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菌期間藥物燻蒸產生的誤區

發菌期間為了預防汙染,在培養室用殺菌藥物進行燻蒸,這種情況主要在袋栽食用菌工廠,或者一些菌包廠,或者菇農,在瓶栽食用菌工廠很少出現。

發菌期間藥物燻蒸產生的誤區

感染食用菌的雜菌,和食用菌都屬於菌類,藥物燻蒸能夠對雜菌有抑制作用,自然也會對食用菌產生抑制作用,只是食用菌的菌絲抗性更強,菌絲不會被殺死,但是食用菌的菌絲會受到藥物的刺激,活性下降,甚至產生一些未知的影響。

特別是液體菌種,接種前期,如果培養室進行藥物燻蒸,對液體菌種的萌發會有一定的影響。

當然,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發菌期間藥物對菌絲的不良影響,是因為藥物的種類和使用的劑量有一定的區別,使用的劑量大,產生的影響就可能大一些。

發菌期間藥物燻蒸對菌絲的影響,並不是一定能夠表現出來的,也沒有科研單位和個人對此進行過系統的研究,但是我們從理論上分析這樣做是錯誤的,是一定會對菌絲造成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避免在培養期間採用藥物燻蒸的方法處理環境。

培養室應該在使用前一段時間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在進行大量的換風乾燥,菌包進入後給菌絲創造最合適的溫度、溼度、和通風,讓菌絲在最快的時間生長,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環境導致的汙染。

發菌期間藥物燻蒸產生的誤區

關於培養室通風,食用菌和綠色植物相反,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培養期間的通風格外的重要了,實際上,適當的通風是防治汙染重要手段之一,用室外新鮮的空氣來置換培養室汙濁的空氣,室外的空氣遠比室內的空氣乾淨得多,效果遠比用藥物燻蒸好得多。

今天,再次提到了藥物的使用,記得2015年,到一個瓶栽金針菇工廠,在辦公室門口,有一輛貨車在卸貨,一看是滿滿一車的藥物,據說這只是幾個月的用量,澤海菌業以前五年也沒有用到這麼多的藥物。

發菌期間藥物燻蒸產生的誤區

澤海菌業再次強調:藥物是無法解決汙染問題的,瞭解食用菌生產汙染的原因,針對原因做好每一個環節,才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