎關注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同名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