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咋这么乱

东汉王朝从光武帝开始到汉献帝结束,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从和帝开始,整个东汉王朝就处于外戚、宦官的夹击之中。到了晚期,由于士大夫的觉醒,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皇权之争,整个东汉王朝除去前期光武帝、明帝、章帝等三朝处于一个积极状态外,其余十一朝都处于混乱、衰退状态,其乱象有三个特点。

东汉咋这么乱

一是乱糟糟。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乱糟糟,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推在沙滩上。从和帝开始,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皇太后临朝称制。朝政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太后的父亲与兄弟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专权,便依赖贴身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得以掌控朝政。皇帝亲政后,又重用皇后外戚,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局面。

章帝死后,十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和帝(89—105年在位),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兄长窦宪掌权。窦氏家族及其党羽均居重要之职。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十四岁的和帝依靠宦官郑众等人,发兵诛除窦氏,郑众因功封剿乡侯,参预政事。

和帝27岁去世,幼子刘隆即位,数月去世,是为殇帝。和帝邓绥皇后与其兄邓鸷,立和帝的侄子、十三岁的刘祜为帝,是为安帝(107—125年在位)。邓太后除了任用外戚、宦官外,还启用名士杨震等大臣,政治上有所作为。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人合谋消灭邓氏,李闰、江京等因功封侯,参与朝政。同时,安帝阎皇后的兄弟阎显等人也身居要职,与宦官共掌朝政。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安帝死,阎皇后无子,为了专擅朝政,阎氏舍弃安帝庶子济阴王刘保不立,而立宗室子刘懿。刘懿即位不到一年就死了,称少帝。后以孙程为首的十九名宦官发动政变,诛杀阎氏,拥立十一岁的刘保,是为顺帝(126—144年在位)。顺帝更加优宠宦官,不仅封孙程等十九人为侯,而且允许宦官充任朝官,养子袭爵。顺帝同时尊崇皇后梁氏,梁皇后父亲梁商、梁商的儿子梁冀专权用事。

顺帝死后,梁太后和梁冀先立两岁的刘炳为冲帝,一年后去世。继而又立八岁的质帝刘缵。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梁冀因质帝对他专权表示不满,将其害死。又立十五岁的桓帝刘志(147—167在位),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桓帝做皇后。梁冀专权近二十年,权倾天下,梁氏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梁冀极其贪婪残暴,大臣李固、杜乔因违忤其意,被诬陷致死。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梁氏。梁冀被抄没的家财达三十多亿钱,朝廷为此减免当年一半租税。单超五人同日封侯,独揽朝权。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病逝,灵帝刘宏即位(公元168—189年在位)。宦官与士人相斗,其间爆发黄巾起义。

东汉咋这么乱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去世,十四岁的太子刘辩即位,后被董卓废除,立灵帝九岁的儿子刘协为献帝(190—220年在位),后被曹操挟持到许昌,受曹操控制,后被曹操儿子曹丕取代。

二是闹哄哄。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东汉皇权不姓刘。和帝以后,皇权都被外戚控制,从和帝、殇帝到安帝这三朝实际上控制在邓绥手里,朝政大权邓绥说了算。从安帝到少帝,这两朝的大权掌控在阎氏手里,生杀予夺由阎氏与其兄阎显作主。从顺帝、冲帝、质帝到桓帝这四朝政权控制在梁氏手里,一切由梁氏与其兄梁冀决断,灵帝一朝由宦官作主,后少帝由董卓作主,汉献帝由曹操挟持,所以说东汉皇权不姓“刘”。

三是怪兮兮。怪兮兮,皇帝上岗低龄化。这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少有的事。其它王朝也有几岁的小孩就抱上龙椅的,但也只是个别现象,但在东汉,从章帝以后,皇帝上岗的年龄都趋向低龄化,婴幼儿化。

和帝即位只有十岁,殇帝即位生下来才一百天,刘祜安帝即位只有十三岁,少帝即位少不更事,顺帝即位才十一岁,冲帝即位不满二岁,质帝即位才八岁,桓帝即位年龄稍为大一点,也只十五岁,灵帝即位十三岁,后少帝刘辩即位十四岁,献帝即位才九岁。十一个皇帝中,有两个是婴儿(殇帝、少帝),两个是幼儿(冲帝、质帝),其余七人也只是少年儿童,年龄最大的桓帝也不超过十五岁,像这样一群幼稚无知的婴幼儿能治理国家吗?

