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亦是漢字文化圈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傳統節日

元宵節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這個稱呼始於唐朝,唐朝尊崇道教,傳說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三位天官,而正月十五正是那位上元天官的生日,民間自然是要好好慶祝一番。我們來看看古人都是怎樣“鬧元宵”的吧~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至於元宵節慶祝幾天,歷朝歷代都不盡相同


有關元宵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在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神的說法。其後南北朝時期,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那時就有過正月十五祭門、迎神等習俗。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隋朝時因元宵節慶祝活動規模擴大,隋大臣柳彧覺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慶祝元宵比較浪費,且元宵“放夜”,不用宵禁,男女出街遊樂有傷風化,人群混雜也不利於社會治安,因而上書隋文帝要求禁止過節。隋文帝採納了該建議,於是隨後幾年都不再推行元宵過節慶祝活動。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據《資治通鑑》記載,到了以享樂為名的隋煬帝時期,隋煬帝認為元宵正逢外邦來朝,要通過節慶展現都城洛陽之繁華耀顯國威,於是設百餘戲棚表演各式戲曲、雜技,戲棚周圍萬八千人負責吹拉彈唱,方圓數十里之內都能聽到聲響,慶祝元宵長達半月。從那之後,年年如此,民間慶祝活動也同步升級,可謂開創了元宵節全民狂歡之先河。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唐朝建立初期,由於統治者勵精圖治,發展民生,所以並不提倡過節。唐中宗後,社會經濟水平有所發展,元宵節才重新興盛起來。縱情聲色的唐玄宗在過元宵節時,命人搭建燈樓二十座,每座燈樓高一百五十尺(約45米),燈樓上懸掛珠玉金銀,風吹過時,金翠叮咚,如人奏樂,供自己及后妃遊樂賞玩。不過隋唐時期,除隋煬帝慶祝半月比較誇張外,基本上元宵節也就集中在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慶祝。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宋太祖則比較大方,他見朝廷穩定,四海安寧,於是下召讓百姓在正月十七、十八兩天繼續賞燈,至此慶祝元宵節的活動正式從三天延長至五天。宋時,崇文抑武,給公務員的待遇那都很優厚,人生苦短,大家最好少關心政治,過好自己的日子,多關心文化生活就行啦。於是宋代商業、教育、文化等都高度發達,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除北宋南渡後的那幾年有所收斂,朝堂民間享樂之風一直盛行。到了那個讓人送“花石綱”賞玩的宋徽宗時期,過個元宵節簡直令人歎為觀止,他先是藉口怕正月下雨影響百姓遊玩(那時候應該沒有天氣預報),於是以“預賞”的名義,要求從臘月1日就懸掛彩燈開始慶祝,一直慶祝到正月十五止,時長一個半月。君王如此耽於享樂,難怪南宋要滅亡,奢靡之風真是不可起啊。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朝時期為打壓漢文化,於是下令禁止過元宵。元英宗時期有次想起這個節日,要在宮廷內張燈慶祝,結果被當時左丞相張養浩上奏“今燈山之構,臣以為所玩者小,所繫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大意是作為君王應該要崇尚節儉,怎麼能喜好奢侈享樂呢?英宗雖然生氣,卻也不再要求過節了。


元宵節 | 古人是如何“鬧元宵”的?


清朝提倡滿漢一家,元宵節自然是要過的,不過一般也就慶祝五天,正月十五為正夜,放煙火、猜燈謎、吃湯圓等傳承下來的習俗想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啦。

在這個喜氣吉祥的日子裡,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美滿團圓~





風險提示:

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投資人購買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