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怎麼辦?抓,抓不得,看完!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凍瘡是由於受寒冷刺激引起局部血管痙攣,發生淤血性紅斑的皮膚病。好發於手、足和麵部,其特點為局部皮膚紫暗,觸之冰涼,嚴重者可發生潰爛。中醫學亦稱之為“凍瘡”或凍爛瘡”、“凍風”。

病因病機: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素體陽氣不足,觸冒風寒之邪,傷及皮肉,氣血凝滯,經絡阻隔而成。

凍瘡怎麼辦?抓,抓不得,看完!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現代醫學認為,寒冷是發病的主要原因。長時間的寒冷刺激使皮膚動脈血管收縮,造成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進而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鞋襪過緊、局部多汗、缺乏運動過度疲勞及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常為凍瘡的發病原因

症狀特點:本病常見於冬季,兒童、婦女、久坐不動者、周圍血液循環不良者易患此病。好發於手指、手背、足趾、耳郭、面頰、鼻部等身體末端和暴露部位,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初起損害多為侷限性紅斑或青紫色腫塊,大小不一,界線明顯,觸之冰涼,壓之退色,但去除壓力後復原緩慢。受熱後紅斑更加明顯,並伴有瘙癢、灼熱或疼痛感。嚴重者發生水皰或大皰,內含淡黃色或血性漿液,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潰瘍,癒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及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早期自覺麻木,皮損岀現後可有癢感,尤其是受熱後加劇,出現糜爛、潰瘍可有疼痛感。多伴有四肢發涼、怕冷等全身症狀。

凍瘡怎麼辦?抓,抓不得,看完!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主證:患處紅腫,甚至暗紅,觸之冰涼,遇熱則瘙癢不適;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則:溫陽益氣,散寒通絡。

方藥:當歸、生黃芪、黨參、白朮、茯苓各10克,桂枝、吳茱萸各6克,雞血藤、透骨草、丹參各15克。

用法:每日1,水煎分2次服。

注意事項:冬季注意防寒保暖,並注意保持皮膚和衣服的乾燥。加強體育鍛煉,特別是手足的運動,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進行對寒冷的適應性鍛鍊,從夏天開始,每天用涼水洗手足,洗泡時間逐漸延長,水的溫度逐漸下降,直到冬季。發生凍瘡後不宜立即加熱或用火烤,瘙癢時不宜搔抓。凍瘡反覆發生者可在夏季進行預防性治療,如用紅花酒摩擦易生凍瘡處,可減少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