另外,这十一位皇帝寿命都较短,高寿的桓帝享年也只有三十八岁。

东汉王朝乱象丛生,有人会问,东汉咋这么乱呢?在我看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宗法不再。

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先放开它到底是否有合理性、科学性不说,单就一种制度而言,它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在皇权过渡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较好地保证了皇权的交换,在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而东汉社会自和帝以后打乱了宗法体系,说它打乱了宗法体系,不是说这些人认为宗法体系不合理,不适合封建社会的发展,而是这些人根本不拿宗法制当回事。在皇权的交换过渡上,完全是以一己之私为出发点,或乱点鸳鸯谱,或挟持上岗。和帝死后,邓皇后临朝称制,按宗法制,应是长子刘胜继位,而邓皇后以为刘胜年纪大了,登基后自己无法控制,便以刘胜有痼疾为由排除了,而立出生才一百天的刘隆为殇帝。而殇帝在位几个月就病死了,邓皇后不立刘胜为帝,反而立清河王刘安之子刘祜为安帝。此时刘祐才十一岁。邓皇后这种严重违反宗法制的作法,受到大臣的坚决抵制。于是邓皇后便将反对派处以极刑,如郎中杜根,先是反对邓皇后乱点鸳鸯谱,后是以安帝年纪大了,劝邓皇后归政于安帝,邓皇后以为杜根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便将杜根装到袋子里,扔到朝廷上,乱棍将其打死,扔到荒郊野外,因行刑官照顾,杜根得以活命。

阎氏临朝称制期间,安帝本以立儿子刘保为太子,在阎氏的教唆下,安帝废了太子,后安帝去世,阎氏与其兄阎显秘不发丧,以后,他们暗箱运作,后立刘懿为少帝。刘懿还是幼儿,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刘懿登基不到八个月就死了。阎氏和其兄长仍然想按前法炮制,殊不知宦官孙程等人在先发动政变,立刘保为帝,是为顺帝,顺帝废了阎氏一家。

顺帝、冲帝、质帝、桓帝这四朝是梁氏当家。先是梁商的女儿梁妠嫁给顺帝刘保为皇后,后是梁商的小女儿梁女莹嫁给桓帝为皇后,此时梁妠已是梁太后,梁商的儿子,梁冀操控朝廷。顺帝死后,他们立刘炳为冲帝,刘炳是刘保与虞美人的儿子,不足两岁,登基不足一年病死了。他们又立刘缵为质帝,刘缵是章帝的玄孙,曾祖为刘伉,不足九岁。这个不足九岁的少年儿童都对梁氏一家倒行逆施看不过去,便对梁冀说了句跋扈将军,梁冀担心质帝长大后无法控制,便将其毒死了。又立刘志为桓帝,便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桓帝做皇后,刘志是章帝曾孙,父亲是蠡吾侯王刘翼,此时才十五岁。

对于梁冀的为非作歹,以李固为首的士大夫一族予以了顽强的抵制。

顺帝死后,大司农李国建议立帝要慎重,不想梁冀迅速立两岁的刘炳为帝,升李国为太尉,不到一年冲帝死了。作为太尉的李国这次提前行动,力主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并对梁冀说:“现在再立皇帝,就应选年长有智慧、有德性的,可以亲自主持朝政的人,不要再像邓、阎外戚那样利用皇帝的幼弱,愿大将军慎重考虑这件事。”梁冀又一意孤行,立了八岁的安乐王刘缵为质帝,李国又输了。不到一年后质帝又死了。这次李国吸取上两次的教训,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首先发难,并写信告诉梁冀“我朝历史证明,皇帝选得好,国家就兴旺,反之,就会导致灭亡。”建议梁冀在立帝这个问题上要深思熟虑,由于李国等人的压力,梁冀只得召开朝廷大会,商议立帝问题,会上支持李国的人很多,梁冀一时没了主意。晚上,有个人摸到了梁冀的家里,使犹豫不决的梁冀作出孤注一掷的决定,这个人就是曹腾,曹操的祖父,他对梁冀说,刘蒜是一个严明的人,你们家犯的那些事你知道,要是让刘蒜做了皇帝,你们家是什么处境你心里最清楚。于是在第二天的朝廷大会上,梁冀气势汹汹宣布十五岁的 蠡吾侯刘志为桓帝,其他官员屈于梁冀的淫威,唯唯诺诺地表示同意,只有李国与杜乔严辞辩驳,但大势已去。后来,梁冀找了一个理由处死了李国。

桓帝死后,灵帝立。按祖制规定,在外为王侯者不可继承大统。汉桓帝虽然三十六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皇后)及其兄弟窦武秘谋,要立少更事的少年儿童为帝。刘宏当时只有十二岁,是桓帝的堂侄,父亲是解渎亭侯刘苌,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章帝是他的玄祖父,不符合祖制规定,但符合他们的要求,便顺利当上了皇帝,是为灵帝。

