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茶點:北京最地道的西點 大科學家們都愛吃

2017年11月17日訊,說起糕點類的吃食,不少上歲數的老北京都會想起這麼句話:老莫的蛋糕,新僑三寶樂的麵包,中關村的西點。遺憾的是,如今很少人再熟識中關村西點了,殊不知,很多著名科學家都愛這一口兒。

中關村茶點:北京最地道的西點 大科學家們都愛吃

1957年開業的中關村茶點,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是聞名京城的西點代表。不僅很多留學歸來的專家們愛吃,普通市民在那裡知道了什麼才是西式味道。

“我上小學那會兒,最愛吃那裡的大面包,原味兒的一毛一個,帶果脯的一毛二一個。用存下的零花錢來這兒排隊買一個大面包,是放學後很開心的一件事兒。後來長大了,愛買黃油鹹條、牛角卷、黃油餅、核桃酥、蝴蝶酥,都好吃。”小時候住在中關村北二條的70後楊先生說。

關張很久的中關村茶點今年又重新開業了,在老鄰居眼裡,只是居民樓下特別不起眼兒的一個紅平房。秋末的一個週六中午,我走進了這裡。四白落地的大房子,基本沒有什麼裝修,貨架上居然空落落的,只有一兩排貨架和玻璃櫃臺上擺著一些糕點,店裡的秤還是老式帶秤砣的,玻璃櫃臺和糕點擺放的方式,讓我瞬間回憶起兒時計劃經濟時期那些商店的特徵。

一打聽我才知道,這裡的糕點是“按點兒”賣的,玻璃櫃內的一張紙上清楚的寫著:上午9點,奶油卷、清蛋糕;10點左右,椰絲派、核桃派;11點左右,黃油小餅乾;下午4點左右,蝴蝶酥、馬蹄酥、咖喱角、豆沙卷。按照這樣的時間表,師傅們做一批賣一批,所以店裡的貨架總是顯得“很空曠”,讓人覺得冷冷清清的。

楊先生還告訴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派了很多留學生去前蘇聯留學,回國後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各領域的老專家,加上週圍不少大學的老師和留學生,這些群體成為了七八十年代中關村茶點的主要客人,郭沫若、錢學森、錢三強先生,都曾是這裡的常客。

鼎盛時期,店裡能做八九十種糕點,如今只恢復了二三十種。“小時候孩子的關注點就全在糕點上了,我完全沒有留意過,身邊和自己一起排隊的爺爺奶奶,或許就是核物理或是某個科學領域的‘超級牛人’。如今,我對中關村茶點的回憶都成了一些碎片。”

GO提示

中關村茶點位於中關村北一街(中科院信息技術諮詢中心對面),電話:62552328,營業時間是9點至18點半,週日休息不開門。推薦蝴蝶酥,50元一袋;半斤一塊的蘋果派,17.5元,蘋果料十足;10元一個的咖喱角,裡面的餡兒是咖喱、肉沫和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