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投資時間太長,需要鉅額投入,百萬考生當中只有少部分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大部分人都在長達十年的奮鬥之後與理想失之交臂。

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把自己或者自己孩子的未來全部壓在教育學習上邊,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好像算不上一個最佳的選擇,至少對於所有人而言,這不是最棒的那個選擇。

既然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長期投資前景並可樂觀,並且很容易套牢自己一家子,搞得全家人都精疲力盡,還吃力不討好,又是什麼在驅動這麼多的家長堅持認為讀書是對於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捷徑呢?是什麼讓家長忽視孩子的實際情況而跟風隨大流呢?

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話筒私以為家長最重要的事情是幫自己的孩子理智的清醒的挑一個適合孩子的未來。共產主義進入中國還需要進行中國化呢,看見別人的孩子成功了就要自己的孩子一頭扎進去,是不是有點一條道走到黑的感覺呢?

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想了很久,後來終於自認為找到了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堅定不移的相信官方倡導的,權威機構提倡的,才是對於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的命運更願意交給社會主流,隔壁家長怎麼做去做出選擇,而不是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考慮自己的孩子情況選擇命運。

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這樣的投資就像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財產存到銀行定期。或許對於自己的孩子,這樣的選擇更穩妥,更保險,但是要知道只把錢存在銀行,大部分情況都是會隨著通貨膨脹的衝擊而變得毫無意義了。

對教育的孤注一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

那麼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最好的安排,什麼樣的家長才算身邊的好榜樣?對自己的孩子真的有好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