灵帝死后,先是立太子刘辩为帝,后被董卓废除,立刘辩之弟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汉献帝虽然在位三十年之久,却只是曹操手中的木偶。

宗法制被人丢到了一边,立谁为皇帝只在权势的外戚一句话,随意废立,其灾难是纲纪全失,没有了章程,朝政混乱,冤案迭出,冤冤相报,这就是东汉咋这样乱的第二个原因。

第二,仇杀不断。

邓皇后于公元95年进宫,公元96年封为贵人,公元102年册封皇后,公元105年和帝去世,和帝去世后,开始执政,直至于公元121年去世,执政十六年之久。邓皇后去世,遭到安帝疯狂报复,安帝早就不满皇后专权,在他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邓太后一死,这些人立即发难,邓氏一族被全部处死,尽管邓太后执政期间十分注重抑制外戚力量的发展,但还是被刘祜一伙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清除了。

安帝刘祜亲政后,阎氏外戚得势,阎氏公元114年进宫,公元115年册封为皇后,先是怂恿安帝废了太子刘保及其刘保周围的亲信,公元125年,安帝去世,阎氏与其兄长阎显一道又清除了安帝周围的乳母王圣为代表的势力集团,立刘懿为冲帝。

不到一年,冲帝死去,宦官孙程等发动政变,阎氏家庭全部清除,阎后被打入冷宫,后忧郁而死。

之后是梁氏专权,梁氏专权更是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东汉咋这么乱

桓帝为了巴结梁冀,还特许他可以带剑上朝,并且把所有政事交给他处理,并命被任免的官员都要先去梁冀家中叩谢之后,再去尚书台办理相关手续。

由此,梁冀找理由杀死了未去他家叩谢的辽东太守侯猛,又摆下宴席毒死了下邳人吴树。毒死吴树的原因是吴树到梁冀家辞行时,没有答应梁冀的要求,上任后杀死了原是梁冀同伙的恶霸。

袁著,十九岁,才华横溢,奏请皇帝让梁冀约束自己的行为,却立即遭到梁冀的追杀。无奈之下,袁著只得装死,并让家人举行了丧礼,可最终还是被梁冀的奴仆捉住,被活活打死。即使这样,梁冀还觉得不解气,就命人杀死了袁著的挚友胡武、郝挈等人。胡武一家被杀死六十多人,郝挈逃亡了一段时间,怕连累家人,就去了梁冀家,饮鸩而亡。

桓帝也是梁冀手中的木偶,梁冀对桓帝管制很严,公元159年,桓帝在厕所里召见宦官徐衡,问其哪些人与梁冀有仇,徐衡告诉他,单超、具瑗、徐璜等人一向与梁冀不和,后来桓帝联络、组织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人率军包围了梁冀的宅院,处死了梁家所有的人,罢免了与梁冀有关的三百多个官吏与宾客,没收了梁冀家的全部财产。

单超、唐衡、徐璜、左悺、具瑗杀死梁冀后,五人同一日封侯,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五侯”,随后他们总揽朝政,作恶多端,下面仅举一例作说明。

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在做下邳令时,想纳汝南太守李嵩之女为妾,遭到拒绝后,徐宣就强行将她抢了过来。可她宁死不从。残忍的徐宣将她捆在柱子上鞭打,然后一面喝酒一面向她射箭,最终射死了她。事后李家到处状告徐宣,却没人敢主持公道。后来,李嵩一直将徐宣告到了东海相黄浮之处。身为廉吏的黄浮下令抓住徐宣,并当众审讯。徐宣大骂黄浮,黄浮就命人脱掉他的衣服,揭下他的帽子,当众将其斩首示众。徐璜后来逼迫桓帝罢免了黄浮的官。

到了灵帝,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厮杀更是惨不忍睹,宦官曹节挟制灵帝和窦太后,带人闯进军营,处死窦武及其门客,后来袁绍、袁术等人带着军队围剿宦官,“袁术引兵突入宫廷,但见阉宫,不论大小,尽皆杀之”。后来,董卓带兵闯进洛阳,烧杀抢掠,丧尽天良……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少不了一阵厮杀,最后让生灵涂炭,让天下分崩离析。

东汉咋这么乱的第三个原因是香火不续。

从和帝开始,正宫娘娘却不能生子,和帝的皇后马明德没有儿子,章帝刘炟是贾贵人的儿子,和帝的皇后邓绥没有儿子,安帝的皇后阎氏,没有儿子,顺帝的皇后,梁妠没有儿子,桓帝先后是娶了三任皇后,梁莹、邓皇后、窦皇后都没有为桓帝生半个儿子,其间殇帝刘隆两岁不到就死了,少帝刘懿未成年就死了,冲帝刘炳三岁不到就死了,质帝刘缵九岁不到就死了,后来灵帝倒是有两个儿子,可惜那时天下已不是东汉的了,这是第三点,香火不续,香火不续带来的危害性是皇帝不才。

