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虛不用急,一味當歸巧搭配,養血補氣,讓氣血通通補回來


氣血兩虛不用急,一味當歸巧搭配,養血補氣,讓氣血通通補回來


幾乎每個女人都有過氣血虛的經歷,那麼這個看似不嚴重的健康問題對我們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如何才能擺脫它呢?可能你會認為這是非常普遍的小問題,隨便買點補氣血的藥就能緩解,甚至完全治癒,那麼你就錯了,因為氣血虛是很多種原因造成的,想要治本,首先要了解病因,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的“虛”。

氣血虛對人的影響很大,整天渾渾噩噩沒有精神,面色發黃、皮膚乾燥,失眠多夢、四肢乏力、不易受孕等,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非常大。想要擺脫這些困擾,知藥藥師幫您支招。

我們通常所說的氣血虛,實際上包含氣虛和血虛。而氣虛和血虛又有不同的分類,下面我們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它們。

血虛是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造成的原因有婦女月經,失血過多,久病虛耗,脾胃功能失常等。一般表現為面色萎黃,眩暈,失眠,心悸,脈虛細等。由於女性生理因素,血虛症狀多發生在女性身上。中醫補血一般以補血活血、理氣活血為主,女性補血以滋陰養血為主。血虛可分為心血虛、肝血虛。

氣血兩虛不用急,一味當歸巧搭配,養血補氣,讓氣血通通補回來

心血虛主要變現為失眠、驚恐、胸悶、心跳緩慢、心肌缺血等。多為久病體弱、長期慢性失血、體內造血功能減退等引起。治療以養血安神為主。治療可用四物湯:當歸15g、川芎8g、白芍10g、熟地15g。如患者已出現失眠症狀,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入柏子仁15g、酸棗仁15g、元肉10g、炙黃芪15g、炙黨參15g。用水煎服,每日一劑。如患者出現陰虛潮熱的症狀,則需將四物湯中的熟地換成生地15g,另加入麥冬12g、玉竹12g、百合15g、五味子12g。如患者出現易驚、心悸,可在四物湯基礎加入酸棗仁15g,柏子仁15g、珍珠母30g、合歡皮15g。治療心血虛的中成藥有養血安神顆粒、安神補心丸。平時注意不要太過勞累、不要熬夜,要心情放鬆,適當運動等。

肝血虛主要症狀為頭暈、目眩、耳鳴、月經不調、閉經、面色蒼白、手足震顫、雙目乾澀、視力減退、脈弱細等。肝血虛多由鬱結於心、失血過多、陰血虧損、積虛成勞所致。治療以補血養肝為主,可用中藥四物湯加味,當歸15g、川芎8g、白芍10g、熟地15g、阿膠10g、枸杞15g、元肉10g、黨參20g、黃芪15g、靈芝15g、炙甘草6g。如患者出現脾胃不和,則再加入砂仁10g、白蔻10g、陳皮10g、焦三仙各10g。

氣血兩虛不用急,一味當歸巧搭配,養血補氣,讓氣血通通補回來

血虛患者平時注意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多吃補血的食物,如花生、菠菜、黑木耳、豬肝、紅棗、枸杞、桂圓等。

氣虛是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由於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久病不愈、疲勞過度、脾肺腎功能不全等引起。因氣血涉及五脹,故氣虛可分為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肝氣虛。臨床症狀大多為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四肢乏力、頭暈、虛汗、中氣不足等。

心氣虛主要表現為心悸、氣短、多汗、勞累加重、脈虛無力。治療以養心益氣為主,可用宅中湯加減:炙黃芪15g、炙黨參12g、朱茯神10g、遠志10g、當歸10g、白芍l 0g、丹參6g、柏子仁10g、酸棗仁10g、炙甘草6g。如出現心氣虛並陽虛則用養心湯加減:炙黨參12g、炙黃芪10g、柏子仁10g、酸棗仁10g、朱茯神10g、當歸10g、白芍10g、百合12g、桂枝6g、炙甘草6g。心氣虛並陰虛、脈結代則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2g、炙黨參10g、生地黃15g、阿膠珠10g、麥冬10g、火麻仁10g、百合10g、木香6g、生薑6g、大棗30g。治療心氣虛的中成藥有人參歸脾丸、生脈飲、複方棗仁膠囊等。

氣血兩虛不用急,一味當歸巧搭配,養血補氣,讓氣血通通補回來

肺氣虛主要表現為氣短、虛汗、咳嗽、氣喘、胸悶、水腫、小便不利、免疫力低下等。治療以補氣益肺為主,可用保元湯加味:人參10g、黃芪25g、生薑3g、五味子15g,炙甘草10g。如肺氣虛的患者易出現風寒感冒,此時用藥需謹慎,可用玉屏風散加紫蘇:炙黃芪60g、防風30g、生薑3g、白朮60g、紫蘇10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三次服用。治療肺氣虛的中成藥有:參芪蛤蚧補漿,益肺膠囊等。

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太勞累,多做一些輕度的有氧運動。

脾氣虛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稀、面色不華、脈弱、脘腹作脹等。治療以補脾益腸為主,可用四君子湯:人參9g、白朮9g、茯苓9g、炙甘草6g。治療脾氣虛的中成藥有: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散等。需注意飲食調節,少吃不易消化的、辛辣刺激的食物。

腎氣虛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健忘、小便頻數、月經淋漓、白帶清稀、胎動不安、易流產、脈弱等。治療以補腎益氣為主,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24g、棗皮12g、山藥12g、澤瀉9g、丹皮9g、茯苓9g、遠志12g、酸棗仁12g、柏子仁12g、五味子9g、煅龍骨20g。六味地黃湯主要是滋陰補腎,可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劑量。治療腎氣虛的中成藥有:桂附地黃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等。

肝氣虛主要表現為懈怠乏力、視物不清、指甲乾枯、鬱鬱寡歡、煩躁不安、脘腹脹滿、脅肋隱痛等。肝氣虛者常伴脾氣虛,治療以補脾益肝為主,可根據個體症狀採用四君子湯加減。

肝氣虛患者切忌熬夜,要保持心情愉悅、適度運動,適量吃山藥、糯米、小米、黃鱔、蘋果、菠蘿等,選擇性食補。

我國的中醫藥知識博大精深,每個患者的症狀表現不盡相同,可在基礎藥方稍作改動,對症對因的展開治療。

氣血虛在這裡就給大家介紹完了,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