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古代英明政策的提出大多都伴隨著血流成河的場景,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新政的目的一定是解決當下社會和國家存在的實際問題,那麼既然解決問題就勢必會嚴重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這些人還處於統治階級,所以最終免不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政治鬥爭,商鞅變法是這樣,王安石變法也是這樣。

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但是在古代最高明的變法或改革是什麼樣?那就是以封建禮法和禮儀傳統為根據,提出改革的同時還不忘了祖宗禮法,這樣的改革不僅鞏固了皇權,還可以讓所有人沒有異議。在漢朝初年的時候,國家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難題,但是此時有一位謀臣站了出來,給漢武帝提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政策,從此幫漢武帝解決了諸侯紛爭的問題。

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這位謀臣名叫主父偃,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說在謀略上,他的確是漢朝數一數二的。在漢武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國家可謂是相當的混亂,那時的皇帝哪裡還能被稱為皇帝,他說一句話後面的諸侯國沒有一個聽的,但是這些諸侯國的國軍都還是自己的兄弟,再一打仗,這政局又該動盪了,所以怎麼辦,對於漢武帝來說,如何削減諸侯國實力這變得迫在眉睫。

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其實早在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就對諸侯國進行過處理,但是那時的政策實在是太強硬了,而且還遭到了諸國的不滿,所以這個條令也是一直都沒有頒發下去,但是到了漢武帝的時期,諸侯國的強大已經讓漢武帝整日坐立難安,此時他也是找來了一位謀臣,這位謀臣名叫主父偃,他可不是一個一般人,對於諸侯作亂其實他早就有了主義,於是他建議漢武帝進行推恩令,什麼是推恩令?其實這不過就是一個很小的政策,但是正是這個小政策改變了整個格局。

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主父偃認為,各諸侯代代傳承這沒錯,但是和皇帝一樣只傳給嫡長子這不對,因為本來中國就是儒家思想至上,尤其是漢代,更是用儒家思想治國,所以各諸侯國在繼承上,不僅要分封給嫡長子,諸侯王其他的孩子也應該有繼承權,這樣既體現了儒家思想,也體現出了公平的原則。

漢朝諸侯太強,他一個辦法讓諸侯王眉開眼笑,還解決了皇帝的威脅

這個方法的確是高明,任何一個諸侯國君都沒有提出異議,因為這符合封建禮法,也符合儒家思想,同時,各諸侯國又一分為好幾份,再強大的諸侯國都要面臨四分五裂的結局,這一下就解決了漢武帝的問題。也正是主父偃的這個政策,在不流血不流淚的情況下就解決了問題,可謂是極大的減緩了漢朝的諸侯危機,堪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好的政策典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