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剛紅起來沒兩年明星,發條推廣新歌的微博就有一億轉發?近日媒體報道,匪夷所思的流量背後黑幕重重。

被媒體“不點名”卻“爆照”的是蔡徐坤,一個去年在《偶像練習生》中走紅的藝人。按照微博3.37億用戶的規模計算,平均3個用戶裡就有一個轉發過他的新歌視頻。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憑什麼火到這種程度?媒體調查顯示,過億的流量不靠演技、不靠唱功甚至不靠臉,而靠水軍刷出來——

說白了,就是流量造假。

誰製造了畸形的流量生態?

並非針對某一個明星藝人,畢竟轉評異常數據帶水的也不是蔡徐坤一個。正如“蔡粉”們說的那樣:

幹嘛只盯著我們家愛豆?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互聯網時代,明星在流量上築巢安家,巢築得越大,金蛋下得越多,這已經成了常識。微博轉發量大、評論人多,說明藝人有關注度,這是算不算“當紅”的重要指標。流量直接和藝人的經濟利益掛鉤:拍個片、走個穴、代個言、參加個綜藝節目等等,能開什麼價,流量就是談判桌上的籌碼,就是牛氣沖天的資本。

演員歌手藝人明星,無論怎麼稱呼,檔次高的給觀眾帶來藝術享受,正常的起碼帶給大家以娛樂和放鬆。而現如今,演技唱功什麼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夠不夠。然後呢,吃瓜群眾恍然發現,流量和藝術完全是兩回事——

熒幕上充斥著喜怒哀樂都是一個表情的男女主角,舞臺上盡是些不假唱就不敢張嘴的精緻皮囊。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觀眾其實並不買賬,把造成這種現狀的鍋甩給消費端,是不公平的。給這種畸形的現象推波助瀾導致愈演愈烈的還在“供給側”。

按照理想中的狀態,“流量經濟”其實並無不妥。邏輯很簡單,實力帶來好評,好評帶來人氣,人氣帶來流量,流量帶來經濟利益。而流量注水亂象叢生錯就錯在對經濟利益的急功近利,導致明星、演藝公司只關注最後一個環節,把流量作為了整個市場邏輯的中心,而忘了實力和作品才是最初的源頭。

為了假裝很有人氣的樣子,明星和公司慫恿縱容粉絲花錢買流量,開小號刷流量,甚至赤膊上陣自己動手;新媒體平臺端也是揣著明白當糊塗,反正流量怎麼注水都在自己的盤子裡,虛假繁榮也是繁榮,在這個新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裡,這種雪中送炭的好事就跟天上掉餡餅差不多。

流量明星為什麼總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或許從這裡也可以找到答案。

網絡黑產不只影響明星那點事

為了經濟利益而瘋狂追逐流量,催生了“刷流量”這樣的網絡黑產業。

媒體調查發現,電商平臺上有大量做著流量生意的人。無論是哪種新媒體,從轉發評論粉絲數,只要和流量相關的都是明碼標價,店家還聲稱經常和知名明星交易。

刷數據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有建群招攬水軍的,有自己開無數小號的,有開發外掛用機器刷的,甚至“進化”出機器盜號刷流量的技術。前者還能算是市場亂象,而到後面,就是赤裸裸地侵犯公民隱私、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了。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不是明星流量那點事,而是由明星流量催生出的網絡黑產開始變種,應用到其他領域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去年年末,廣東深圳警方破獲了全國首宗網絡涉黑惡犯罪集團案。這個犯罪集團通過招錄大量“惡意差評師”,在電商平臺搜索目標網店作為敲詐勒索對象,共敲詐勒索各電商平臺網店近200家7900餘單,涉案金額達500餘萬元,涉及全國多個省市。

是不是很眼熟?“惡意差評師”和“水軍”沒什麼不同,一擁而上的小號“差評”和不知何處來的千萬粉絲“控評”路數如出一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手法脫胎於“刷流量”的黑產業,“腦殘粉”們是涉黑涉惡分子的“前世”。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也許有人會說,網絡涉黑涉惡只是特例,情況沒有那麼嚴重。但是仔細想想,“水軍”“外掛”“控評”要是運用到三觀不正的毒雞湯上,可能影響整整一代人;如果用到散佈網絡謠言上,長久損害的可能是政府在人民中的公信力;要是運用在散佈恐慌上,億量級的傳播很可能直接導致社會的動盪。

如果出現這些後果,把板子直接打在“唯流量論”的明星、藝人公司或者新媒體平臺的屁股上,恐怕並不合適,但作為催生網絡黑產的始作俑者,他們也難逃眾口唾罵。

別為了點錢,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

為邁過5G門檻提供保障

24號,隨著“蔡徐坤 央視”在熱搜榜上來了又走,微博發出了一則公告。

在公告中微博表示已經更改了轉發、評論顯示方式,超過100萬後僅顯示“100w+”;各榜單產品堅持重複轉發不計數;針對流量“競賽”的產品調整會一直繼續下去;面對“無所不用其極的互聯網黑產”,微博說,“需要相關執法機構的幫助,仰仗法律規則的完善”。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誠實守信寫在民法典裡,打擊犯罪寫在刑法典中,重拳砸向包括網絡黑產在內的網絡違法犯罪,維護網絡空間的天朗氣清,當然是政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網絡黑產應用到敲詐勒索、散佈謠言、製造恐慌等犯罪,都是掃黑除惡的範疇。

去年底全國掃黑辦第四次主任會議上,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特別提到黑惡勢力的一個“變種”方式:從傳統行業領域向網絡等新興行業領域延伸觸角,以新興牟利方式作掩護,隱蔽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就在前不久,2月19日召開了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部署掃黑除惡第二年工作任務中強調,要加快出臺網絡涉黑涉惡犯罪等法律政策文件,為依法嚴懲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提供法律政策保障。


整治“流量黑產”,別隻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互聯網給中國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們也經歷過互聯網亂象叢生由亂到治的歷史進程。2019,中國互聯網已經站在了5G時代的門檻上,外部環境有目共睹,一些國家對中國5G網絡的發展並不是那麼友好,設置各種障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剷除寄生在互聯網上的犯罪毒瘤,為中國互聯網順利的邁過5G門檻,為國家發展戰略提供法治保障,不讓中華民族錯過信息化帶來的歷史機遇,正是政法機關理應擔在肩頭的時代使命。

從網絡黑產說開去,並非只關係到明星那點事,而關係到整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提高治網水平,剷除網絡黑產的土壤,從給流量明星們擠擠水分開始,別讓他們像海綿,還沒擠幹了又重新吸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