第四,皇帝不才。因为皇帝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没有继承人。没有皇位继承人的危害性是,当前任皇帝死后,就临时找一个人顶上。这临时找过来补上的人自然就是一个不肖子孙,为什么是一个不肖子孙呢?一是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严格培训,如明帝刘庄是光武帝的儿子,光武帝将其立为太子后,就为其请了非常优秀的老师,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如明帝的儿子刘炟,尽管不是皇后马明德的儿子,当明帝将其立为太子后,就交由皇后马明德悉心调养,不是亲生儿子胜似亲生儿子。而和帝以后的那些皇帝就缺少立为太子后当作皇储而精心培养的过程。自然就离做一个好皇帝还有一段距离。二是上岗后,也没有人传帮带。如明帝上岗有其母亲阴丽华继续关注与指导。章帝刘炟上岗后,有马明德皇太后继续跟踪管理。而和帝以后的那些皇帝,都是出于外戚的一已之私挟持上岗的,上岗后也不是让其作皇帝,只是当作一个木偶放在那里,以搪塞其他人的耳目,所以也没有人会想到去怎样培养这些小皇帝。反而是担心一旦这些亲自扶上来的小皇帝长大后无法控制,所以从骨子里讲,这些外戚更希望这些小皇帝都一个个变成阿斗!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小皇帝与外戚之间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所以他们不会关心这些小皇帝的死活,如邓绥扶持上台的刘隆,上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阎氏扶持上台的少帝刘懿,上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梁氏扶持上台的冲帝刘炳也是一年不到就病死了了。从这三个典型案例就可以看出外戚是根本不关心这些小皇帝的死活的,要是外戚关心这些小皇帝,他们会都无一例外地在一年内就病死吗?他们上位之前肯定是健康的,任何一位外戚不会将一个患病的婴儿扶持皇位,更有甚者,质帝刘缵上位不到一年,就被梁冀毒死了。临死之前,质帝知道是吃了厨师的毒饼,希望李固给一口水他喝,他说喝一口水就好了!当时,梁冀在场,制止了李固,不让李因给水质帝喝,眼睁睁地看着质帝死去。

外戚和小皇帝是这样一种关系,这些小皇帝登上宝座会有作为吗?再说扶小皇帝上台的外戚会让小皇帝有作为吗?所以,东汉王朝越来越衰败直至灭亡是必然趋势。

东汉咋这么乱?学者怎么看!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的编者这样认为:“外戚宦官专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君主集权的加强,必然使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外戚和宦官是寄生于皇权的赘疣。当皇帝幼弱,统治失灵时,他们就会扶持皇帝,掌握朝政。但由于外戚宦官过于腐朽,又缺乏合法性,必然不会长久。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这样写道:“前汉给外戚篡夺,后汉仍旧用外戚,这件事情,把后世人的眼光看起来,很觉得稀奇,然而无足为怪。我早说过,外戚是一种特殊阶级。凡是一种特殊阶级,不到它应当灭亡的时候,不论它怎样作恶,人家总是怪着阶级里的人,并不怪着阶级的本身。这是社会的觉悟,有一定的限度,也是无可如何的事情。”

台湾已故学者柏杨这样看外戚:“汉帝国可以说自始至终,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执政。开始时皇帝当然占优势,但是若干年代下来,皇帝生活腐化和寿命短促,外戚占有优势。等至外戚的优势成为绝对优势时,皇帝只有交出权力。”“东汉王朝皇族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皇帝的年龄都很小。……这个现象使外戚政治的重演,不能避免。皇帝既然幼小,当母亲的皇太后自然会成为权力中心。前儒家学派意识形态和多妻的宫廷制度下,皇后很少跟别的男人接触,仓促间掌握全国的最高权力,面临着她必须对十分陌生的政治行为,做最后决定,她的能力和心理状态都无法适应。犹如赤身露体,忽然被抛到街上一样,她恐慌而孤单,唯一可靠人物不是朝中大臣,因为她根本不认识他们,而是她平日可以常常见到的家属,她没有选择,只有这些人她才相信能够帮助她解决问题。”

山野老人认为,在今天看来,宗法制是不合理的,是不科学的,是封建社会的毒瘤,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不发展、不能突破,这都是宗法制的罪过。但宗法制使封建社会的皇权继承有法可依,使外戚篡权,宦官专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对较稳定地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

我在开头提到,东汉前期三朝是很兴旺的,光武中兴就让历来学者为之唱赞歌,下一章,我向大家说说“光武中兴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